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玉收藏何去何从
血玉的形成,和尸体有关。当人落葬的时候,作为衔玉的玉器,被强行塞入人口,若人刚死,一口气咽下的当时玉被塞入,便会随气落入咽喉,进入血管密布之中,久置千年,死血透渍,血丝直达玉心,便会形成华丽的血玉。这种东西往往落在骷髅的咽下,是所有尸体玉塞中最宝贵的一个。
在道家传说中,“血玉”的作用很广泛,既能“收魂纳魄”,又能“驱邪除妖”,可以说是不 可 多 得的“法器”;最为特殊的是,血玉只能“收鬼魅”,但却不能“释放”,久而久之它本身就成了一件充满“怨气”的东西,也只有“法力高强”的人才能正确使用。反之,如果“血玉”在一般人手中,其后果是什么就不多说了;当然,这也仅是道教中的一些传说而已,“茅山道教”的某些典籍曾有记载,但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夸张”了,在目前的考古史中还从未出现过。如果按照道教典籍来看,“血玉”是不需要经过雕刻点缀的,这点倒也符合目前这块玉的外貌;奇怪的是,按记载来看,“血玉”上会有道家符号,但专家却并未发现眼前这块玉有类似特征。
血玉都是经过岁月的沉淀,经过时间的洗礼,在季节交替的长河中冲刷洗涤,形成了浑然天成的色泽与质地,是自然的瑰宝,也是人类艺术的瑰宝。
真正的古玉如果有红沁会提升古玉的价值,所以一些 商会用仿自然的方式伪造血玉。这些玉一般为劣质的岫玉,且多为化学着色剂侵染,也有一些是"羊玉"、"狗玉",这些玉是将玉植入动物体内,过一段时间后再取出。这样的玉其红色不艳丽,呆板且平均处于玉表,这种玉没有收藏价值!
可靠的辨别方法是:看、听、测试。 看,主要看晶体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较强,油脂光泽; 听,真玉声音清脆,反之声音闷哑; 测试,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 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着色玻璃、云石(大理石)、电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班用硝子仿制的血玉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鉴别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塑胶的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一般还容易辨认。 着色下班也容易区别。只要拿到灯光或阳光下检查,就会看见玻璃里面有不少气泡。 比较难辨的是电色假玉,这旨经过电镀,给劣质玉镀上一层美丽的翠绿色外表,很容易误以为是真玉。这时就需要仔细观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绿中带蓝的小裂纹,就是假玉。因为电镀时会留下裂纹,行家称为“蜘蛛爪”。也有人说,将电色假玉放置热油中,电镀色就会消退,还其本来面目。 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鉴定方法很简单,即它们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仅2.8。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即可辨别真假。 用硝子仿制的血玉,看去比玉还洁白莹润。
玉皮色是玉材在自然风化中所产生的颜色变化,其中暗黄 色、赭褐色、白色是最常见的且是风化深入的递进性变化,这些变化多自玉材,尤其是河中发现的卵石状子料的表面出现,因而称为玉皮,玉皮的颜色与沁色的颜色往往不易区别,因而带有用玉皮色充当沁色玉的,一般说来,风化色应是较均匀,较纯正的,沁色不是在单一情况下进行的,是多种因素同时进行的,因而均匀性差,色沁种类不单一。
在观察玉工的特征时笔者提倡使用显微镜,受目之所及的局限,除了少量的微痕以外,绝大部分微痕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几年前中国文物报就有一文讲道:“对血玉纹饰要进行微痕研究”。实践证明显微镜可使隐形的微痕变为显性,可使玄乎神秘的假想成为能够以量化和质化来彰显的依据。除了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看(20X至160X乃至320X较为有效),甚至还要用显微照相计算机放大才能看清。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多见的显微镜作用有限以及相机的问题,也许不能达到相应的能见度。目前,许多专 业人士已经渐渐认识到显微镜的作用,开始把其运用到鉴定过程中来。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驾驭显微摄影技术,也需要一个过程,务必要避免造成没看见就以为不存在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