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云南青花瓷!
12月16日
据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消息
云南建水窑遗址考古新发现:
云南青花瓷创烧于明早期
首次揭示红河流域制瓷技术体系
快一起来看看
这次新发现都有些啥
2020年7月至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红河州文物管理所、建水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建水窑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
经发掘初步判断建水窑的创烧时间在明代早期,修正了以往认为云南青花始烧于元代的认识。
发现的淡青釉瓷器、仿龙泉类青瓷、青釉青花瓷出土于相同层位,说明了几类产品同时烧造,修正了既有研究认为建水窑单线式发展进程的推断。
本次发掘的出土遗物在某些生产技术上,与红河流域下游的越南地区制瓷业,有较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红河流域制瓷业较为独特的技术体系,在元末到明代前期海上贸易中,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模仿与竞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的窑业呈现出一种总体分工、分散生产的商品生产模式,与广东佛山石湾窑分为盆行、碗行等13行的生产模式相似。
建水窑遗址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镇碗窑村,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现保护面积为130.58亩。
此次发掘是建水窑址首次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共揭露明清窑炉3座,清理灰坑7处、灰沟4条、匣钵墙2条,共出土瓷片及窑具标本30多万片,可复原瓷器3000余件。
建水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建水窑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的古代遗存信息,推进了对建水窑在古代西南地区制瓷业重要地位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红河流域制瓷技术体系的整体面貌,为进一步繁荣建水紫陶的生产和建水瓷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价值背景资料。
关于建水窑和它的首次挖掘
建水窑遗址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镇碗窑村,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建水县城北2公里的临安镇韩家社区碗窑村,绣球河自北而南穿村而过。在紧邻村北北面山坡、海拔1300米左右的地带,从建水土陶厂厂区向北延续500余米的各个山岗处,依次分布着20多处古代瓷窑,它们共同构成了建水窑遗址。
建水窑遗址洪家窑、大新窑探方、探沟分布图(淡绿色)
经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准,2020年7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红河州文物管理所、建水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建水窑遗址进行首次考古发掘。
建水窑出土遗物
云南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协作单位参加了发掘工作。此次考古工作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目前田野工作已完成过半,大部分探方进入收尾阶段。现阶段发掘所获窑业遗存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将为深入研究建水窑的生产时间、阶段变化、文化内涵提供坚实基础。
洪家窑
洪家窑
洪家窑
洪家窑
湖广窑
湖广窑
湖广窑
湖广窑
这次考古工作重点选择在洪家窑、湖广窑两处窑址进行发掘。另外,为尽可能全面了解建水窑各时期的生产情况,另选择大新窑、高家窑两处窑址进行小规模试掘,其出土遗物极为丰富,主要是各类青瓷小碗,局部装饰草率的暗色花草、鱼藻,高家窑最下层的包含遗物与洪家窑近似,为青瓷或青瓷青花的碗盘类。
大新窑
高家窑
云南地区是中国古代青花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建水窑的初步发掘成果表明,除青花瓷外,同期生产的仿龙泉青釉瓷也是云南古代瓷业的产品。从器形、工艺等方面来看,云南瓷器产品与东南亚陶瓷产品也有较多相似之处,这暗示了其瓷器面貌与制瓷技术的复杂来源。
正在制作紫陶
正在制作紫陶
建水地处云南东向门户的位置,其影响力可以辐射玉溪、楚雄、大理等云南腹地,向东可经红河由河内、海防出海。综合来看,建水窑可能并非仅针对本地市场的小型窑场,而是区域性的瓷业生产交流中心。
与历史上众多名窑不同,建水至今窑火不断,以紫陶生产为主的陶瓷产业是如今建水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只是陶瓷手工业生产的历史长期以来湮没无闻,重视不够,相信随着此次系统科学的田野考古工作和室内整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建水窑的文化面貌、发展历程将会更加清晰,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会得到更充分的研究发掘,建水窑也必将迎来崭新的时代。
(资料:红河州委宣传部 内容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古城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