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是一次“入冥”的经历,一般来说《夷坚志》的入冥故事都关乎审判,主人公这次入冥不是被审判而是见证审判。过去民间做一些大型法会,会采用大众集资的方式,有不少好事且有能力的人会出面组织。
【原文】
淳熙元年,道州宁远县民萧淳礼与故吏欧阳暄等数人,共率邑里钱,就九疑观建黄箓醮。仍约以馀赀作钟楼坛屋,往往虚数干没,众莫得稽考。后五岁间,主事者多死。小民舒嫩四被逮入冥所,见皆本邑人,其亲戚先亡者亦或在。到一官府,一囚桎梏系廊下,傍侧积钱甚多。近视之,则淳礼也。问所坐何罪,嚬眉而答曰:“正治九疑醮事。”曰:“是役也,惟君用力最勤,于公家何预,反见拘执?”淳礼曰:“此阴府耳,吾实于斯有欺隐,故获谴独重。”舒方悟其已死,亦自悲怆。又遇旧识卜人萧谆,相与揖语曰:“汝勿恐,当得还。”旋踵而苏,盖已奄然三日矣。是时同邑黄中立亦会中人,临病笃,言为黄衣卒来追,理对九疑醮亊,随语而殂。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道州宁远县(现湖南同名县)百姓萧淳礼跟以前做过官府小吏的欧阳暄等好几个人,一起拿着本乡县百姓收上来的钱在九疑观设立黄箓醮,还跟本乡百姓约好把剩下的钱用于建造道观钟楼的坛屋等事,但结果这些人贪污了公款,老百姓们也没法审查。随后五年间,当年主事的人很多都死了。说有个小百姓舒嫩四,有一天被人抓到了阴曹地府(入冥),他在那里见到的都是本县人,他已经去世的一些亲戚也在。舒嫩四来到一座官府,看到有个囚犯披枷带锁被系在房廊下边,这个人身傍堆了很多钱。近前细看,原来是萧淳礼。舒嫩四问他得了什么罪名?萧淳礼皱着眉头回答:“现在正审理九疑观那次黄箓醮的事。”舒嫩四说:“那次活动唯独您出力最多,用功最勤,这事儿跟官府有什么关系?反倒给抓起来了?”萧淳礼说:“这儿是阴曹地府,我确实在这件事上有欺瞒隐情,所以遭到的阴谴更重。”舒嫩四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他悲从心中来,此时又碰到以前认识的算命人萧谆,两人互相作揖见礼,萧谆跟他说:“不要害怕,你会还阳的。”很快的,在现实生活中,舒嫩四苏醒过来,他大概已经“死”三天了。那时,同县的黄中立也是当时黄箓醮的主事人之一,就在他生命垂危之时,也说有“黄衣卒”来追捕他,是为了审理对质当年九疑观举办的黄箓醮有关事宜,黄中立还没说完就死了。【祥宏点评】:道州,主要指现在的湖南道县;九疑观,在著名的九嶷yí山。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宁远县城南,中国历史名山,纵横2000余里,南接罗浮山,北连衡岳。九疑观,唐贞观年间建造,历史上著名的道观;黄箓醮,道家法会,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目的是超度亡人、祈福等事;坛屋,道家法会通常要设坛,坛屋应是坛场的附属建筑;嚬pín眉,皱眉头;这是舒嫩四的一次入冥经历,故事没讲他的这次入冥是因病还是因梦,主要目的是透露信息:当年的那次黄箓醮,主事者有集体贪污的行为,而且都遭受了惩罚。《夷坚志》还有故事讲到类似情节,这种民间的祈福法会(道家、佛家)一般是集资的,主办者也常有贪污行为。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9-从《夷坚志》谈“入冥与复活”-现场交流)(参考音频: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9-从《夷坚志》谈“入冥与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