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以和睦为第一,家和万事兴,家和福自生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和”被我们看作是幸福的源泉。曾国藩在写给家人的信中曾多次强调“家和”的重要性。

01 家和福自生

“家和”可以理解为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友爱、团结和谐,互相之间没有矛盾与冲突。

在《禀父母·家和则福自生》中,曾国藩就指出:“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家中,哥哥说的话弟弟没有不听从的,弟弟向哥哥的请求哥哥没有不答应的,家里一团和气,蒸蒸日上,家里没有不兴旺发达的。而相反,如果弟弟不听从哥哥的话,弟弟的请求哥哥也不答应,那家里一定会败落下去。

曾国藩认为,作为一家人,只要兄弟和睦,一团和气,那么这个家庭就一定会越来越兴旺;如果兄弟面和心不和,矛盾不断,摩擦不断,那么再富有的家庭也会逐渐走向衰败,再强盛的家庭也会走向没落。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一个家庭气氛和谐,和睦友爱,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会心情舒畅。在遇到任何困难时,一定会一拥而上,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渡难关。这样的家庭必然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02 团结的力量

关于团结合作的力量,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

一个老人在弥留之际将自己的十个儿子叫到身前,让他们每个人拿一根筷子,然后用力折,结果每个人都很轻易地把筷子折断了。

老人又让大儿子自己拿十根筷子用力折,结果大儿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能够把筷子折断。

老人于是说道:“你们十个兄弟就像这十根筷子,每个人自己的力量是很弱小的,就像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但如果你们十个人能够团结起来,力量就会变得非常强大,就像握在一起的十根筷子一样,很难被折断。我去世之后,你们一定不能互相争斗,而是要同心协力,使我们的家族更加兴旺。”

这个故事虽然许多人都知道,但真正能够理解并认真做到的人其实并不多。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会因为一点小事就相互之间产生摩擦,总会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就会争斗不止,甚至反目成仇。

有的兄弟之间因为一点宅基地大打出手,撕破脸皮,弄得鸡犬不宁,不欢而散。

有的兄弟姐妹之间因为赡养父母的问题对簿公堂,打起了官司,结果是两败俱伤。父母伤心,自己的名誉也受到牵连,受到别人的指责和小觑。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原因只是因为一家人之间没有了相互理解,没有了相互宽容,没有了团结互助,失去了团结的力量。

03  兄弟之间要以和睦为第一

曾国藩在《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中写道:“男接信时,又喜又惧。喜者,喜弟志气勃勃不可遏也;惧者,惧男再拂弟意,将伤和气矣。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这封信虽然是写给父母的,但曾国藩在信中却表达了对弟弟们的愧疚和关切之情。

在信中,曾国藩列举了诸弟对自己的“五怨”。面对这些怨责,他没有摆出兄长的架子进行呵斥,而是予以理解和接受,认为自己没有尽到长兄的责任。

曾国藩得知弟弟们希望外出求学,引起了父亲的强烈不满,因此在信中申明了自己同意诸弟外出的原因,那就是“以和睦兄弟为第一”,这句话也是这封信的主旨所在。

曾国藩深知自己对诸位弟弟有着教导和帮助的责任,并将诸位弟弟的不满和怨责都归咎到自己头上,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弟弟们。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的高尚品德,还可以感受到他对各位弟弟认真负责、理解宽容的态度。

对于一个大家庭来说,兄弟之间有一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这些矛盾。

如果能够以宽厚仁爱之心互相谅解,兄弟之间能够和睦友爱,家庭便会越来越兴旺;但如果兄弟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那么即使是名门望族也会逐渐衰败。

04 孝心大于天

除了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之外,从这封信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曾国藩对父母的孝心。

从曾国藩的回信中可以看出,父亲是希望曾国藩出资赞助诸弟外出求学的,但又担心长子破费,因此不得不假意责备。

曾国藩揣摩到父亲的心意,主动表示自己愿意资助诸弟外出求学,并声称自己是为了“和睦兄弟”,减轻了父亲的心理压力,可谓一片苦心。

“兄弟人人如此,可以终身互相依倚,则虽不得禄位,亦何伤哉!”

