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心、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外用药效】细辛脂素有免疫抑制作用;细辛挥发油中的黄樟醚有抑真菌作用。
【现代临床外用】
1.口腔溃疡、上火牙痛细辛粉末9~15克,和水或蜂蜜调匀成糊剂,摊在纱布上,贴于脐部,至少3天,溃疡面可结疤而愈合,治疗口腔溃疡有效率达93.4%。吴茱萸20克,肉桂20克,细辛10克,取上述药物研末,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用时取适量敷在涌泉穴上,用伤湿止痛膏外固定,治上火牙痛,4小时更换1次,每日4次,效果良好。
2.喉源性咳嗽、风寒咳嗽运用中药外敷天突穴治疗喉源性咳嗽48例,方以细辛为君,另配等份麻黄、皂角,制成粉末后外敷天突穴。麻黄、细辛各5克,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风寒咳嗽连续3~5天即可痊愈。
3.肩周炎细辛5克,冰片2克,生姜7克,白酒数滴。将3药混合冲细加白酒数滴拌匀,然后将药摊在“麝香虎骨膏”上贴在患部,24小时后揭掉,隔3小时后再贴,如此反复使用直到疼痛消除。
4.面瘫、脾寒腹痛、止痛取细辛叶适量,用75%酒精浸湿,揉搓成团塞健侧鼻孔,以舒适为度,也可取细辛、冰片等量研末,用纱布裹紧塞健侧鼻孔,每日1次,连用1~2周即可痊愈,对中风后遗症言语謇涩的患者,应用本法以散寒通窍,醒神益脑;凡见腹痛急暴,或腹痛绵绵,得温痛减,遇冷更甚者,可取细辛10克,研为细末,以生姜汁或清水调匀,外贴脐部一般5~10分钟后即能止痛。若加用热水袋外熨脐部,效果更佳;取细辛和冰片等量研末,装瓶备用,遇有正偏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痛经等病例取该粉末0.5克,置纸片上放于鼻孔下0.5厘米处,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一手指按压患侧鼻孔,用力猛吸,使药末全部吸入鼻咽部,5~10秒后患者即痛止病除,最多不过20秒,否则无效。特别适于寒性疼痛和气滞性疼痛,多能一次即愈。对火热性疼痛可暂时止痛,随即对症用药,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对脘腹痛、痛经患者,可取任意一侧鼻孔,高血压病患者慎用。
5.感音神经性耳聋以细辛、冰片各等份研末,绵裹塞耳内或细辛叶用75%酒精湿润,揉搓成团塞耳内,每天1次,3~5次为1个疗程,经临床检验疗效颇佳。
6.小儿腹泻取纯细辛末适量,用75%酒精湿润,以填满肚脐为宜,外用伤湿膏或麝香壮骨膏固定,日敷1次,4~5日即可痊愈,对久泻患儿可适当补液,增强疗效,本方主治小儿秋季腹泻甚效。
7.跌仆损伤、治胸胁部软组织挫伤凡扭伤或挫伤造成软组织红肿疼痛者,可取细辛适量研为细末,加黄酒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3次,有消红退肿之功。
8.胸胁部软组织挫伤细辛10克,山楂100克,共研细末,加黄酒适量调糊外敷。
9.早泄取细辛、丁香各15克,加75%酒精适量浸泡2~3天后,于性生活前用棉签蘸药液外搽阴茎头,待2~3分钟后即可行房事,有明显疗效。
【古代临床外用】
1.《圣济总录》载至灵散治偏头痛:雄黄(研)、细辛(去苗叶,为末)各等份。上二味,再同研匀。每服一字,左边疼搐入右鼻,右边痛搐入左鼻。
2.《普济方》载治鼻塞不通:细辛末少许,吹入鼻中。
3.《普济方》载细辛治牙齿痛久不瘥:细辛(去叶苗)、荜拔。上二味等分,粗捣筛。每用半钱匕,水一盏,煎十数沸,热漱冷吐。
4.《御药院方》载细辛散治牙齿疼痛:荆芥、细辛、露蜂房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漱冷吐。
5.《卫生家宝方》载治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贴脐上。
6.《圣惠方》载治口臭及匿齿肿痛:细辛煮取浓汁,热含冷吐。
7.《龚氏经验方》载聪耳丸治耳聋:细辛末,溶黄蜡丸鼠屎大。绵裹一丸,塞之。须戒怒气。
8.《世医得效方》载细辛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细辛末,吹入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