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汤临床应用机理浅析

引火汤,组成为熟地90g,巴戟、天麦冬各30g,茯苓15g,五味子6g,最早见于陈士铎《辨证奇闻》,最初用于治疗阴虚所致的咽喉肿痛症。自陈以后,对于引火汤的应用记录较少,至现代由于李可先生在陈方的基础上运用发挥,临床应用甚广,疗效显著。现对其进行应用机理的分析。

一.历代医家对于引火汤的应用:

引火汤原用于咽喉肿痛属阴蛾者。据陈士铎《辨证奇闻》卷三· 咽喉门载: “ 咽喉肿痛, 日轻夜重, 亦成蛾如阳症, 但不甚痛, 自觉咽喉燥极, 水咽少快,入腹又不安, 吐涎如水, 将涎投水中, 即散化为水,人谓喉痛生蛾, 用泄火药反重, 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盖日轻夜重, 阴蛾也, 阳蛾则日重夜轻。此火因水亏,火无可藏, 上冲咽喉。宜大补肾水, 加补火, 以引火归藏, 上热自愈。用引火汤: 熟地三两, 巴戟、麦冬一两, 北味二钱, 茯苓五钱。一剂火归肿消, 二剂全愈。方用熟地为君补水, 麦、味为佐滋肺, 金水相资,水足制火。加入巴戟之温, 又补水药, 则水火既济,水下趋, 火不得不随, 增茯苓前导, 则水火同趋, 共安肾宫, 何必用桂、附引火归元乎? 况症因水亏火腾,今补水, 倘用大热之药, 虽引火, 毕竟耗水。余用巴戟, 取其引火, 又足补水, 肾中无干燥之虞, 咽喉有清肃之益, 此巴戟所以胜附、桂也。”

《辨证录》是《辨证奇闻》的增删本, 对引火汤的记载与上略同。陈士铎的另一著作《洞天奥旨》卷十“ 喉闭蛾疮” 亦指出: “ 引火汤治阴症双蛾、单蛾喉痹等症,一剂火下归, 二剂全愈。… … 已破、未破俱可用, 不必用针、吹药点治之也。”有考据表明, 陈士铎得到了傅山的传授, 故又称本方为傅山引火汤。

《疡医大全》卷十七中, 亦收录引火汤, 用治阴虚乳蛾, 较前方多天门冬一两。另引雷真君方: 较前方少巴戟天、麦冬, 多山茱萸、山药、玄参、白芥子、肉桂, 用治咽痛。

二. 李可先生对引火汤的应用经验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 对该方应用尤多, 原方组成为熟地90g,巴戟、天麦冬各30g,茯苓15g,五味子6g,用于肾水不足, 火不归元所致鼻衄、倒经、舌衄、口疮、舌疮、乳痈、血崩、头痛以及卒中前兆、三叉神经痛、红斑狼疮、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等诸多病症。肾为先天之本, 内寄命门真火, 水火相抱, 阴平阳秘。水足则火藏于下, 温煦一身; 水亏则火失其制,如水浅不养龙, 而离位上奔; 或肾水寒极, 亦可逼真火浮游于上, 成火不归元之证。李可先生总结龙雷之火鉴别要点有五: ① 双膝独冷, 上下温度如常, 独膝盖部其冷如冰; ② 来势暴急跋息, 如迅雷闪电, 顷刻生变; ③ 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 天人相应现象最著, 如冬至阳生则病, 春令阳升转重, 夏至阴生渐缓, 日出病作, 日中病甚, 日落病缓, 入夜自愈; ④ 热势轰轰, 或由脚底, 或由脐下, 上攻头面,误用苦寒直折则危; ⑤ 不渴尿多, 渴喜热饮。李可先生又称“ 龙雷之火上奔无制者, 加油桂粉1.5 克( 刮去粗皮研粉, 蒸烂小米为丸, 药前先吞), 引无根之火降而归肾, 见效尤速。” 其经验弥足珍贵, 可资学习借鉴。

三.引火汤药理方义解析:

引火汤中熟地黄是主药,且需重用,熟地黄作为玄参科植物地黄块根,可通过蒸煮酒顿之法炮制而成。早在我国中医学《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而得到广为熟知则由宋·苏颂编撰的《本草图经》中,其具有味甘,微温;归肝,肾经;能够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可用于治疗血虚,精血不足和肝肾阴虚等病症。其中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熟地黄内含梓醇、糖类、地黄素、氨基酸、地黄苷(ABD 等)以及多种化学微量元素,作用于人体可增强免疫能力,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发展、促进造血、抗衰老效果。

