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 Lecture11 陈力川|博纳富瓦 《夏夜》

伟大的诗歌如同精神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隆隆回声透过岁月迷雾够到我们。--北岛

上:诗歌是接近神秘的一种努力

1.生平与创作

著名翻译家和批评家

早年受超现实主义诗人布勒东和哲学家巴什拉的影响,步入诗坛

2.作者与法国现当代诗歌的关系

法国近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是抒情和史诗,诗人以先知的智慧和勇气为真理和正义代言

雨果被公认为这一传统最伟大的代表

博纳富瓦与这一浪漫主义诗歌传统没有太大的继承关系

19世纪中叶开始,以波德莱尔《恶之花》为标志,萌发了法国现代派诗歌

诗歌不再是雄辩和抒情的工具,诗歌语言的重要性超过其思想性

在波德莱尔之前,奈瓦尔已经开始了对诗歌本质的质疑

在波德莱尔之后,兰波和马拉美继承了这一探索,与此同时塞尚和印象派画家也开启了现代主义艺术运动

3.作者所受的影响

博纳富瓦首先受到兰波的影响,兰波试图用诗歌在人与语言和世界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

兰波把完全不可组合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不是让人明白什么,而是表现出人、世界、语言之中有一种的新的关系值得去探索

还受到马拉美的影响,马拉美认为世界是虚无的,也是美的

虚无导致焦虑,甚至恐慌;美则带来希望

博纳富瓦说,马拉美是在虚无和美的双重作用下写作

但对博纳富瓦影响最大的还是波德莱尔

博纳富瓦将《恶之花》称作圣洁的书

在博纳富瓦的思想中,“死”意味着人不可避免的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诗歌就是对这个限度的认知。他曾感叹有许多哲学讨论死亡的问题,但没有一种哲学思考墓园。

博纳富瓦的很多诗作以“一块石头”命名,石头在这里指盖在墓上的石板或直立的墓碑,透过荒草和枯叶,我们感到死亡在场

4.写作思想

与波德莱尔的诗一样,重视形象,反对概念

博纳富瓦认为纯概念将词语与现实分开,使事物凝固,使语言干涸

而形象赋予思想以形体,所以形象远远比概念更有分量

5.与超现实主义的关系

同时代的作家中,博纳富瓦亲近以布勒东为首的超现实主义诗人和艺术家

超现实主义者首先意识到文学与艺术不是要表现真理,因为这是哲学的事情

艺术要通过一种自由的词语揭示真实,而这种真实是超现实的

面对二战对欧洲的毁灭,超现实主义者看到现实的残酷性、野蛮性和荒谬性

他们拒绝将现实当做真实来接受,所以他们发出改变生活的呐喊,这使博纳富瓦一度与他们走的很近

但1947年,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筹备一次艺术展。博纳富瓦反对超现实主义宣言认同“秘传”的学说,主要是指巫术,装神弄鬼的东西。因此与布勒东决裂,最终脱离了超现实主义

下:发现了虚无,然后发现了美

1.诗作分析

选自作者的第三本诗集《刻字的石头》

《夏夜》这部诗集卷首主诗的名字,共九首,本课讲的是第一首,三节,共11行

第一节中星空变宽迎向我们,第二节中一盏天使的灯,跳动的暗光,第三节中我们走进花园

这三个现在进行时中,这个花园就是宇宙,就是星空

星空迎向我们,夜在星火的后面,被突如其来的光越照越亮,光明在黑暗中诞生,可是忽然,天使关上了园门,不再回来,把我们单独留在这浩渺的太空中,人类成了宇宙的孤儿

宇宙有星光,然而没有声音,我们只能在这首诗中看到色彩,如“树叶在树叶下闪烁,绿色加深,还有成熟果子的橙色”,巨大的宇宙沉寂无声,让人想起欧阳修的《秋声赋》

我们好像看到一束光在一瞬间照亮夜空,但随着天使关上园门,黑暗重新聚拢,我们陷入黑暗之中

陈力川老师认为,这束光就是诗

人生是黑暗尽处的旅行,时而灰暗,时而充满光明,这光明的时刻就是幸福,诗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些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说,有两样东西越是思考,就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越是历久弥新,有增无减,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2.《夏夜》与博纳富瓦诗学的关系

1967年,博纳富瓦创办诗刊《昙花一现》,他的最重要的诗学思想“在场”可能就是在这时形成的

1981年12月,博纳富瓦以“在场与形象”为题,开始在法兰西公学讲课

“在场”指万物的同一性,是我们对自然界的一种直觉感受,是万物本身的意义,也是语言最贴近真实的地方

博纳富瓦因此提出了“及物诗”的观点,主张诗人忠实于词语以外获得的经验

“及物诗”是指诗是带有宾语的,直接与某物发生关系, “及物诗”就是人与物“在场”的地方

《夏夜》很好的体现了“及物诗”和“在场”的诗学思想

在场是指万物的同一性,《夏夜》是指天人合一,与《一块石头》讲地下发生的事情刚好相反

3.与雨果相对

浪漫派以后的诗人,不再把自己比作先知和预言家,他们的任务也不是为人民指引未来

在雨果的诗中,诗人是非常高昂高调的,是非常自信甚至非常自负的

而在博纳富瓦的诗中,诗人先知的地位已经不在

4.陈力川老师点评

马拉美认为世界是虚无的,也是美的

如果世界上没有美,那么虚无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因为有了美,才给虚无的生活带来了意义

诗歌的创作就是要将虚无变成美

夜、星空、宇宙,对诗人和哲人有一种持久的,神秘的吸引力,诗歌是接近神秘的努力

(0)

相关推荐

  • 法新社:内心的感知命名 博纳富瓦诗歌《真正的名字》赏析

    本篇文章1702字,读完约4分钟 伊夫博纳夫瓦( 1923年-年)法国著名诗人.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 1953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关于杜伯的动向和静>,一举成名. 诗集<昨天的空寂寞 ...

