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啊电动车,到底应该怎么管?
3月9日大运河广场某品牌电动车展销,以非标电动车为主。或许可以看作商家在“去库存”。
淮安一共有多少电动车?估计没有人数得清;其中有多少不符合“新国标”?也是一笔糊涂账。
2月底,“淮安警方”发布公告,说4月15日以后要限制三种电动车上路。考虑到涉及面很广,我们觉得有必要配合政府把这件事说清楚说透彻,就多方搜集素材,写了一篇文章(点击蓝字可查看):
半个月过去,当初引发的轩然大波渐渐平静,我生活的周围看不到有关新政的任何一点迹象。这种静默令我颇为尴尬,感觉上篇文章好像是传播了一个谣言。这种静默也令人忧心,目前无所作为,如果把问题全积压到4月15日,一定又会激化出很多矛盾。
我想了解一下新政执行情况
到底有没有管呢?我决定求证一下。
对已经上路的电动车的管控从4月15日开始。大限将至,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要在源头上堵住,生产销售环节必须严控,以防更多不符合标准的电动车上路,加大管控难度。而这,也相对好管理些。
我想了解的问题主要是:
大限将至,市场上电动车销售情况究竟如何?
将要限行的车型是不是已经退市?
电动车销售商家有没有公示“新国标”的执行日期和具体规定?会不会主动跟买车人作出说明?
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我先后走访了人民路和东大街环城路,这两个地方是淮安市区最主要的电动车销售网点。
人民路:以非标车销售为主
第一站,人民路,考察了四家门店,无一家有公示,在售车型以非标电动车为主,只有很少一些带脚踏的电动车。
“雅迪”“爱玛”“绿源”“小鸟”,四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很高,每一家门店都有不少顾客。
四家都没有公示新国标具体内容。只有一家公布了新国标执行时间。
雅迪在四家中最为专业,店内虽然看不到新国标的相关信息,但是跟销售员咨询,基本都很了解新国标相关规定。雅迪也是四家中带脚踏的电动车最多的。
这几位正在购买的是非标车,不带脚踏。我没有询问他们是否了解新规,不过销售员说,非标电动车有5年过渡期,也就是说,他们买的车子起码还可以畅通无阻地骑行5年。5年之后会怎样,好像大家都并不关心。
后来我看着他们骑着车子离开了。
我在那儿的时候,正好有一对年轻人咨询这种车子,所有指标都符合新国标。雅迪的销售人员告诉我,新出的车子都有身份铭牌,这一种明确标识“电动自行车”,这样的车子完全符合要求。
我对于一些大踏板车表现出兴趣,销售员说新国标出台后,这些非标电动车如果拥有合法身份就升级为“电动摩托车”,跟汽车一样,一车一证,有铭牌。如果要骑行上路,车子需要上牌照、买保险,骑行者需要考“D照”。有一个销售员说D照很好考,300元就可以搞定。不知道是营销策略还是事实如此。
这就是“电动摩托车”的铭牌,按照销售员的介绍,有了这个身份标签,再拥有配套的手续(车牌、保险、驾照),即使5年过渡期结束,它也可以合法地在马路上行驶。
至于没有铭牌的那些,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洗白”,他显然并不清楚。大概的意思仍是5年后淘汰。
在雅迪的门口停放了两辆电动三轮车,整条街在售新车也仅有这两辆4月15日后将会强制退出的车子。
接着我来到了“爱玛”。店门口很醒目的标示:
我还稍稍松了口气:总算有公示的了。然而在这个倒计时牌子旁边,是对比了大限前后购买这两种车子存在的种种不同。
当然,这里面省略了关键一点:没有说明5年过渡期。
倒计时牌与其说是提醒,不如说存在着一些误导,有很明显的诱导购买的嫌疑。他们的对比是否在法律法规上站得住脚,需要有关部门给出明确答复。
后面几家我稍稍看了看就出来了,都有部分带脚踏板的电动车,但绝大多数是只能使用5年的非标车。而且销售员明显专业度不够,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走访人民路得出的结论:目前在售车型以非标电动车为主。因为没有明显公示新国标和新政执行时间,给我的感觉是政府默认他们的操作,让他们在大限之前有机会去库存。
我的疑惑:5年过渡期是为已经上路的车子提供的逐步淘汰期限,目前购买的新车5年后大多都能正常使用,强行淘汰,除了会产生社会矛盾,大批车辆如何处理,电瓶如何回收,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显然5年后强制淘汰这些车子,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和巨大的环境污染风险。
一个小插曲:
在即将离开人民路的时候,在“雅迪”挑车的那对年轻人追上了我,问我刚才他们看的那辆车是否能买。我给他们大致介绍了新国标,并且告诉他们那辆车完全符合标准,可以买。并且通过几家对比,感觉雅迪经销商在新国标的传达方面做得最到位,销售员都比较专业。我告诉他们“如果我要是买车,也会选雅迪”。于是他俩开开心心地去买车了。(以上只是对人民路四家的比较,不涉及其他品牌,请勿作为参考依据)
东大街,电三/四轮车遭遇寒冬
下一站,我来到了东大街的电动车一条街。
这里主要销售电三/四轮车。跟以往一样,小路的两边各种品牌的车子排得满满的。虽然是周末,我在那边大约两个小时,没有看到一个顾客。可见表面的风平浪静下,大家对于电三/四轮车的强制性退出,还是非常了解的。
有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淮安的电三/四轮车的保有量大约是3万辆左右,除了残疾人车以外,因其稳定、舒适,很多老年人用作代步车,也是不少中低收入人群主要的交通工具。
从上篇文章推出后得到的反馈来看,很多人对此表达不满,认为低收入者应该与“高收入”的汽车一族享有同样的路权。
4月15日,电三/四轮车的整治,将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一道非常严峻的考题。
必须整治和如何整治
电动车的整治有多难?在淮海西路邮政大楼前,我数了100辆电动车,只有两辆有脚踏,非标率高达98%。也就是说,5年以后,98%的车子都必须淘汰。
电三/四轮车是否应该享有机动车同等的路权?我不想说得太复杂,但是想提醒一下:权利义务是对等的。如果让电三/四轮车合法化的同时,要求执行机动车同样的法律义务,这些车主是否能够接受?
电动车随意停放的现象非常普遍,拥有机动车的外形,享受非机动车的福利,显然谈“平等路权”本身就不公平。
就在上面两辆电动车十多米的地方,这辆机动车被贴了违停罚单。这种罚单,几乎所有的机动车车主都收到过。
4月15日,大限将至,此时讨论新国标是否合理、是否应该推进,毫无意义。因为对于一项必须推进的法规,我们只能接受,必须接受。
但是我很担心的是,这样一项事关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新政的实施,简单粗暴的做法是绝对不行的,涉及此事的所有部门都应该尽早行动起来,尽量将风险和矛盾考虑清楚,尽可能地提交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在某个时间节点到来时一刀切。
城市的文明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文明执政水平,如果不做好预案,直接挑战的是人们对于政府的信任,和作为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从合法渠道购车,之前没有任何人跟他们作风险提示,新政一出,就让他们承受所有损失,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另外请让我心疼警察蜀黍3分钟。以往我曾多次和警察打交道,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众多部门种种不作为,最终将矛盾全部积累转化到警察身上,警察蜀黍,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受害者。
4月15日,希望不是一场风暴,一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