巴戟天为茜草科多年生藤植物,其味甘、辛,性微温,祖国医学记载其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为“补肾阳之要药”,可用于治疗肾阳虚弱之阳萎、不孕、月经不调及肝肾不足之筋骨痿软、腰膝疼痛或风湿久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巴戟天具抗骨质疏松、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抑郁、抗疲劳、抗氧化、改善心肌缺血、改善生殖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

天门冬又名天冬、武竹、天冬草等, 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为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物种.天门冬药用部位主要是块根。具有抗菌免疫和抗衰老作用,抗溃疡和抗腹泻作用。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始载于《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别录》:'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麦冬主要含沿阶草苷、甾体皂苷、生物碱、谷甾醇、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抗疲劳、清除自由基、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以及降血糖的作用。另外,麦冬有镇静、催眠、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肿瘤等作用,尤其对增进老年人健康具有多方面功效。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现代研究其水浸剂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防止作用;对家兔离体肠肌有直接松弛作用,是肠肌收缩振幅减小,张力下降。同时还具有镇静作用和增强免疫作用,主要表现在抗胸腺萎缩、抗脾脏增大和抑瘤生长的作用,可同时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现代研究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同时有脑保护、降血脂保肝的作用,具有抗应激性胃溃疡发生的作用,提取物有强抗艾滋病病毒的活性。

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现代研究具有扩张血管、抗胃溃疡、抑菌、抗氧化、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在消化系统保护作用方面,肉桂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加强消化功能,疏通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可制成肉桂粉用以治疗胃气胀、胃寒痛;肉桂水提液能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改善循环,从而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地黄作为主药,其在药理作用上对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都有很强的调节能力。

(1) 神经系统

地黄中的主要成分梓醇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来保护慢性脑缺血所致的白质损伤。减轻皮层氧化应激损伤,长期使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多项研究表明:梓醇通过抗凋亡、抗氧化、抗炎症、神经因子通路和促神经修复和重塑途径对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年龄相关疾病及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2) 内分泌系统

生地黄中主要成分为苷类成分(如梓醇、二氢梓醇等)、糖类、多种氨基酸和多种无机元素等。生地能对抗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浆皮质酮的下降,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对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形态有保护作用; 显著降低大鼠肾上腺维生素C的含量,提示该药具有对抗糖皮质激素对实验动物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能减轻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功能和形态的影响,还可抵抗激素引起的阴虚阳亢副作用。对生地有效成分的研究表明,生地梓醇对地塞米松抑制具有拮抗作用,从而保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对生地作用靶点的研究认为,生地竞争性拮抗皮质醇与肝细胞受体结合,干扰肝细胞对皮质醇的摄取,减慢皮质醇的分解从而发挥功效。

(3) 免疫系统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地黄煎剂及其有效成分地黄苷、地黄多糖等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地黄提取物可促进脾脏和胸腺的发育。提高免疫器官的指数可能与地黄中所含的地黄多糖有关,有文献报道,地黄多糖不仅能提高创伤小鼠的脾指数及其免疫功能而且能够改善脾脏的组织学变化。生地对免疫抑制的试验研究表明,生地对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和氢化可的松引起的免疫抑制小鼠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该模型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

另外有研究提示地黄煎液有一定的保护胃黏膜的药理作用。并且发现干地黄提取物有明显的胃黏膜保护作用。

综上小结

现代研究熟地黄能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对抗应激或者激素药物对人体的不良作用。熟地作用在下焦,多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疾病,病理表现与骶副交感神经支配范围(结肠后段、盆腔器官、生殖器)较吻合,故我们认为熟地重在兴奋骶副交感神经。同时,地黄的现代研究表明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有作用,肾上腺受迷走神经控制,故地黄作用亦兴奋迷走神经。

引火汤中其他诸药同样也都是补益类药物。在现代研究药理作用上都有对人体有类似补益及神经调节的作用。

肉桂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刺激胃肠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李可先生称“ 龙雷之火上奔无制者, 加油桂粉1.5 克( 刮去粗皮研粉, 蒸烂小米为丸, 药前先吞), 引无根之火降而归肾, 见效尤速。” 此处肉桂作用在于调动整个人体副交感神经。