  • [翻译]巴黎评论:作家访谈之伊夫.博纳富瓦

    传送梯:若泽.萨拉马戈 http://www.douban.com/note/269119511/ 传送梯:克劳德.西蒙 http://www.douban.com/note/269569022/ 巴 ...

  • 读书会 | 活在珍贵的人间:一次关于诗歌的细读

    文学观澜·读书会 中国作家网从全国高校.社会团体的线下读书会出发,集结文学爱好者,聆听文学声音,传递文学思想.无论是新作锐见.好书推荐,还是经典重读.话题讨论,跃然于纸上的都不只是凝固的文字,更是跳动 ...

  • 树才:博纳富瓦是自我完成度很高的诗人

    伊夫·博纳富瓦 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也是"二战"后世界诗坛举足轻重的巨匠,著有<杜弗的动与静><刻字的石头><在门槛的圈套中 ...

  • 单向历:3 月 22 日,忌固步自封

    伊夫·博纳富瓦(YvesBonnefoy,1923-2016),二十世纪法国最重要的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 生于法国西部卢瓦尔河下游的重镇图尔市,父亲是铁路工人,母亲是小学教师,他早年在大学攻读哲 ...

  • “已经是秋天了,是离开的季节。”|兰波诞辰167周年

    让·尼古拉·阿尔蒂尔·兰波 1854年10月20日,兰波出生于法国的夏尔维勒.作为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兰波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羁野性.他四处漂泊,在诗歌的王国里肆意驰骋,短暂的一 ...

  • 93岁法国诗人博纳富瓦逝世:诗歌是一场绝望的斗争

    法文维基百科显示,法国诗人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于当地时间7月1日在巴黎逝世,享年93岁. 博纳富瓦,法国著名现代诗人.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 1946年,发表诗作,主要诗集有<论 ...

  • 博纳富瓦:现实的点金术士

    一个诗人就是要有点石成金的能力,让"潜在的金子"闪亮在你的面前.博纳富瓦就像一个点金术士,赋予诗歌金子般璀璨的光芒. 撰稿|徐 枫 伊夫·博纳富瓦,享誉世界的法国诗人,获得了包括弗 ...

  • 博纳富瓦访谈|诗的艺术

    Yves Bonnefoy 1923.6.24 - 2016.7.1 Dreaming is a language 伊夫·博纳富瓦,法国现代诗人.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1923年生于法国西部卢瓦尔河下游 ...

  • 《兰波评传》:用一个诗人的眼睛看待另外一个诗人和他的诗

    诗人是一群极为特殊的存在,无论他们的诗还是他们的人生,都是极有故事的.而诗人与诗人之间,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们可能会相互瞧不起,把别的诗人贬的极低的诗人大有人在:但更多的诗人却会产生心心相惜的 ...

  • 博纳富瓦(Bonnefoy)的诗世界-逝世一周年纪念

    一年前的今天,怀着某种情怀我翻译了博纳富瓦的几首诗,发表在一本杂志社上,今天我找出那本杂志,看着上面的诗,发现原来一年过的是这么快,快的听不到他走过的脚步声.这个世界太匆忙了,匆忙的让人不再有片刻的安 ...

  • 博纳富瓦的元神散开:“小册子”《隐匿的国度》

    书评 博纳富瓦的元神散开:"小册子"<隐匿的国度> 犹滴 为何说博纳富瓦的这本随笔是一个小册子呢?因为它确实短小精悍,它像是被一个放大镜放大之后,诗的风格以散文的形式呈 ...

  • 回忆是一道破碎的声音 | 博纳富瓦诗选(秦三澍译)

    博纳富瓦 马丁·弗兰克摄影 现年93岁的伊夫·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无疑是战后法国最重要的诗人.本世纪初出版的由树才.郭宏安合译的<博纳富瓦诗选>收录了他最早的三部诗集,其 ...

  • 博纳富瓦的诗歌翻译

    博纳富瓦的诗歌翻译 (2018-01-22 21:52:14) 转载▼ 标签: 博纳富瓦 诗歌 翻译 一人无言 泰戈尔 分类: 文学创作 森林边缘 By Rves Bonnefoy(法:博纳富瓦) 翻 ...

  • 法国作家 | 法国现代诗人之伊夫·博纳富瓦

    Yves Bonnefoy, 伊夫·博纳富瓦,法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优秀的翻译家.杰出的艺术评论家.他1923年生于图尔,于2016年7月1日在巴黎逝世.他被认为是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