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今年最佳国产动画电影诞生!

一部名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动画电影正有逐渐刷屏的趋势。

得益于目前全国各地零星的点映场次,以及先期优异的口碑,我也忍不住去一睹为快——看完后,我可以很兴奋地说:尽管2019年只过去了一半时间,但今年最佳国产动画电影已经提前诞生了,这部由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导演饺子执导的新片,将有希望刷爆这个夏天。

对于国产优秀电影,尤其是国创动画,我总是不吝于掌声和追捧,本片的“自来水”我当定了~

正当我打算拿出四年前10刷《大圣归来》的劲头安利这部电影时,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卖相”并不算好,其片名、画风、造型和预告似乎劝退了一大批潜在观众。

有鉴于此,本文我不会以往常的习惯来写评论,而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来解析、推荐该片,等下周正式上映后,我会再写一篇影评来助兴,望周知。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旨在激发、提升观影兴趣,请酌情阅读。】

片名劝退?低幼既视感?

虽然近几年国产动画的制作、题材、市场、环境等都好了不少,但整体口碑和待遇没有本质改变,大量低幼子供向动画依然是主流,而类似《魔童降世》这样改头换面的创作也不太受宠。

多数人心目中最经典的哪吒形象,仍然(或许永远)是来自于影响了几代人的《哪吒闹海》

可事实上,这部1979年的经典作品改编于《封神演义》和民间传说故事,是严定宪、王树忱等人的“再创作”赋予了其活力,之后03动画版、“十冷”版、15“大圣”版等不同版本的哪吒也都各具特色。

我们的历史神话、人文风俗、地域特色确实博大精深,可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流行文化的兴旺发达,传统文化是根、是广阔的素材库,只有不断依据时代特点和审美进行的“再创作”,才能让文化IP拥有源源不断的鲜活生命力(国外迪士尼热衷改编翻拍,国内“西游”、“三国”题材作品经久不衰,都是类似道理)。

《哪吒之魔童降世》听上去很像是某个山寨三流制作,但从影片本身内容而言,还算恰如其分:

天地灵气孕育出了一颗巨能“混元珠”,元始天尊将其分化提炼为“灵珠”和“魔丸”,元始天尊之徒太乙真人受命将灵珠托生于李靖之子哪吒身上,然而阴差阳错下,灵珠和魔丸被掉包,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却成了混世大魔王……

可以说,除了基本框架和部分原始设定外,《魔童降世》是一个全新的反英雄、反主流的玄幻故事,而其最终落点又不是单纯的“离经叛道”,这恰恰是当下市场所需要的“新鲜故事”。

另外,也别被宣传物料和自己的“成见”骗了,本片算不得太“成人”更不低幼,如果按美式分级制来划分,《魔童降世》大约在PG级至PG-13级之间,属于老少咸宜的作品。

电影在许多地方都做得很漂亮,依山傍海的陈塘关、得天独立的虚空之门、暗黑炼狱般的龙宫等等,都别具风味……技术制作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了,由于非专业,在此就不详细展开了。

角色太丑?造型不讨喜?

除了“土味”的片名,《魔童降世》最劝退观众的要素大概就是“非主流”的形象设计了,不少人反馈说哪吒的造型“丑”、“看着难受”——毕竟,一个矮小、顽劣还留着黑眼圈的熊孩子形象确实不怎么讨喜。

如此造型是好是坏咱先不论,可至少应该承认,这些特征是符合影片中哪吒角色设定的。

从人设上来说,哪吒的初始定位是“邪、魔、暗黑”,这点不会因为他后期的成长而改变,所以弄成人畜无害的萌系或阳光系风格万万不可,哪吒必须得有令人感到“负面”的形象特征存在,最起码看上去不能像个好孩子。

影片中不少桥段和剪影,都令我想到了国创中甚少出现的“邪典动画”,叛逆、憋闷、总有一股无处发泄的愤怒,而这些情绪的表达,都与哪吒的基础造型密不可分。

更重要的是,如果仅凭“第一印象”去给《魔童降世》下结论,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初始卖相”和“实际质量”之间,电影留了远远不止一手。

即便是透着股邪性的矮小哪吒,在片中也有许多不同的表情和神态,在不同环境和语境下,所展现出来的感觉与气质也大相径庭,或天真烂漫,或满怀希冀,或低落消沉,或口是心非,远不是一句“邪魅狂狷”能轻易概括的。

与此同时,影片在最终的高潮戏中还贡献了哪吒的另外两种形态,个顶个的酷炫帅气。

一个是失去意识的“暴走形态”,另一个是保留意识并解封大半力量的“战斗形态”,相信足以奉上截然不同的观影感受。

另外,《魔童降世》中其他角色的设计也各具匠心,这点就留到下面细说吧。

“魔童降世”有哪些优点/看点?