四.临床案例

1.范某,女,46岁。失眠十多年,诊断焦虑症。现突发耳聋,右耳失聪,自觉一股气上冲,冲到头上则头痛头胀,左耳耳鸣严重,左耳后翳风穴疼痛,烦躁,月经血块多。在医院用激素治疗,耳聋好转。后转中医治疗,他医以补气养血药治疗一月,月经血块消失,余无变化。后停药后,仍然月经量少,大量血块。余症仍在。转我处治疗。

首诊:把脉左寸不足,右寸关浮弦,尺无,舌淡红苔薄白,略干。处方引火汤。针刺翳风穴,印堂穴,太溪穴,百会穴。

二诊:失眠好转,耳鸣头痛头胀好转,上冲感无。翳风穴疼痛消失。左脉可,右寸关浮,尺无。舌淡红苔薄白,略干。仍处方引火汤,针刺上述诸穴位。

三诊:失眠基本痊愈,受外界影响则易醒。耳鸣头胀痊愈。烦躁无,月经量少,血块减少。自觉已不焦虑。出现结膜炎,左右牙均疼,双侧太阳穴疼痛剧烈以致不能持物走动。左脉可,右寸关浮弦,尺弱,舌淡红苔略腻,偏干。处方引火汤加天麻,全蝎,蜈蚣,菊花,荆芥。针刺中渚穴,合谷穴。

四诊:略觉劳累,头略微疼痛。左脉可,右寸关浮,尺弱。舌淡红苔薄白,略干。处方引火汤加天麻。

五诊:自觉无症状,因突发性耳聋易复发,故丸药善后。后带其女儿过来调理。

按:突发耳聋,中医治疗多按太少两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此人又长期失眠,伴有焦虑,且用激素治疗,肾气已乏明显,由外感牵动龙雷之火,故先用引火汤,补水守制龙雷之火,印堂合百会乃失眠要穴。三诊出现太阳证合并少阳证,乃机体有力透邪,故仍用引火汤,加菊花疏解少阳,加荆芥解太阳。后面治疗平稳,月经血块消失(此乃肾水不足所致),以丸药巩固为主。

2.丰某,女,30岁。月经淋漓不尽2月余。前医以补中益气汤调理,效果不佳。转我处治疗。

首诊:月经淋漓,量少色淡,乏力腰酸,脉左脉弦细,右脉寸浮关尺弱。舌红苔无。处方引火汤重用熟地。

二诊:未见效果,腰酸好转。口渴。脉左脉弦细,右脉寸浮关略有尺弱。舌生薄苔。处方乌梅丸。

三诊:自述上次看病回家月经淋漓无。首方见效,要求续服首方。现仍有乏力,晚上睡觉手脚发热。脉左脉细,右脉寸略浮,关尺脉有。舌淡红苔薄白。处方引火汤。

四诊:手脚发热无,乏力好转。余可。脉左脉细右脉可,尺略不足。舌淡红苔薄白。继用上方。后带其母亲来调理,其母因劳累出现月经淋漓,乏力口苦,全身疼痛。脉左脉浮大,右寸关浮大尺弱。舌暗红苔略腻,处方引火汤加阳春砂,茜草炭,山萸肉。二诊月经淋漓无。

按:丰某停药一段时间后又见月经淋漓,双寸脉弱,尺脉可,舌淡红苔薄白。处方引火汤,无效。后用补中益气汤,效佳。可见同一个人同样的症状表现,用药却有改变,引火汤为少阴处方,补中益气汤为太阴处方。身体状态从少阴转为太阴,其实是体质好转的一个表现,其鉴别点在脉象上。

3、袁某,女,35岁。自述劳累后出现头痛,后天气热则头痛剧烈,甚不能见太阳。自服药不效,过来就诊。

首诊:头痛剧烈,面红,中午加重,晚上减轻。月经量少,乏力。脉诊三部浮弱。舌暗红苔薄白。处方引火汤。

二诊:头痛好转,可以见阳光。脉象不变,舌淡红苔薄白。上方继用。

三诊:诸症好转,继用上方。

4.于某,男,70岁。血压偏低,一生劳碌。

首诊:头痛,眼睛胀,眼眶疼痛。自觉摇头或低头眼睛欲脱落,右耳后有筋牵扯疼痛,颈项僵硬,右肋不舒,时悲伤欲哭时烦躁,眠浅,梦多,大便干燥。无怕冷,无乏力。脉诊左脉弱,寸脉不足。右脉浮弱。舌暗红苔薄,中间凹陷裂纹,处方葛根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二诊:效果不佳,眠好转,头疼略缓解,余症不变。舌脉同前,处方引火汤重用生地黄加川芎,合甘麦大枣汤。

