【陈建明精准保胎团队专题】妊娠合并风湿免疫疾病之干燥综合征的诊治(一)

作者:徐正会

编辑:吴   迪 

审核:付秀虹  宋朝晖

一、概述

干燥综合征 (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 临床除有涎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 眼干外, 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 其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1]

本病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 Sj(o)gren's syndrome,sSS)两类,前者指不具另一诊断明确的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等SS。后者是指发生于另一诊断明确的CTD。

pSS属全球性疾病,本病女性多见 , 男女比例为1:9~1:20。 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也见于儿童SS。 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0.29%~0.77%。 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9] 

二、病因与病理
1
病因

①遗传:HLA-B8、DR3基因频率高,但与种族相关。

②病毒:认为与EB病毒巨细胞病毒、HI病毒感有关。

③免疫因素:患者抑制性T细胞减少及有抗SA、SSB等抗体。[9]

2
病理

以泪腺、唾液腺病变为主,腺体及小管周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最终导致腺泡萎缩、消失,由大量浸润细胞和增生结缔组织替代。[9]

三、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多隐匿。 大多数患者很难说出明确的起病时间,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差异较大。

(一)局部表现:

1、口干燥症:

因涎腺病变,使涎液黏蛋白缺少而引起下述常见症状:

① 有70%~80%患者诉有口干,但不一定都是首症或主诉,严重者因口腔黏膜、 牙齿和舌发粘以致在讲话时需频频饮水,进固体食物时必需伴水或流食送下,有时夜间需起床饮水等。

②猖獗性龋齿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约50%的患者出现多个难以控制发展的龋齿, 表现为牙齿逐渐变黑,继而小片脱落,最终只留残根。

③腮腺炎,50%患者表现有间歇性交替性腮腺肿痛,累及单侧或双侧。 大部分在10d左右可以自行消退,但有时持续性肿大。 少数有颌下腺肿大,舌下腺肿大较少。 有的伴有发热。 对部分有腮腺持续性肿大者应警惕有恶性淋巴瘤的可能。

④舌部:表现为舌痛。舌面干、 裂,舌乳头萎缩而光滑。

⑤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或继发感染。

2 、干燥性角结膜炎:

因泪腺分泌的黏蛋白减少而出现眼干涩、 异物感、 泪少等症状,严重者痛哭无泪。 部分患者有眼睑缘反复化脓性感染、 结膜炎、 角膜炎等。[1]

其他浅表部位:如鼻、 硬腭、 气管及其分支、 消化道黏膜、 阴道黏膜的外分泌腺体均可受累,使其分泌较少而出现相应症状。 [1,8,9]

(二)系统表现

除口眼干燥表现外,患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 发热等。 约有2/3患者出现皮肤病变,其病理基础为局部血管炎。 有下列表现:

①过敏性紫癜样皮疹:多见于下肢,为米粒大小边界清楚的红丘疹,压之不褪色,分批出现。 每批持续时间约为10d,可自行消退而遗有褐色色素沉着。

②结节红斑较为少见。

③雷诺现象: 多不严重,不引起指端溃疡或相应组织萎缩。

骨骼肌肉:关节痛较为常见,仅小部分表现有关节肿胀,但多不严重,且呈一过性,关节结构的破坏非本病的特点。 肌炎见于约5%的患者。

3、肾:国内报道约有30%~50%患者有肾损害,主要累及远端肾小管,表现为因I型肾小管酸中毒而引起的低血钾性肌肉麻痹,严重者出现肾钙化、 肾结石及软骨病。表现为多饮、 多尿的肾性尿崩,亦常出现于肾小管酸中毒患者,50%患者有亚临床型肾小管酸中毒,近端肾小管损害较少见。 对肾小管酸中毒的患者最好做肾脏病理检查,通过对病理的了解可以正确地指导治疗。

4、肺:大部分患者无呼吸道症状,轻度受累者出现干咳,重者出现气短。 肺部的主要病理为间质性病变,部分出现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少数人可因此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早期肺间质病变在肺X线片上并不明显,只有高分辨率肺CT方能发现。另有小部分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有肺纤维化及重度肺动脉高压者预后不佳。

5 、消化系统:胃肠道可以因其黏膜层的外分泌腺体病变而出现萎缩性胃炎、 胃酸减少、 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约20%患者有肝脏损害,特别是部分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胰腺炎亦非罕见。

