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见我拍站集行】:林阁——站集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林阁——站集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虞城实验小学 张爱梅
林阁,一个诗意而又浪漫的名字。
它是一个村名。这个古老的村庄,坐落在站集镇正东,离站集镇约4公里。古有隋唐大运河在此经过,今有325省道从村中穿越,交通便利,宜居宜家。
林阁原来是个穷村子。沙碱地,产量低,人多地少,吃饱穿暖成了大问题。改革的东风,翻开了林阁发展新篇章,加快了林阁村建设的前进步伐。现在,大街小巷水泥铺就,雪雨天进林阁不趟泥水。家家户户盖起了楼房,绿树红花掩映下,一座座白墙红瓦楼房壮观和谐。无论主街道还是小胡同,都整洁干净,无一纸片和杂物乱扔现象。
村委会领导班子战斗力强。村民勤劳,开厂房,办实业,种蔬菜,发家致富,同奔小康。单汇鑫棉业从业人员就有500人,牛犇合作社大豆种植3O00亩。给了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村民的家庭收入,为村民奔小康助力。不仅家乡办企业,部分村民以勤奋拼搏的干劲走到更宽阔的舞台,到上海,无锡,新疆等地发展,收益可观。如今,小轿车,宝马,奔驰,奥迪A6等常常出入林阁村街头巷口。林阁的经济发展,村容村貌,环境建设不仅在站集镇,现已走在虞城县乃至整个豫东乡村的前沿。
林阁村注重文化教育。村里设有文化广场,村民们空闲时间在此锻炼身体,跳广场舞。这里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先进。上大学,上名牌大学,是青少年心之所往的目标,也是村民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和梦想追求。
林姓,受姓于商太师比干之子坚,因生居长林,乃赐林姓。明崇祯年间,老家林湾(今利民镇北12里林湾)一片汪洋,又加兵荒马乱,一家度日艰难,先祖访友沙岗居住后,在沙岗西一里买周小官宅基数亩建村。林阁村都姓林,现有1860人。虽然人多,但秩序井然,生活安稳平和,民风淳厚,崇尚孝道。“今日孝人,明日人孝”等宣传孝道的文化墙随处可见。邻里之间宽以待人,礼让三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此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农闲时,人们坐在村口巷头聊生活,谈理想,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这油然而生的微笑和颂扬,甜暖含情,亲切感人。一位90岁的老奶奶情不自禁地说:“如今住洋房,穿新衣,有钱花,不愁吃喝,日子就是好啊!”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相信在各级领导关怀和指导下,在林阁党支部、村委会带领下,林阁村乃至站集镇的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更上新台阶,成为325省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共商大计 张爱梅拍
开门迎春 程素丽拍
聊聊知心话 纪文峰拍
文化墙 纪文峰拍
生活如花 纪文峰拍
倾听民声 张爱梅拍
虞见:用图片讲述在虞城遇见的故事
百闻不如一见,遇见虞见,就是遇见一串串精彩的瞬间,就是遇见一张张难忘的记忆……
一张好的照片,会有它自己的温度。它可能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份感动和记录。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爱上了这个城市里专属于你的记忆,而照片,莫过于就是这份记忆最珍贵的证物。一路走来,虞城这片沃土拥有无数珍贵的历史定格,一张张照片记录着我们与它一同成长,每个人都是记忆的见证者,用相机和手机记录真实,用照片讲述故事,用图片展示精彩。
环境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生活也在悄无声息的改变,拿起相机和手机,记录虞城的变迁,记录你我他的故事,记录那些遗失的美好,留下时光的印记……
投稿要求:
专题组照:200字说明词+6—10张图片
单幅照片:标题+作者+拍摄时间+地点+说明(一句话说明拍摄意境或内涵,非必选项)
投稿信箱:
yujian0370@126.com
投稿微信:yujian476300
咨询电话:0370-3122688
投稿说明:微信投稿,直接以聊天形式发至微信号yujian476300即可。投稿微信号只收稿件,不回复消息。微信投稿或信箱投稿选择一种即可,所有入选稿件按顺序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