三诊:诸症好转,仍梦多,眼睛胀痛,烦躁,耳后筋牵扯感仍有。脉诊左脉弱,寸不足,右脉浮弱,舌暗红苔薄裂纹凹陷。上方继用加葛根。

四诊:疗效显著,上方做丸药续服。

按:此人瘦削,多年劳苦,肾水耗乏,左寸尤弱,乃心气不足,故眠不佳,且有脏燥之症。右脉浮弱,乃龙雷之火不能收摄,兼受风寒,太阳表症牵动龙雷之火,故头痛,眼睛胀,颈项僵硬。上方做丸药续服。百日筑基,以求改变体质状态。

5、朱某,女,61岁。首诊:2018年6月13 日。

活动后双侧腹股沟及大腿前肌肉酸痛3个月,膝关节以下出汗多,视物模糊,偶有左侧偏头痛。现用激素8片/日。血糖高6.84(3.9-6.1),眠不佳,纳多,觉食不饱,口唇干。有类风湿、脑梗、高血压、精神病病史。

脉诊:左三部浮,尺有,右关浮,尺有。舌诊:舌暗红苔薄白裂纹。

处方:引火汤加白芍30,14剂。嘱做髋部CT。

二诊:2018年6月27日。

2018年6月14日CT示:符合双侧股骨头坏死CT表现,双髋关节腔积液。药后右侧肌肉酸痛好转,左侧酸痛明显,视物模糊,口干,眼睛流泪,胀痛。血压110/70,降压药已停,血糖正常,纳食好转,二便可。

脉诊:双关浮,尺有。舌诊:舌暗红苔白腻,舌根剥脱。

处方:上方加川牛膝、细辛、桃仁、红花,14剂。嘱药渣热敷髋关节。

三诊:2018年7月11日。

自觉疼痛改善不明显。视物模糊时轻时重,夜间明显。血压120/70,血糖7,服降糖药。用上方肠鸣明显,口干,激素用1片/日。疲劳感,夜尿2次,下肢偶肿。

脉诊:关略浮,尺有,略数。舌诊:舌暗红苔略厚黄燥

处方:一方三仁汤加减,14剂

二方桂附地黄丸,14剂。 两方交替服用。

四诊:2018年8月18日。

疼痛减轻,可适当行走及屈伸,仍视物模糊,无头晕,查体:血糖血压正常,纳食减少,无饥饿感(激素作用),口干,余可。

脉诊:关略浮,尺有,略数。舌诊:舌淡红苔少。

处方:上方继用。

按:此病人后期仍有反复,一方用过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苓散,茯苓四逆汤,二方一直用桂附地黄汤,现整体向愈。治疗的重点在于开始激素的减量,一个月的时间由8片减为1片,且激素副作用也不明显,这是引火汤的作用,为下一步治疗打好基础。由此可见,治病当有规有矩,循序渐进。

五.临床案例分析

1、高压下的人体

临床观察引火汤主治疾病中多是虚火表现,人体处于不正常的兴奋中,这类人群多是从事紧张脑力劳动或者长期体力消耗性工作,外在压力使人体多调动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使副交感神经处于持续低迷状态。

2、植物神经紊乱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平衡被打破,即是植物神经紊乱。我们每个人在同样的紧张刺激下,患病概率却各不相同,即说明了人格特征及行为方式等起了作用。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内因主要有性格内向、孤僻、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缺陷,对外界刺激耐受性差;外因多者长期持久有强烈精神刺激,如家庭纠纷、事业失败或人际关系紧张,持久的脑力、体力劳动,睡眠不足等。

植物神经紊乱时,其临床表现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患者自觉症状繁多。如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濒死感等心脏神经症;胃痛、胃胀、呕吐、腹泻等胃肠神经症;有的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失眠、健忘、皮肤发麻、皮肤发痒,周身发紧僵硬不适,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量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女子月经不调、痛经,男子遗精、阳痿等。常伴随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变化,一般按冠心病、胃炎等器质性疾病治疗常无效。

