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期专访]天津医科大学浦佩玉 :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才能进步 神外医生的手术能力比SCI论文更...

神外前沿讯,近日,“海河颅底外科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天津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底外科学术会议”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举行(详见[述评]“高精尖”的颅底手术 神经外科应有更大作为- 记2017海河颅底外科高峰论坛)。

中国知名神外专家浦佩玉教授出席了此次论坛并就青年神外医生成长等热点话题接受了《神外前沿》的专访,已经84岁的浦佩玉教授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她认为神经外科青年医师的成长,一是要多看国内外文献,二是要刻苦训练;另外,浦佩玉教授认为医生的临床能力比SCI论文更重要。

以下是访谈要点:

神外前沿:天津市神经外科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浦佩玉 :天津可以说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发源地,早在1952年就由赵以成教授成立了神经外科,当时全国很多神经外科专家都是在天津培养的,并陆续成为了各地神经外科带头人。后来,北京要成立神经外科,就请苏联专家和赵以成教授联合培训全国的神经外科人才,先在同仁医院,后来搬到了天坛医院。在时间上,北京、上海成立神经外科都比天津晚。

神外前沿:青年神经外科医生如何成长?

浦佩玉 :首先要有基础知识的培训,其次是自身要有钻研业务的动力和能力,还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带。

从今天的讲座(2017海河颅底外科高峰论坛,编者注)看,我觉得中国神经外科还是有很大进步的,颅底外科是神经外科中最困难的,因为位置比较,深解剖关系比较复杂。过去颅底的脑干、海绵窦都是不敢手术的“禁区”。现在颅咽管瘤、侵犯到海绵窦的肿瘤、脑干部位的病变,都能手术了。

获得这样的进步,我想主要是手术模式改变了,过去我们都是肉眼手术,现在是显微手术,另外手术器械、手术辅助检查、多模态的影像学检查、术中CT、术中磁共振、超声等新技术都得到了应用。还有针对显微解剖的培训现在都很重视,对解剖结构越熟悉对手术越有利。

神外前沿:那内镜技术呢?

浦佩玉 :内镜还是很有意义的,用的最多的是垂体瘤,现在已经逐步扩大范围,其它部位的肿瘤也都可以用内镜。

神外前沿:神经外科的解剖在各个学科中最难?

浦佩玉 :对,因为比较复杂,另外不管是神经还是血管,都比较脆弱,不能有任何轻微的损伤,一旦损伤可能就会失去功能。另外各个脑功能区都要仔细的辨别,不然就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显微解剖是神经外科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功。

神外前沿:显微解剖目前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浦佩玉 :现在基本上是每年轮流培训,不断培训,希望神经外科专科培训都能经过显微外科解剖的轮训。

神外前沿:神经外科的各个亚专业,哪个进步比较多?

浦佩玉 :肿瘤进步比较大。其中的胶质瘤还不是进步最大的,但是目前投入研究力量最多的,将来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神外前沿:您从事神外的经验,哪些可以对青年医师成长有所帮助?

浦佩玉 :我70多岁后不做临床了,只是做些研究。我觉得神经外科医生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功的训练,第一要多看文献,了解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动向和发展;第二要刻苦训练,每一台手术都要当成磨炼自己的好机会。

神外前沿:如果基层医院或年轻医生没有太多手术机会,如何去成长?

浦佩玉 :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比如一个脑外伤,不管是轻型的还是重型的,都会有很多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我想基层医院也可能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患者的头部磕碰了一下,会有很多症状,怎么解释和处理,这些都是经验。

不可能都像在大医院,碰到那么复杂的病例,做那么难的手术,那是极少数的。就像北京,除了天坛医院之外,别的医院的神经外科都是各有侧重。

像刚才的一个讲座(李世亭主讲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编者注),面神经痉挛的减压手术,这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病,但是他做的很好,能够认真对待和分析,现在已经1000多例手术了。虽然大家可能觉得这个病很简单,做个显微减压就可以了,但里面有很大讲究,不深入进去好好钻研的话,永远不会发现问题。

神外前沿:神经外科在各地陆续发展起来了,也存在一些竞争,在科室发展上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浦佩玉 :我觉得应该各有特长。像全国最著名的北京协和医院,其神经外科不如北京天坛医院有那么大的规模,但是协和神外重点做垂体瘤,现在是全国最出名的,因为是各科室联合起来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对垂体瘤不管是治疗还是随访、内分泌检查和治疗等都很全面。像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重点就做面神经减压,也发展的很好。

如果各个科室都去和天坛医院去争,也没有那么多病人,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所以说神经外科要各有侧重,哪怕只有一样做的很好。

神外前沿:临床医生还面临SCI论文的压力,您认为手术动手能力和写论文,哪个更重要?

浦佩玉 :我觉得手术能力更重要,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光写SCI论文有什么用呢,要学会把经验慢慢总结再写SCI论文。我觉得现在有一个错误的导向,都看SCI论文发几分。

我觉得还是先要培养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以后再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写成SCI论文,这才有价值。

临床医生最重要还是应该着重于临床,因为现在临床很难发高分的SCI论文,所以很多人就去追求基础研究,但临床医生做基础研究是很困难的。

当然,基础研究还是需要的,我们就有神经外科基础研究所,但我们的研究也要和临床结合,尽量在将来为临床服务,比如研究胶质瘤是哪些基因突变引起的,将来可以靶向这些基因治疗,但这不是短时间就能研究出来的。

受访者简介

浦佩玉,1933年生,天津医科大学神经外科教授,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肿瘤室主任, 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授衔神经外科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担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肿瘤临床 ( 英文版 ) 等 7 种杂志编委。 1954 年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本科毕业,此后一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脑系科及神经外科从事医、教、研工作。 1981 年 10 月 - 1984 年 1 月在美国 Sloan-Kettering 癌症研究所进修。回国后建立神经肿瘤研究室,重点进行脑胶质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动脉内化疗,微波加热治疗和间质内近距放疗等治疗胶质瘤,先后建立了 5 个不同类型的恶性胶质瘤体外细胞系 , 已供国内 20 多个单位科研用,研究了胶质瘤的细胞生物学、放射生物学、免疫生物学等。近些年来重点开展胶质瘤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治疗研究;进行了胶质瘤重要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和微RNA的研究,并进行基因治疗, RNA 干涉和纳米技术在基因治疗和化学治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和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 13 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16 项。培养硕士生 23 名 , 博士生33名 , 博士后 1 名。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著370余篇,综述50余篇,参加国内外专著编写 12 部;主译专著 1 部。曾获省市、部委级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 12 项,获天津市劳模,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点击标题打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