综合而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片质量已经不逊于(乃至优于)一般的好莱坞动画电影了,在没有太明显短板的同时,还有不少亮眼的长处。

01

角色鲜明,站得住

配角塑造成功与否,会极大影响一部作品的整体评价,《魔童降世》最令我惊讶的一点,便在于除了主角哪吒外,其他配角多多少少都能有一些能让观众记住的别致特点或印象,这在配角普遍“脸谱化”的同类作品中是极为难得的。

首推太乙真人和申公豹这对师兄弟。

甫一出场,这两位就奠定了“没头脑和不高兴”、“一胖一瘦”式的经典搭配基础,随后的矛盾冲突与剧情发展也都以此为原点进行推动,处理地自然生动且不失趣味。

而太乙真人的川话配音和申公豹的口吃设计,也为两者的人物形象加分良多,不光增添了许多笑料,在特定节点甚至还有触发剧情的效果,这妥妥地已经是高级手法了。

其次是定位相对“尴尬”的李靖和殷夫人夫妇。

身为“问题儿童”哪吒的父母,这两人的发挥空间其实很有限,观众们都能预想到他们的“关爱”和“不易”——然而,影片十分有心地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小细节。

殷夫人是个英姿飒爽、雷厉风行的女将军,情急之下还会“口吐芬芳”,这也使得她“溺爱哪吒”的母亲形象更为丰富立体;李靖的可操作范围更小,但凭借“以命换命”的无私片段,父亲形象也立了起来。

至于哪吒和敖丙……我已经在等CP党们刷屏尖叫了。

从“出身”上说,两者一同出于混元珠的魔丸和灵珠,哪吒人身魔胎,敖丙妖身灵体,天生具备相斥相吸的基础

从“设定”上说,两者的风格是很典型的冰(水)火不容/交融,自古红蓝出CP,让哪吒和敖丙同时成为朋友与宿敌,套路很常见不假,但也增加了许多可看性。

02

笑点扎实,不尴尬

很意外,也很惊喜,《魔童降世》中的喜剧元素居然能做到那么丰富多样且恰到好处。

比如太乙密码解锁or指纹解锁是套用现代梗的笑点,哪吒捉弄小朋友的桥段则是偏好莱坞式的搞笑,师徒在山河社稷图中训练时闹的笑话更像是传统乐子,至于像错叫“申公公”这样的国人特色梗,估计连翻译工作都不好做……

不同于许多动画想强行逗你笑的尴尬,《魔童降世》中的笑点基本没有刻意“挠你痒”的做作意味,大多是在特定场景和环境中的水到渠成,关键是效果还都不错……光是这点,就要比一大票同类作品强了。

03

剧本完成度高

剧作的高完成度,是《魔童降世》能够成功、好看的基础,没了这一点,其他亮点再耀眼也难免暗淡。

整部电影看下来,几乎没有什么“尿点”或累赘,流畅度极高,“起转承合”都相当扎实。

在讲“稳”故事的同时,影片又兼顾了娱乐性和思想性:娱乐性除了上述的人物塑造和多元笑点外,海夜叉的活跃、结界兽的蠢萌、老者的糟糕眼神都很好玩;

思想性在于对主题的表述和彰显,“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今天是我的生日宴,你们谁都不准哭”、“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谁只有我自己说了算”……

光是这些台词,以及背后的酸楚和决心,就足以证明影片“深度”和“燃度”了。

04

帅!

这点更多是一种情绪渲染到位的感觉,是“动画”这种得天独厚的艺术表现形式所特有的视听体验。

前期它有多丧逼、混不吝、破罐破摔,中后期它就能有多热血、情深义重、至死方休。

配合上流畅连贯的动态画面与大开大合的动作设计,《魔童降世》中有数个镜头已经具备了让观众叹为观止、激情沸腾的的优秀潜质。

这片子没缺陷么?

问题当然有,只是放在整部影片中谈不上太突出。

首先在逻辑上有些小缺陷,例如哪吒降生之日明显有人捣鬼,可事后太乙真人从没有追查的意思,所有人的心思似乎立刻全放在了“魔童”身上,令人感到怪异;

其次,负责表达“人心成见”的普通民众形象,还是过于扁平化了些,倘若能润色这部分矛盾纠葛,观感会更舒适些;

另外,影片中部分笑点和桥段略有失控迹象,比如“屎尿屁”式的通俗笑料,并不是谁都会买账的。

对于一部作品,观众心中都有一根评判的“准绳”,《魔童降世》在综评上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即便还有些这样那样的小问题,相信也不会为它减分多少。

还会有续集吗?

,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在影片的后两个彩蛋中,第一个展现了龙族的不甘和愤怒,他们极有可能伙同镇压的深海妖兽集体作乱,或搞一出阴谋诡计。

第二个则是明年即将上映的电影《姜子牙》的数秒预告——这里就不得不提它们背后的“彩条屋”影业了。

2015年成立的彩条屋隶属于光线影业,在完成了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的合作后,彩条屋于2017年11月发布了国产动画“神话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凤凰》的制作计划,如无意外,打造魔改动画版“中国神话宇宙”也在计划中。

不问未来,只争朝夕。《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先简单推介到这里,近期有不少点映场次,大家有机会就去尝个鲜,也希望正式上映后,它能够再现《大圣归来》般的盛况,回头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