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什么能扳倒“顾命八大臣”?巧妙利用咸丰帝的两个错误

1861年8月22日清晨,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因病去世,年仅30岁。在他弥留之际,安排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辅佐6岁的幼主载淳,赞襄一切政务。这八个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八大臣”。

咸丰帝画像。

清朝宫廷严禁女人干政,咸丰帝设置“顾命八大臣”即有遵从祖制之意。不承想,他去世刚刚10天,他安排的政治局势就被推翻,慈安、慈禧两位女主发动政变,实行垂帘听政,掌控了朝政大权。“八大臣”或被捕杀,或被革职治罪。

两个女人胆敢违背咸丰帝遗诏,另立新局,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本文仅从咸丰帝的角度出发,他犯下的两个错误,给了慈安、慈禧可乘之机。

1903年的慈禧太后。

第一,咸丰帝在避暑山庄乐而忘返,以声色自娱,忽视了紫禁城这个根本。

咸丰帝因英法联军侵略北京而逃到了避暑山庄,身心大受刺激。在恭亲王奕訢签订了《北京条约》、稳定了北京局势之后,他仍然不愿意回銮。他把政事委托给肃顺、载垣、端华等亲信大臣处理,自己沉迷于京剧,每两三天就看一场大戏。他还经常喝酒、临幸女色,生病期间也不知收敛。

1860年,站在琼华岛拍摄紫禁城。

咸丰帝担心回銮后英法列强“复自津至京,要挟无已”,因此,尽管奕訢和在京大臣三番五次请求尽早回京,他都置若罔闻,迁延时日,终至于病死离宫。紧接着,蠢蠢欲动的慈安、慈禧和恭亲王奕訢、醇郡王奕譞紧密互动,策划了“辛酉政变”的阴谋。

如果他死在紫禁城,情形将会完全不一样。紫禁城内规矩极严,后宫女眷与王公大臣难以联络,难以单独相见,更难以密谋起事。即便女眷与王公大臣有所联络,宫内眼线众多,根本做不到万无一失。在皇宫,慈安、慈禧是不可能与奕訢、奕譞等人联合干大事的。可是,避暑山庄里氛围比较轻松,没那么多规矩,奕訢不仅见到了慈安、慈禧,还单独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这其中的奥妙不言自明。

1860年,午门。

第二,两宫太后能成功发动政变,其中的关键人物是奕訢,而咸丰帝在做临终安排的时候恰恰忽视了这个人。

咸丰帝逃跑后,奕訢奉命留京与英法议和。通过一系列会谈,奕訢满足了对方的侵略欲求,英法息兵,京津一带总算安定下来。此人素有贤明能干的声望,再加上这次使英法撤退,更有安社稷之功,无论在京大臣还是封疆大吏,纷纷称赞他、拥护他。不仅如此,奕訢获得了英法两国的支持,这是很重要的外力因素,不能不考虑在内。

1860年,28岁的奕訢。

奕訢有内外两方面的支持,实力雄厚,谁拉拢他谁就能克敌制胜得偿所愿。可是,咸丰帝和“八大臣”都看不上他,或者刻意防范他。

当咸丰帝病重的时候,京城里的官民普遍认为,一旦幼主登基,奕訢必定会担当摄政之任。谁知遗命发下,对奕訢一字不提。他心中的失望是可以想见的,他铲除“八大臣”的愿望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当慈安、慈禧(尤其是后者)向他流露举事念头的时候,双方一拍即合,密切合作。没有奕訢这个盟友,慈禧太后根本无法与“八大臣”抗衡。

咸丰帝绝对不愿意看到太后垂帘听政这个结局,但他要为他自己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哪怕在九泉之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