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20个月元宝的缅甸行|挥一挥手,缅甸再见
坐夜大巴回到仰光之际,我们的旅途已进入尾声。
夜大巴比想象的舒适,可以躺下,还有售票员像空姐一样推着小车发餐,元宝挂在我身上,全程酣睡如泥,平日里的“睡渣”旅途中全然没有作态,颇感欣慰。
从蒲甘重返仰光,就像是忽然回到了现代社会,酒店对面就是一个大型商场,它有不逊于任何发达国家的洁净,商场里品牌林立,负一楼是进口食品超市的构造也与上海,东京并无二致,出入商场的男士皆衣装笔挺,有精英做派,女士们穿戴着一看就不菲的首饰,举止之间俨然是上层妇人的雍容,相比之下,踢踏着拖鞋,T恤短裤的我们,经过商场的安检之际,就像是闯入文明社会的异类。
但商场出来,只一个拐角,仰光便呈现出它活泼生动的一面,小商贩们紧挨着路边支起几张小桌子,卖着看上去简陋的汤粉以及令人望而生畏的各种煎炸昆虫,男女老少在矮脚凳上屈膝而坐,一边悉悉索索吃着汤粉一边谈笑风生,横七竖八的电线杆上停着观摩的鸽子,整条街都笼罩着浓浓的市井气息。
小街巷里的老房子,也很好看对不对
跟着地图,我们特地去了仰光一家人气餐厅,然后吃了十天以来最好吃也最满足的早午餐,餐厅的风味是泰式与港式的结合,好吧,我要老实交代,我的味蕾诚实的告诉我,曼谷和香港,广州绝对是最好吃的城市……
同样是汤粉,味道鲜美无比,炒河粉咸香适中,配菜丰富,真的不逊于广州当地的炒米粉了,还有大虾色拉等等,好吃的只顾趴着筷子猛吃,来不及细嚼慢咽。
吃完,从狭窄的街巷来到宽阔的大道,漫步街头,黄色、绿色、白色的英国殖民风格建筑抬头可见,就像是热带里长出的一个微型伦敦。
可以想象之于当年驻扎的英国官员来说,仰光生活是多么惬意,他们在和家乡一样的建筑物里,享受着最流行时髦的生活,就像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所描述:啊,那一次次仰光之行是多么开心啊!冲进Smart and Mookerdum’s书店去找从英国来的最新小说,到Anderson’s去吃八千英里外冷运过来的牛排和黄油……
之于当下的仰光而言,大街小巷看上去貌不惊人的小店铺,则藏着仰光的市井味道,尤爱街边鲜榨的桔子水和橙汁,加了一点冰,超甜,炎热的天气里简直是消暑救星。
元宝已经喝的停不下来
除了大金塔之外,我们对仰光的景点无甚兴趣,也许到了旅途的最后,对景点多少也有点审美疲劳,数次经过苏雷塔也没有提起走进去的兴致。
金光闪闪的苏雷塔
反倒是苏雷塔对面的大广场,显得更有魅力,如一柄长剑直插天空的造型,应该是纪念碑。
广场上散布着席地而坐的当地人,他们聊天,乘凉,之于经历了军政府统治的当地人来说,能自由呼吸的空气,更难能可贵。
如果说人最重要的是健康,之于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和平。
广场内侧,有个超大的游乐设施,聚满了玩耍的当地孩童。
看到滑滑梯,元宝两眼放光,飞也似的冲过去,紧接着和当地孩子打成一片。
一起玩滑滑梯,一起荡秋千,一起玩跷跷板,孩子的世界里,没有肤色和国界之分,透亮和纯真的心是一致的。
秋千有点特色
这个孩子荡的超级高
但在给孩子的装扮审美上,差异还是比较明显,仰光的妈妈们貌似很喜欢给孩子“擦脂抹粉”,哪怕很小的女孩,也会画眼线,带着大花的略显浮夸的装饰。
让我想起小时候去照相馆拍照时,照相馆的人也很喜欢来这么一出,恨不得给所有的小孩都浓妆艳抹,鲜花一般的年纪里血盆大口,提早感受社会风尘。
明媚的风光与孩子们的欢笑相得益彰,尽管语言不通,元宝和仰光的孩子们玩的特别开心,因为元宝尚小,几个大一点的孩子还会保护元宝,小心呵护,令我们尤为感动。
晚饭去了樱花大厦,它是仰光乃至缅甸最现代化的一座办公楼,矗立在仰光最繁忙的商业区,走进位于20层的The Thiripyitsaya Sky Bistro的大堂,落地玻璃窗,宽敞明亮,精心布置的桌椅,弥散着浓郁的小资风情,食客多是驻在仰光的日本人,满耳的日语交谈,若不是俯瞰窗外的大金塔,还以为是不是东京品川的某餐厅。
点一杯啤酒与果汁,坐在窗前,静守日落时分的来临。
仰光街景在眼前一览无余,看上去是个体育场
站在城市的最高点,黄昏时分的仰光分外迷人,金黄继而紫红的天空映照出城市最美的天际线。
夕阳下融入夜色的佛塔显得仰光格外安静祥和。
最后一抹晚霞是如此惊艳难忘,元宝像是特别懂得开心大声说到:仰光(Yanggon),众人大笑,天真无邪。
【结语】
也是没有遗憾了,次日我们踏上了离开仰光的航班,缅甸绝不是亲子游的推荐之地,我们任性果敢的开始了这段旅程,10天里通力协作,元宝以他的皮实,再一次抗住了长途旅行的奔波,10天以来的经历在脑海里轮番浮现,夜色下的大金塔,乌本桥上的绝美日落,佛塔破败的因瓦古城,清晨布施的千人僧饭,日晨色中蒲甘的雾霭烟云,扬着灰尘驶过的马车,太多太多,所有的美都蕴含着诗意,所有的折腾都成了有趣花絮,一切的一切,成就了我们独一无二的缅甸回忆,而我们的小小孩也逐渐成长成小小少年,我们的脚步没有停歇,下一次,一定是又一个美丽旅程。
欢迎文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