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通父妾,强娶儿媳,杀死儿子:荒淫的卫宣公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春秋战国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各国诸侯表面上维持着文质彬彬的礼乐制度,内部却腐化已深,出现了许多荒淫之事。
《诗经·墙有茨》说:“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就是用一种隐晦的方式告诉大家:内宫之事,不可以公开谈讲;如果拿来谈讲,就是臭不可闻的丑陋之事。
当时著名的荒淫之君有:好细腰的楚灵王、与大臣一同私通夏姬的陈灵公、与已嫁妹妹有染的秦襄公等等。
卫宣公
而厕身这些昏君之列的卫宣公,可谓荒淫之徒的“佼佼者”!他不仅与父亲的姬妾私通,还强娶自己儿媳,最终还痛下杀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卫宣公, 名晋(?-公元前700年),姬姓卫氏,卫庄公之子,卫桓公之弟。卫国第15任国君,公元前718年-公元前700年在位。
卫宣公在位近二十年,毫无建树,而被人熟知的,只有他的荒淫之事。
私通父妾
卫宣公的父亲卫庄公有个姬妾被称作“夷姜”。其实“夷姜”并不是她的名字,姜是她的姓,夷是她的出身之国。
卫庄公死后,卫宣公的兄长卫桓公即位,而此时卫宣公与夷姜有私情,并生下了公子伋(《左传》作“急”)。
有关为卫宣公与夷姜私通这件事,《左传·桓公十六年》记载:“卫宣公烝于夷姜。”何为烝?
古人注释“烝”的意思是“以下淫上”,即晚辈男性与母辈(庶母)通奸。“烝”在远古时代,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合理状况,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将父亲的妾娶过来。
但在后世,“烝”这种行为逐渐不被认可,被视为一种淫乱的行为。因此,有烝淫、烝乱的说法。
至于卫宣公与夷姜是否是通过合理的“烝”在一起,还是烝淫在一起,我们不容易确定。
后来兄长卫桓公被废,卫宣公即位,立夷姜为正室夫人,立公子伋为太子。其中可以看出,夷姜是受到卫宣公喜爱的,似乎并不是一种形式上的“烝”。
可惜,后来卫宣公另有新欢,夷姜自缢而亡。
强娶儿媳
卫宣公即位后,打算给儿子公子伋从齐国娶亲。迎亲的队伍还没有到达国都,卫宣公自己在黄河边建造新台,截下齐女,自己娶了过来。这个齐国女子,后来被称作“宣姜”(宣是卫宣公的谥号,姜是齐国女子之姓)。
这件事情《左传》有记载:“为之(指太子伋)娶于齐,而美,公(指卫宣公)取之。”
这件事十分丑陋,卫国人专门作歌来讽刺卫宣公,这首歌被保存了下来,就是《诗经·邶风·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诗中说,本来想找一个好配偶,却是一个癞蛤蟆。渔网本来用来捕鱼,却捉到一只癞蛤蟆。《毛诗序》说:“《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
可能就是有了这个新欢,夷姜才自缢而死。后来,卫宣公和新欢宣姜生下了公子寿和公子朔。
杀死儿子
由于宣公即位之时,已经将公子伋立为太子。此时,宣公有了新欢宣姜。宣姜特别喜欢公子朔,就和公子朔一起在宣公面前构陷公子伋。
宣公生气,就想设法杀死公子伋。
于是,卫宣公派遣公子伋出使齐国,半路上派人来杀他。
没想到,公子寿是一个仁爱之人,得知消息后,就将这件事了公子伋,让他赶紧逃走。
但公子伋认为不可以违背君父的命令,不愿意逃走。
于是公子寿给公子伋饯行,将他灌醉,自己使用公子伋的仪仗队伍出使齐国。于是,公子寿被杀死了。
公子伋酒醒之后,追赶而至,发现公子寿已死,说:“你们要杀的是我,为什么杀死公子寿?”于是公子伋又被杀死。
因为卫宣公的昏庸,两个儿子被杀。国人十分同情二位公子,便作歌感慨,这首歌便是《诗经·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毛诗序》云:“《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
毛传又云:“宣公为伋取于齐女而美,公夺之,生寿及朔。朔与其母诉伋于公,公令伋使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使去之。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麻烦您点赞、分享,您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