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港湾|“新北京 新京味”征文选登|任启亮|又乘一次104路无轨电车

又乘一次104路无轨电车

文|任启亮

年满60岁,可办一张北京通老年服务卡,凭卡免费乘坐地面公交,免费游览北京市属公园,还能享受其它一些老人优惠服务项目。拿到老年卡的那天,开心、兴奋,首先想到的就是要乘坐一次104路无轨电车。

自从1982年8月大学毕业来单位报到的那一天,从北京火车站出站后顺着广场往西,找到104路站牌,迈上一趟浅蓝色车体、双节车厢、两条长辫子连着电缆的公交车,我就与104路无轨电车结下了缘。

这趟往返和平里与北京火车站之间的公交车,在我们办公大楼门前的马路经过。从办公楼出来向左是和平里北街站,向右是兴化路站,都近在咫尺。从北京站方向发的车,停靠的兴化路站正对着办公楼大门,方便极了。

我在和平里地区居住18年,搬过两次家,都距离104路无轨电车车站很近,乘坐这趟车的次数实在太多。其间数年调到位于西单的一个单位,每天更是上下班都要乘坐104路,到美术馆再换乘其它车次。

这趟车次的路线实在太经典了。美术馆、王府井大街、长安街、北京站可直接到达;前往永定门火车站、天安门、前门、东单、西单、故宫博物院、北海公园、天坛公园、动物园等处只需换乘一次;换乘当时仅有的1号和2号地铁也非常方便。

持着老年卡乘坐104路这天有一种仪式感。多年来已经很少乘坐公共汽车,更没有坐过104路无轨电车。网上查询,104路无轨电车依然正常运行,只是和平里这边起始点延长到地铁柳芳站。

和平里北街站还在原来的位置。这是我30多年前经常上车下车,有时甚至一天多次上下车的地方,路边每一棵树、每一栋建筑、每一个人好像都似曾相识。看到一辆车开过来,我有些激动,上车、刷卡、在一个靠窗的空位子坐下。

电车经过我曾经进进出出整整4年的办公大楼门前,再过一排楼房,我透过车窗,顺着两排楼之间那条小路,能看到住过的院子大门。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坐上104路电车,很多往事涌上心头。是这趟车曾经载着我无数次往返北京火车站,前往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参观,到号称神州第一街的王府井大街购物闲逛。也是通过这趟车再换乘其它车次,到过一些机关单位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商店、展览馆、公园等很多地方。车上邂逅过不少美丽的事、热心的人。

今天坐在这趟电车上,与30多年前相比,最大的感受是车厢整洁、宽敞,座位舒适。人不多,甚至还有少量空着的座位。虽置盛夏,车内空调冷风强劲,上车一会功夫,便舒适凉爽。而30多年前,夏天乘车像进了蒸笼,酷热难耐,车厢充满异味;隆冬季节车上如同冰窖,椅背、扶手、栏杆冰冷无比,如果不戴手套实在害怕触碰。

记忆更深的是乘坐公交车的人多,上车难,尤其是一些人流密集的站点和上下班时间。车子一靠站,人们便蜂拥而上,年轻力壮身手麻利的捷足先登,可苦了老人孩子和带着大包小包的乘客。有时车内乘客太多,车门关不上,常常有人被夹在两扇车门之间,乘务员便招呼车下的乘客用力推一把,把人推进车。我本人就有过多次把别人推进车的经历。下车也难,如果没有提前换到门口,到站挤不下车的情况十分常见。上下车难,有时挤到售票台前买票也不那么容易。不像现在,几乎所有的公交车都电子自动售票,节省人力不说,也给乘客带来便利。

1982年的冬天,部里利用晚上和星期日对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以工代干人员进行培训,地点在位于东华门附近的一所中学,我负责联络和管理工作。每天下班后乘104路到东安市场下车,晚上10点再乘车返回位于和平里的宿舍。乘车成了一桩烦恼的事情。眼看驶来一趟车,怎么也挤不上去,只能急流勇退,有时要等好几趟才能上得了车。车内人挤人、脚碰脚,转身都非常困难。记得有一次带着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去颐和园,车内水泄不通,我抓住车厢内的吊环扶手,女儿紧紧抓住我的衣服,无立足之地,只好让她把一只脚踩在我的脚上。

