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说起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会浮现出盛唐时期的遣唐使团,由于当时的中国封建文明处在世界前列,许多国家纷纷派使团来华交流学习。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更是先后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来华访问,其规模之大、时间之久、次数之多、内容之丰富,可谓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客观上讲遣唐使对古代日本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在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遣唐使团,古代日本大量输入我国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中国文化很快就风靡日本封建上层社会,渗透到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借鉴我国典章、律令后,日本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大化改新,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让其由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可以说随着日本对中国文化喜爱,两国历史上也出现了像晁衡留唐、鉴真东渡的交流事件。然而除此之外,在我国明末清初国祚变迁之际,也有一位著名的大学者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成为日本闻名于世的“胜国宾师”。
此人便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教育家朱舜水。朱舜水本名叫朱之瑜,他是一位明朝遗民,也是一位东渡大儒,他在日本广收弟子,传播儒家学说,被尊为“国师”,他的学说更是对二百年后的明治维新成功起了重要作用。朱舜水本是一个贵族子弟,明朝的功勋家庭。祖父朱孔孟一生曾三让皇恩不受,父亲朱正则被明朝诏赠光禄大夫,授总督漕运军门。正是因为出生在这样官僚士大夫家庭,自由聪颖好学的朱舜水就希望有朝一日科举及第,忠君报国关心百姓疾苦。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才华横溢的朱舜水被以“文武全才第一”荐于礼部任职。然而由于晚明政坛腐败黑暗,朱舜水见“世道日坏、国是日非”,虽然“有识者期以公辅”,却慨然绝仕进之路,决心放弃入仕进身之路,专注于研究学问。自崇祯末年到南明弘光政权,朱舜水多次力辞朝廷诏征授职,拒绝做官隐居余姚老家。后在弘光元年(1645年),竟一年内三次拒绝征召,被人称为“不征君”,而正因此他受到御史弹劾,以“不受朝命,无人臣礼”罪追缉。无奈之下,朱舜水只能星夜逃到舟山,以行商为掩护。自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很快就占领都城北京。第二年,南京、福建也相继落入清军手中,眼看整个大明王朝就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就在这国家危难之际,朱舜水毅然出山,走上了反清复明的斗争道路。清军南下江南后,朱舜水积极从事抗清斗争,他先是追随隅拒舟山的鲁王,后来又参加抗清名将郑成功、张煌言的北伐战斗。后来由于国事日益危急,朱舜水竟做出了一件很是大胆的事情,那就是他先后七次东渡日本想借日本援兵资助以恢复中原。
可向日本幕府乞求援兵谈何容易,朱舜水首次奔赴日本时,由于日本正实行海禁,不许外人停留,只得无功而返。四年之后,朱舜水再次东渡日本求援,但不料途中被清军捕获,朱舜水坚决不髡发、誓死不降,降将刘文高等人被他的义烈所感动,最后偷偷驾舟将他送回舟山。就这样,之后的十几年间,他多次来往中日两国,中间还去过一次安南请援!可是,当时大清王朝的政权已经得到巩固,而他一心只孝忠明朝,不愿意为清朝出力。公元1661年,复明无望的朱舜水再次凄沧渡日,并做出了再也不回来的决定!
朱舜水的此次旅日之行和前几次一样也并不顺利,当时日本正施行锁国政策,“三四十年不留一唐人”,朱舜水被困在长崎附近的海上。此后数十日困守舟中,可正当进退维谷之际,日本学者安东守约听闻有中国大儒被困在海上,安东守约对儒家文化非常推崇,他以手书向朱之瑜问学,执弟子礼。后经多方奔走,日本幕府破40年来的国禁,让他在长崎租屋定居下来,朱舜水这才结束了十多年的海上漂泊生活。朱舜水在日本站住脚后,他所代表的明末儒学也迅速在日本蔓延开来,而他本人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甚至于当时的德川幕府,都对这个饱读诗书的中国人格外重视。公元1665年,日本国副将军德川光国(初代将军德川家康之孙)听闻朱舜水非常有学问,于是就派门人前往朱舜水居住的长崎拜见他,并传达了德川幕府的授命:愿意聘请朱舜水担任日本国师,传授中国儒学!起初朱舜水还竭力谦让,但当他知道“上公好贤嗜学,宜勿辜其意”之后,他就在安东守约的陪同下来到江户(今东京)讲学,自此,朱舜水便在日本迎来了人生巅峰!对于朱舜水的到来,藩主德川光国亲执弟子礼接待,竭诚尽敬。后来德川光国在倾听朱舜水的讲学后,竟愿意自降身份拜到朱舜水门下做学生,以至于幕府上下都把朱舜水当作上宾对待!藩主德川光国对老师也极为尊重,他认为朱之瑜年高德重,因此不敢直呼其名,要他取一名号以称呼。朱之瑜就以故乡“舜水”为号,意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国故土之情,而“舜水先生”之称也始于此时。随后朱舜水的思想以及学说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学说,有名望的人纷纷以当他的弟子为荣。日本赫赫有名的德川家族就把朱舜水当作神一般存在,日本朝野人士对他也很推重,对他的教导皆是言听计从,尤其在忠君方面。朱舜水给日本带去的,是藉天皇而进行的普遍统治的国家正统观念。由朱舜水指导,门生编撰的“尊王一统”之说的《大日本史》,更是影响直至二百年后的“明治维新”。公元1682年,朱舜水因水土不服而致病,卧床不起,数月后便在日本大阪逝世,享年83岁。朱舜水去世之后,在日本享受到了高规格的待遇,藩主德川光国率诸朝士亲临其葬,并且将他安葬在了历代水户藩主的墓地瑞龙山。由于朱舜水临终前仍不忘明朝故土,他的坟墓特建为明朝式样,碑文题“明徵君子朱子墓”,私谥“文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