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哮医案

 某男,42岁,农民。患者10年前出现反复发作性胸闷气急,喉间哮鸣,每于天气转暖时渐发,天气转冷则渐止,天愈热则发作越频,天愈冷则发作愈少,逐年加重。
始服氯喘片、氨茶碱等能缓解,其后发展到每日必服强的松。
西医诊断为:过敏性哮喘。
曾多次求医,均无显效。
症见:呼吸嘴急,喉间鸣,咳痰稀白,口干咽燥。
体形健壮,为阳盛之体感受风热或暑热阳邪,引动伏痰而致痰阻气道,肺失宣肃而发为哮喘。
舌苔:舌红,苔白腻。
诊断:热哮。
处方:【定喘汤加味】。
白果、炙麻黄、桑白皮、黄芩、姜半夏各10克,生石膏(先煎)20克,苏子18克,杏仁10克,炙款冬花15克。
2剂,每日1剂,水煎服。
1剂后病情无明显变化。
2剂后感呼吸困难加重,胸闷如窒,面色晦暗,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氨茶碱后缓解。
复诊时经仔细审察病情,认识到哮喘的病机是内伏痰饮,内伏寒痰即为寒哮,内有痰热则为热哮,而外感之邪不论其寒热只是哮的诱因。
分析该患者每于春夏季节天热时好发,可能与该季节空气中天花粉、灰尘、微生物等致敏源较多有关,也很可能与热空气等非特异性刺激有关。
患者虽舌质偏红,大便干结,口干咽燥,但舌苔白腻,咳痰清稀色白,是为寒痰表现,而舌偏红,口咽便干等热象很可能是长期服用激素所致。
诊断:寒哮(冷哮)。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
炙麻黄、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细辛3克,干姜3克,五味子10克,茯苓30克,姜半夏10克,地龙15克,黄芩6克。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3日,咳出较多痰涎,无明显胸闷气急,3日内未服强的松。
听诊两肺有散在哮鸣音,舌苔白腻有化,原方稍加增减,先后服药1个月,苔转薄白,哮喘发作渐止。
后以六君子汤健脾化饮善后。
随访1年未再复发。
按:
一般而言,“天冷或受寒易发”是寒哮辨证的一个要点。但据本例患者看,情况并不尽如此,引起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其具有“天热易发,天寒则不发”的发病特点,加之长期使用激素所致的口干、咽燥、便干、舌红等症状掩盖了疾病的真相,乍看颇像热哮。经仔细分析,抓住咳痰清稀色白这一疾病本质判为寒哮,改用温肺化饮之小青龙汤而药到病除。
摘抄原文: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寒哮(冷哮)
传播正能量,帮助需要人受益,多积累一分功德!
[冯济相本草日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