这种神经状态导致胃肠道供血不足,由肠道建立的免疫系统也出现紊乱。故是神经紊乱情况下的多系统紊乱。故李可先生所述龙雷之火,即是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紊乱出现的虚性兴奋,此兴奋可以表现为身体病理状态,也可以是精神表现。李可先生说此病“来势暴急跋息, 如迅雷闪电, 顷刻生变,且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 天人相应现象最著”。可见与神经紊乱的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3、节律

《黄帝内经》基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详细的阐述了人体阴阳消长、气血循环、脏腑机能和经络脉象等顺应自然界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如《素问·通天论》说: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伤寒论》中的六经欲解时也具有明确的时间节律特性。

生物钟理论: 绝大多数的生物随着地球、太阳甚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渐渐形成有节律的、周期性的活动,即为节律行为。如植物牵牛花、芍药花按时开放。动物中公鸡按时报晓,候乌暑北寒南,这都说明生物体内有一种和昼夜相适应的“日钟”,有和地球公转相适应的“年钟”,这就是著名的“生物钟”学说.人体节律性活动较多,节律活动周期因个人和外部因素各异,好像体内有着某种时钟装置,控制着大量生物体去感知时间与环境的能力,也就是这种生物钟管辖着周而复始的生理生化需求以及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

“生物钟”的工作机理:节律中枢对脑神经活动的调节和控制是时间上的谐动作用,使神经活动协调在适度同步的生理节律状态下,并维持一定程度的动态平衡。节律中枢可能包括有“内脏脑”之称的大脑边缘系统[边缘叶、杏仁体、海马、丘脑及下丘脑核团等]在内的广泛的间脑神经组织。它不但调节情绪,并与记忆和运动相关。它通过协控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冲动来调节机体内脏及植物神经活动。

通过调节脑垂体等内分泌腺的分泌来调节机体激素水平以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通过谐动脑各功能区发放神经冲动来协调机体的运动及精神活动。位于下丘脑前部的视交叉上核及周围部分的人体生物钟可能是节律中枢的其中一个节律功能区。因此地球自转引起环境光暗循环的变化是调节生物节律的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把节律中枢称为“人体生命韵律钟”。现代时间生物医学研究表明:生物节律具有内源性和可遗传性,同时又受到环境信号的整合与校准。即由一个或多个起搏点相互耦联,并与外环境的变化相协调,使内源性的生理节律与外环境的同步因子驱动相同步,以子母钟的形式互相调制、互相协同。

实际上正常人体节律是不确切的,同样在呼吸与心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耦合,但最终得到的节律一般不会被锁相。包括人体其他的节律。虽然正常个体身上各主要系统中的各种节律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但是这些节律很少表现出绝对的周期性。而疾病反而有周期性(五更泻、经前期感冒等),且在周期性的基础上,体质会改变,即量变引起质变,从而体质下滑。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外在节律或者人体某个节律来影响病态节律,使它朝正常方向转变。

《伤寒论》中汗吐下除了给邪气出路,同时也是改变人体的病态节律,而在极低的刺激强度下,很难打破病态的稳定节律。故在开始时不妨先给重剂或者重用君药,达到改变节律的目的,比如自古以来很多大家都有打破常规用量的时候。戴元礼《证治要诀》中提到“药病须要适当,假使病大而汤小,则邪气少屈,而药力已乏,欲不复治,其可得乎?”

但是我们临床用药不可孟浪,有时候病态节律是维持生命的一种方式,是人体的代偿反应(高血压)。冒昧的改变节律可能会产生并不好的影响,反而小剂缓服,增强正气,再一举攻破,改变节律更好。

六.总结

引火汤的病因病机为从事紧张脑力劳动或者长期体力消耗性工作,以及由此引发的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和副交感神经持续抑制状态。从而引起身体各个系统的紊乱。现代研究熟地对这种状态下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紊乱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可以拮抗激素应用的副作用,我们认为熟地重在兴奋骶副交感神经,同时也兴奋迷走神经,肉桂米丸首先调动整个胃肠道副交感神经。起到药引的作用。故引火汤在兴奋副交感神经作用的同时加强补益作用,达到调节神经紊乱的作用。同时作用于人体节律中枢从而改变人体的病态节律。