6、神经系统:累及神经系统的发生率约为5%。 以周围神经损害为多见,不论是中枢或周围神经损害均与血管炎有关。

7、血液系统:本病可出现白细胞减少或(和)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低下严重者可伴出血现象。 本病淋巴肿瘤的发生率约为健康人群的44倍。国内已有pSS患者出现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伴巨球蛋白血症)、 非霍奇金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等报道。[1,8,9]

四、辅助检查

1、眼部:

①Schirmer(滤纸)试验(+): 即≤5 mm/5 min(健康人为>5mm/5min);

②角膜染色(+):双眼各自的染点>10个;

③ 泪膜破碎时间(+): 即≤10 s(健康人>10s)。

2 、口腔:

①涎液流率(+):即15min内收集到自然流出涎液≤1.5 ml(健康人>1.5 ml);

②腮腺造影(+):即可见末端腺体造影剂外溢呈点状、 球状的阴影;

③涎腺核素检查(+):即涎腺吸收、 浓聚、 排出核素功能差;

④唇腺活检组织学检查(+):即在4mm2组织内有50个淋巴细胞聚集则称为1个灶,有淋巴细胞灶≥1者为(+)。

3、尿:

尿pH多次>6则有必要进一步检查肾小管酸中毒相关指标。

4、周围血检测:

可以发现血小板低下,或偶有的溶血性贫血。

5、血清免疫学检查:

(1)抗核抗体及抗核抗体谱:抗核抗体及抗SSA、抗SSB抗体阳性。

(2)抗a-胞衬蛋白抗体:该抗体敏感性为52%~95%,特异性为87%~100%。

(3)抗Ⅲ型毒蕈碱样乙酰胆碱(M3)受体抗体:对原发性燥综合征诊断有重要意义,敏感性为80%~90%,特异性90%。

6、其他:

如肺影像学,肝肾功能测定可以发现有相应系统损害的患者。[1,8,9]

五、诊断标准

1、诊断要点

(1)症状及体征

口腔症状:

①持续3个月以上每日感到口干,需频频饮水、 半夜起床饮水等;

②成人期后有腮腺反复或持续性肿大;

③吞咽干性食物有困难,必须用水辅助;

④有猖獗性龋齿,舌干裂,口腔往往继发有霉菌感染。

眼部症状:

①持续3个月以上的每日不能忍受的眼干;

②感到反复的“砂子”吹进眼内的感觉或磨砂感;

③每日需用人工泪液3次或3次以上;

④其他有阴道千涩、 皮肤干痒、 临床或亚临床型肾小管酸中毒或上述其他系统症状。 [8]

2002 年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见表1,2)[1]

六、SS对女性生育功能的影响

女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生育能力与正常女性基本相同。但妊娠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胎盘,可作为靶器官而受到免疫损害,造成胎盘功能障碍,从而对妊娠产生影响。干燥综合征对妊娠的影响与干燥综合征的类型明显相关。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比较,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对妊娠的影响较小。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健康妇女的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而当干燥综合征患者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其自然流产率和早产率显著增加。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伴有梅毒血清学试验假阳性、抗红细胞抗体阳性、血小板减少或APTT延长时,自然流产率显著增加。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不育、早产及溶血、肝酶升高和低血小板计数综合征、子痫和胎盘血肿的高危因素,最危险的是引起胎盘缺血而导致胎儿丢失。

干燥综合征患者妊娠时,可以导致胎儿、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新生儿狼疮综合征,新生儿血色病等,尤以前两者多见。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和(或)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是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新生儿狼疮综合征、新生儿血色病的致病因素。妊娠可使约30%的干燥综合征患者病情加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杂志 ,2010,14(11):1007-7480.

  2. 吴炜, 樊庆泊,盖铭英.妊娠合并干燥综合征[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7):413-414.

  3. Julkunen H,Kaaja R,KurkiP,et al.Fetal outcome in women with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Clin Exp Rheumatol,1995,13:65-71.

  4. Takaya M,Ichikawa Y,Shimizu H,et al.Sjogren's syndrome and pregnancy.Tokai J Exp Clin Med,1991,16:83-88.

  5. 庆泊,盖铭奂.妊娠合并干燥综合征[J].疑难病杂志,2004,3 (1):40-43.

  6. 陈澄,禤璇,田新平.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妊娠转归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5,19(6):380-383.

  7. 复发性流产合并风湿免疫病免疫抑制剂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复发性流产合并风湿免疫病免疫抑制剂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0,40(7):527-534.

  8.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2,40-44.

  9. 胡绍先主编.风湿病诊疗指南[M].科学出版社出版,2020,5,57-6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