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形势下,“大语文”一定火

大语文要火,是国家政策、需求市场和培训机构三力推动的必然结果。

国家层面有,新高考、新课标对行业方向有指挥棒作用,新政限制了英语和数学科目,语文成为新的增长点;教育消费市场上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培养孩子人文素养的需求不断升级,传统的语文培训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加之培训机构能够弥补公立学校课时和师资、教研的不足,大语文注定要火。

1、国家层面教学改革的推动影响

新高考改革下,语文科目分值增加,考试难度提高,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和大科地位。

2017年11月30日召开的第十六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上,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表示:“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

新课标修订强调文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定位。

2013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提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部编版教材强调语文回归传统。

去年9月开始,全国中小学都统一采用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小学教材中都相应的增加了古诗文的比例,更加强调人文性、阅读量和传统文化的学习。

新政过后语文成为新的增长点。

今年四部委针对教培机构的专项治理行动中,“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各类与招生挂钩的考试、竞赛,课后作业过重等成为重点整治的现象,数学学科受到更多限制;英语学科由于受高考改革的影响,学生可以多次考试取最高分,导致学习英语的紧迫性和积极性下降,再加上线上教学的冲击,本地的市场份额被分割不少。

2、家长对于孩子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意识渐浓

除了国家政策一直在倡导、推行素质教育之外,80、90后拥有新教育观念的家长消费群体崛起,他们对素质教育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培养孩子综合素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传统的语文培训已经无法满足此类需求。

3、培训机构自身的条件决定

公立学校的课时量较少,一学期要完成一本书的教学任务,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补充太多课外东西。而大语文强调的“大”很大一部分都留在了课外时间。这种状况下,培训机构提供的大语文课程成了有益补充。

“大语文”,是用更大的格局和眼光看待语文学习,将语文的学习对象从语言拓展到文学、文化、艺术、历史等更广阔的空间,纵横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包罗万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