李可先生应用引火汤多有脉浮,脉空大或脉细的表现。我们临床中应用引火汤也多有脉浮的表现,尤其右寸关浮,尺脉弱。舌苔多薄或少。此脉浮非表证,乃是里虚血脱,气浮于外,则脉气不能内潜,有如浮荡精败,浮散神消。故脉呈浮大而无力之象,表示机体衰弱,抵抗力低下,是阳气外脱的先兆。

李可先生应用引火汤时见于急危重症,常与参附龙骨牡蛎汤、来复汤等合用以救危急,可见身体耗损严重。引火汤解决了当下的症状同时,也改变了病人的体质状态,体质改变后,临床当随证治之,不可固守思维。因此引火汤是一个改变体质的处方,虚劳人或精神体力常常消耗较大的状态,有上述的舌脉体征都是可以加减应用引火汤的。

(0)

相关推荐

  • 封髓丹法治疗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乳蛾)

    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乳蛾) 范中林治案:李某,男,3 6岁.1 9 7 1年5月起,咽部有异物感,吞咽不利,并伴有项强.胸满.肩酸.背痛等症.某医院诊为"慢性咽炎",服用炎得 ...

  • 白术重用,可生津液、通大便、消癥积、止腰痛

    天医堂  导读:魏龙骧先生关于白术能通大便的经验,已经为大家所熟知,但除此之外,白术还有很多的经验,是其功用所不能完全概括的,如本文所介绍的"生津液""消癥积" ...

  • 二阴煎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说明书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生地6克,麦冬6克,酸枣仁6克,生甘草3克,玄参 4克,黄连3克,茯苓4克,木通4克. [用法]加灯心草20根或竹叶少许,水煎服. [功用]清心泻火,养阴安神 ...

  • 【王雨三】产后伤寒论

    [王雨三]产后伤寒论 产时用力太过,致伤气分.下血太多,致伤血分.气血一有损伤,阴阳为之偏胜,则头痛发热如伤寒.或恶露凝滞于内,营卫被恶露阻碍不和,亦有发热头痛之症. 医者见之,每以为产后伤寒,即用凉 ...

  • 引火汤临床应用

    引火汤出自清代陈士铎<辨证录>,太师父李可老临床应用多有发挥治疗多种临床疑难杂病,我在近一年临床中,在参悟引火汤方证基础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杂症获得良好疗效,稍有心得体会不愿私藏,希望对同 ...

  • 傅山引火汤临床应用体会

    傅山引火汤临床应用体会

  • 栀子豉汤致吐机理

    中医书友会第278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栀子豉汤方后注有"得吐者,止后服",然栀子豉汤并非"吐剂",其"吐"否与郁的程度和 ...

  • 火不归原引火汤——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三

    作者:孙其新  来源:古中医网 简介:针对引火归原之火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研究引火归原的思路:火不归原证的概念:火不归原证的特点:火不归原分型论治:火不归原类证鉴别:引火归原有狭 ...

  • 《辨证录》引火汤

    今天 熟地90克  麦冬30克  五味子10克  茯苓15克  巴戟天10克 用方心得: 原方主治阴娥,咽喉疼痛,日轻夜重.颜德馨先生认为:"阴娥系肾水不足,肾火失却涵养而上越,倘误认阳证而 ...

  • ​下瘀血汤临床新用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岐黄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 ...

  •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浅谈 -龙博探宝

    图文转自龙帅江老师微博 5月10日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浅谈]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蜷卧,苔白,脉反沉者. 方义: 为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的方剂,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以 ...

  • 退肿汤临床应用(1肾源性水肿、2妊性水肿、3心源性水肿)

    退肿汤是南昌已故著名老中医许寿仁治疗水肿病的经验方,全方由麻黄.桂枝.白术.黄芪.苡仁.通草.茯苓皮.赤小豆.冬瓜皮.木香.陈皮.独活组成.许老常用本方加减,为治疗水肿病的通治方剂.余嗣后在临床中验证 ...

  • 陈士铎先生经典名方“引火汤”,用于阴虚火旺之甚

    每个人都曾有过口腔溃疡的经历,虽然不算什么大病,但是痛起来喝水都疼,非常折磨人的.普通的口腔溃疡,特别是由实火引发的口腔溃疡很容易治疗,吃点清火的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很快就能治愈,甚至不需要治疗,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