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规则意识|特教经验
点击“特教观察”关注更多内容
许多孤独症儿童在许多人看来就是“熊孩子”一个,但其实他们也能通过持久有耐心的康复训练,遵循基本的生活规则。对于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来说,只要能遵循基本的生活规则,就是在未来多一份保障与安心。
需要一个明确的规则
那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制定规则呢?首先,家长要制定一个明确的规则。
这一规则要是具体可观察的,并清楚的说明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是简单的不要做什么。比如说“不能把书包乱扔”这一规则就没有给孩子任何关于“不扔书包的话那应该把书包放在哪里”的指导孩子做出的行为的信息。相对的,“书包要放在进门的红色柜子里”这一规则就明确描述了什么行为是适当的行为。
提供一个明确的行为范本
如果规则中提到了家长所不希望孩子出现的活动,那么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可替代的行为范例。如“不可以在洗手的时候玩水,但可以在游泳的时候玩水。”在了解过孩子的能力之后,家长可以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能力和习惯来提供一个明确的行为范本。如果孩子是能够坚持做四十分钟的作业的,所以家长就可以为孩子所制定的“先完成作业再看动画片”的规则。
当孩子一开始难以做到长时间做作业时,家长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如将该规则改为“先做20分钟作业再看5分钟动画片”,之后再逐步增加时间。
确定遵守规则的流程
在明确了规则后,就需要开始制定实施该规则的具体路线。若孩子在每次吃完零食后表现是较好的话,家长可以将吃零食作为实施该规则的第一步。接着,就需要细化规则的实施路线。
将书包中的作业拿出来
完成作业
拿给妈妈或爸爸检查
将已检查完成的作业装进书包
看动画
之后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制作一个相应的视觉提示表。(如下图所示)家长可以将表贴在门上,这样当孩子回家时就能提示孩子回家后该做什么。
执行规则的一致性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家庭成员执行的一致性。
家庭成员若是因为执行规则时出现了差异,则会引起孩子的混乱,并对孩子理解和遵守规则的可能性造成影响。例如,妈妈规则必须要“先完成作业再看动画片”,但是爸爸因为孩子撒娇就允许她先看十分钟的动画片再去做作业。这种差异就会使得孩子不太可能学会始终遵循规则。
家长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一系列建立规则过程,同时也是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颗“规则的种子”。
来源:孤独症支援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