由于上下车拥挤,路况差,车况不好,难以保证运行速度,晚点误事的情况经常发生。一次乘104路送同学去北京站赶火车,沿途停靠站上下车人多耽搁时间不用说,倒霉的是车行半路抛锚,我和很多乘客主动下车去推,推了一段仍无法启动。我们只好下车等下一趟,赶到北京站,火车已经停止检票。那种沮丧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

如今,坐在104路无轨电车上,一路靠站起步,走走停停,人们上车下车,从容镇定,再也不见30多年前窘迫的情景。

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人口只有900多万,现在已经超过2100万,人口翻倍增加,为什么人们出行反而方便了,乘车的感觉更好了呢。

原来,北京城市面貌和交通设施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市地铁线路20余条,运行里程达到1000多公里。公共汽车线路更是星罗棋布,遍布全市城乡各个角落,城区一些相对偏僻、狭窄的路段这些年也开通了公共交通,边远山区的乡村也都开通了通往市区的公共汽车,还有一些线路延伸到河北省境内。人们出行的选择方式越发多种多样,不仅有公共汽车、地铁,还有出租车、网约车等等,自驾车更不用说。这是30年前想也不敢想的。现在人们常常埋怨北京的堵车,但出行方式选择多,方便快捷那个时候能同日而语吗?过去,我从和平里的家去北京火车站,乘104路无轨电车,要留出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现在,从位于北5环的家去北京南站,距离是和平里到北京站的将近3倍,乘地铁也只需提前一个半小时出发。

车过安定门立交桥,进入安定门内大街。还是那条街,马路中间设了隔栏,上下车道都区分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还在多个路口设置了人行过道,由红绿灯控制。这样行人更加方便安全,各类车辆行驶也规范和顺畅。马路两旁的建筑依如从前,成贤街的牌楼如故,各个胡同口标志清晰醒目。街面大多是一层平房,青砖灰瓦,古朴自然。一看便知是为了保持街道原貌而有意没有进行拆迁改造,也好与胡同内众多的四合院相得益彰。街两旁的店铺门面都不大,服装鞋帽、日用百货、五金电料、银行超市、宠物医院、鲜花西饼、电脑手机、快印照相、图文设计、修脚美甲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北京特色和全国南北风味小吃店更是应有尽有,看着那些招牌就让人流口水。

不知不觉间,车到灯市西口,王府井早就改为步行街,104路电车左转绕道东单行驶。我下车要沿着当年104路的路线走一趟,再逛一逛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步行街已经逛过多次。与安定门内大街不同,顺着步行街向南,天伦王朝饭店、利生体育商厦、银泰大厦、新东安市场、好友世界、新燕莎广场、王府井书店,一直到临近长安街的东方新天地,高楼鳞次栉比,气派非凡。不用说30多年前还只是一层建筑的老东安市场,就是当时的标志性建筑王府井百货大楼,今天也显得如此矮小、单薄。再看街道两旁,除了中国书店、中国照相、新中国妇女儿童商店、亨德利钟表店、中国工艺美术商店、北京烤鸭店等老牌名店在原址焕然一新之外,众多的国内、国际大牌商店遍布大街两旁,令人目不暇接。

走过这条步行街,我在想,这里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乘坐104路无轨电车在东安市场下车,逛过无数次的那条街吗?是的,依然是那条大街。只是她变的更加宽广现代,更加包容开放,更加气势恢宏。

一直向南来到长安街,北京饭店庄重典雅、金碧辉煌,东方新天地楼群玻璃幕墙银光映日,宽阔庄严的长安街车水马龙---

时隔38年,乘坐同一趟公交车,让人感慨万千。

任启亮

全国政协委员,散文作家。作品以散文写作和文学评论为主,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欧洲时报》《中华散文》《作品与争鸣》等。散文和评论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等多种选本。著有散文集《一路风景》。全国政协委员,散文作家。作品以散文写作和文学评论为主,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欧洲时报》《中华散文》《作品与争鸣》等。散文和评论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等多种选本。著有散文集《一路风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