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说 | 看市面上独一份的中国艺术两千年课程如何精彩!

久闻文话童心艺术课非常精彩,我们跟了几项课程下来,果然名不虚传。

王老师的课,是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概述了整个中国美术史的脉络。不管是娃还是大人,都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整个课程,按画的内容分了5类——人物画、花鸟画、鞍马画、山水画、文人画。每节课按历史的朝代顺序串起重点的画家和画作,不同的课也会有重复的内容。

整体上看,除了对于文人画孩子理解起来可能稍有困难,其他的课程孩子们听着都没有什么问题。即使在相对难理解的文人画中,老师也是以孩子们比较熟悉的齐白石的画来主要讲解,所以孩子接受起来并不是特别费劲。大人和孩子听了课会有不同的感触(大人的感触因为人生经历更多,也会更深层一些)。王老师在讲苏轼展的时候,也涉及到了文人画。在听完王老师的讲解之后,我感觉娃对于画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她能想到有些内容是在画外,要去看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意思,开始注意到画的一些“弦外之音”。

我们上绘画史课程的时候,娃刚上三年级。上这门课之前,娃就已经被王老师讲的齐白石画展(越无人识越安闲)圈粉。从她上课的专注程度,能感觉出来她对于课程内容非常喜欢。从上完课到现在,娃还能在博物馆认出一些画法(三白法、蚯蚓描、皴法……),认出一些画作以及画家;对于画屏上播放的画,也能给姥爷讲一些知识和故事,让姥爷觉得很是惊讶。我觉得孩子开始能看明白一些中国画了,甚至因此有了更多的民族自信,比如:长卷是中国特有的,可以从各种细节去看,可以关注画中的线条……我觉得这些都应该归功于老师在课上潜移默化的影响。

课程结束后,我觉得娃还有一些除了美术之外的收获。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娃看到上课时大姐姐在做笔记,自己就也要求开始做笔记了。此外,历史朝代经过几节课的梳理,更清晰了。再就是,我发现她的思考角度有了变化和提升。以前在聊一个朝代的时候,她会更关注其中有意思的人和事。现在她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个时期,比如当时的国土范围、政治制度、甚至皇帝的喜好……这些都是会对当时的人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进而也会对画的内容和题材产生影响。如果说她以前是从很多点散着去看一个朝代,现在她开始尝试从一条线去看一个朝代,并且试图找到其中的联系,把已知的点串起来。

在整个课程中,我能够感受到王老师的严谨和对孩子们的照顾。比如,第一节课老师就从中国艺术史和绘画史的不同讲起,如果是讲艺术史就不止2000年了,老师还特别举了广西岩画和内蒙古阿拉善旗岩画的例子。在讲《韩熙载夜宴图》时,老师让大家说一下觉得谁是听琴段落中的C位,有孩子说是韩熙载,也有孩子说是弹琴的女子。王老师回答:如果让大家猜在这一段落画中谁是主人,大家的答案就统一了,所以是我问得不够严谨,问谁是C位才产生了不同的观点。课程中老师还出了两套卷子测验,这让孩子们更加认真地听讲了,还起到了复盘的作用,这办法真不错!

我和孩子爸爸也觉得受益匪浅,感觉补上了我们之前一直想要了解的知识空白,有一种被领进门的感觉,被王老师深深地圈粉了。在课程中,无论是画画的历史、技法,还是教育孩子的理念,王老师都能娓娓道来。课间孩子们也会围着王老师,让王老师看自己的笔记。对于孩子的笔记,王老师总是很耐心地看完,并且给予指点。他永远都是不急不躁地讲解,又有一丝幽默夹在其中,吸引孩子们的注意,真是给人一种君子如玉的感觉。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在于文话童心的课程有很多互相交叉的内容。比如上了王老师的中国艺术史课,在看苏轼展的时候听起来就会觉得很熟悉,因为一些知识老师已经通过别的画作讲过了;而王老师在讲苏轼展的时候,又提了文渊阁的建筑,这在马老师讲故宫的时候又提了一遍,在探秘北京中轴线的展时又提到了这个点;天圆地方的概念是从周老师讲达芬奇时开始接触的,到王老师这里又讲了一遍,在马老师讲建筑的时候也离不开这个概念……套用王老师的一句话:这么小的孩子,不着急,就是慢慢熏陶着来。等到他们大了,对这些感兴趣了,自己就会去研究了。

真实评价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