可见,曾国藩对兄弟和睦寄予了极大的厚望,并为之做出了不懈努力。

的确,一个家庭就像一个社会,特别是一些大家庭,更是如此。

想要做到家庭和睦,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必须付出真心和努力,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容忍、互相体谅,不能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和其他人发生争执。

只有每个人都把全家的幸福放在首位,才能够真正做到家和万事兴、家和福自生。

(0)

相关推荐

  • 彭玉麟是如何教导子弟的

    家训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家书.格言.故事,影响深远.晚清"中兴名臣"彭玉麟(1816-1890) 又是如何通过家书对家人和族中子弟进行 ...

  • 曾国潢怒斥曾国藩:你太心机了

    曾国藩被人骂了. 骂他的是曾国潢. 国潢是曾国藩大弟弟,族中排行第四,所以叫四弟. 曾国潢肯定忍了太久,终于爆发了. 而且,他肯定并非一个人爆发,而是代表曾国华和曾国荃一起爆发. 他写道: 月月书信, ...

  •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名言 转载

    [1]. 人必中虚,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 ...

  • 曾国藩: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的4种征兆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曾国藩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说道: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即:兄弟和睦,虽说是穷困的小户有家也必然兴旺.兄弟不和,虽说是世代官宦人家也必然败落. 同治三 ...

  • 细品慢读|《曾国藩家书》第54期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 ...

  • 文天祥为何首肯亲弟降敌1

    以死抗元的文天祥,咋就首肯了亲弟弟的降敌呢? 文天祥,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抗元名臣.在文天祥众多眩目的头衔之中,"抗元名臣"尤为人所瞩目.不仅如此,状元出身 ...

  • 曾国藩:恭敬平和,兴家之德

    曾国藩非常注重治家,他曾说:"家道之兴,全在'肃雍'二字.肃者,敬也:雍者,和也." 兴家之德, 恭敬谦谨 曾国藩说得很明确,他所谓的"肃",即是"敬 ...

  • 第一个家-1802

    我的家,我的温床. 想追忆,既将会被遗忘的. 生活十年的日常物件已搬走,房间回复到装修刚完成时的模样. 环顾四壁,一切静极了. 刷成黑色的木头紧贴着白色墙壁站立,木色总在从容的转身, 燃起的那点异动就 ...

  • “战国第一养生家”德川家康直到晚年,都有...

    "战国第一养生家"德川家康直到晚年,都有着超出同龄人的充沛精力,每次领兵打仗都会带一名姬妾侍奉在侧.在60岁.61岁时,一位名叫於万的侍女接连给他生了两个儿子赖宣.赖房. 德川家康 ...

  • 曾国藩曾祖下葬后怪事不断,风水先生却说:曾家后代福泽无穷

    公元1816年,湖南长沙府管辖的荷叶镇,有一个名叫曾竞希的老人家去世了,这个人就是曾国藩的祖父,而此时的曾国藩才刚满5岁. 因为曾家是农耕家族,所以老人的后世没有大操大办,但却在选择墓地的时候下足了功 ...

  • 侩子手成曾国藩亲卫,保卫曾家全家安全,率军攻破天京被封一等公

    各位应该都知道,在过去的政府眼中,他们能否稳定地掌握局势是保障他们地位的根本.但是局势的好坏却又往往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毕竟关于社会人口的种种问题每一个年代基本上都不太可能一样.比如说,有的时候会发生 ...

  • 家庭和睦,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家庭和睦,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我们要警惕本能,培养教养." 脾气发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是本事. 无论在外有 ...

  • [新春第一篇]家 中 的 “年 味”真 好

    欣谣2019-01-28阅读 1833年,越来越近:心,翩然飞舞:是心驰神往:神州大地,春潮涌动,4.13亿中华儿女,向家的方向飞奔,如雷霆万钧,如排山倒海!回家的感觉真好.无论千里万里,一路欢歌笑语 ...

  • 曾国藩从政后的第一笔“横财”:到四川当学政,获得巨额收入

    读晚清历史,咱们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曾国藩.他出生于普通耕读家庭,6岁入私塾,8岁能读四书五经,21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就此开始仕途之路,从翰林院庶吉士,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 ...

  • 关闭在华第一个家工厂,东芝会放弃中国市场吗?

    关闭在华第一个家工厂,东芝会放弃中国市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