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
10月10日当晚才刚刚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的第二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BMF)开幕音乐会:女高音、男中音及合唱交响曲《献给2020》(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联合委约作品),堪称一次相当成功的世界首演。
因为对于一位普通观众而言,判断一部新作品的首演成功与否,私以为,无非是要具备以下三点:第一,是否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片段;第二,是否让人全程都有高度集中注意力去细致聆听的驱动力和吸引力;第三,整部作品在听完以后是否还能叫人有所回味,甚至有所思考。以上三点,当晚的《献给2020》这部首演作品,应该说都已经完全做到了。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作品乐段有两处:其一是作品第二乐章:瞬息(乐队与混声合唱)的coda——“逆行者是光,明天有希望,希望。”这一处算是作品前半段演出的一个小高潮,因为无论是合唱团的唱词本身,还是这处的作品音乐,都十足给人以震颤和感动。
正在谢幕的邹野、张立萍和贺磊明
其二是作品的终曲(Finale),即第八乐章:重生(乐队与女高音、男中音独唱、二重唱及混声合唱)的最后收尾——“我们共同携手向死而生,相信万物一体天地同根,尊重一切微小的生命,再把世界变得朴素干净,让爱在大地上重生。”这一处是作品最后的高潮,著名女高音张立萍和男中音贺磊明两位独唱,随台上近百人的混声合唱团一起和声,最后给了作品一个恰到好处的强收。
当晚《献给2020》一曲,全曲的演绎共计65分钟左右,其之所以让人全程都有高度集中注意力去细致聆听的驱动力和吸引力的点在于,它首先是作品音乐富于旋律感,毕竟对普通听众来说,“音乐”好听入耳才是第一位的。其次,整部作品的唱词写得不错,纵观开来,唱词具备“黄鹤楼”、“城门”、“钟声”、“江面”、“逆行者”、“蝴蝶”、“樱花”等,直接跟江城武汉密切相关的具体意象,让人看起来和听起来都很有代入感。最后,自然还要归功于台上指挥邹野、乐队(武汉爱乐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合唱团(北京音协合唱团、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合唱团)、男中音独唱贺磊明、女高音独唱张立萍的精彩临场发挥。尤其是我们武汉籍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她当晚针对作品相关乐章的现场演绎,显而易见地有着技惊四座的大家风范。
首演新作《献给2020》的八位主创共同谢幕
洋洋洒洒65分钟的大作演完以后,台下现场观众给予了台上所有艺术家,他(她)们应得的掌声与欢呼。在《献给2020》这部作品的作曲兼指挥邹野,相继邀请作品的另一位作曲方石、词作者唐跃生,以及其他两位合唱团指挥上台,并随女高音张立萍、男中音贺磊明和朗诵者(讲述者)徐涛一同谢幕以后,再度返场的邹野毫不吝啬地执棒台上乐队,又进行了一曲加演。
加演前,武汉出生的作曲家邹野,使用地道的“武汉乡音”,报幕说出了这首安可曲的名字:《洪湖水浪打浪》(管弦乐编配:邹野)也正因为如此,当笔者还沉浸在对《献给2020》一曲的反复回味与思考之时,当晚的音乐会现场又通过一首经典的《洪湖水浪打浪》,瞬间引发了台下观众的深刻共鸣。顺便提一嘴,其实笔者自己也是地道的湖北人,而且就出生在洪湖对岸不远的荆州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