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对苏轼影响有多大?不仅仅是称病谢客,甚至尽量不写诗文
很多人都知道,在清朝早中期曾发生过很多的文字狱,其实文字狱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哪怕经济环境相对宽松的宋朝也不例外,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只是说不杀文人,但并不是代表文人不会因为自己的诗文下狱。
在北宋历史上,有一次文字狱为人熟知,那便是苏轼牵涉其中的“乌台诗案”。乌台诗案中,苏轼被捕入狱,精神上遭受极大打击。幸而最后在皇太后以及众多朋友、同事助力之下,苏轼得以留存性命。
元丰二年腊月,苏轼出狱,神宗下旨:“责授苏轼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团练副使在宋朝时常用来安置贬降官员, 名义上是官员,其实就是被扔到地方上监视居住。
苏轼一开始居住在定慧院(在宋朝黄州城东门),过着孤单寂寞的日子,后来迁居城南长江边,最后朋友帮他请到原来营防驻地废弃的土地数十亩,苏轼遂开启了自己在黄州的耕种生活,而这块地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坡。苏轼在这里筑房、耕种,过着相对安稳的日子。
在乌台诗案中,苏轼对于言多必失深有体会,时时小心谨慎地提防政敌再寻事端,如惊弓之鸟。于是在黄州的日子里,他尽量不和别人往来,甚至为了避免见不熟悉的人,他多次称病谢客,于此同时为了防止自己的诗文得罪人或者为自己招罪,他尽量不写诗文:
黄当江路,过往不绝,语言之间,人情难测,不若称病不见为良计;得罪以来,不复作文字,自持颇严,若复一作,则决坏藩墙,今后仍复衮衮多言矣;某自竄逐以来,不复作诗与文字,所谕四望起废,固宿志所愿,但多难畏人,遂不敢尔,其中虽无所云,而好事者巧以酝酿,便生出无穷事也。
实际上,苏轼虽闭门谢客,但是对于关系好的朋友,他还是愿意一起出游,甚至主动上门拜访。
苏轼被监管居住,不过监管他的人和他关系不错,很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而苏轼在黄州时常常去附近游玩,他在湖北麻城有一老友,他在黄州时每年都要去老友家住上几日,老友每年也回访,有朋友相伴时,他是快乐的。
苏轼作为大文豪,不写诗文自然是不可能的,虽然口中说尽量少写,实际上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黄州附近有一赤壁矶,苏轼虽知此处不是当年孙刘联军败曹操之处,但仍旧写了两篇《赤壁赋》抒发感慨。《前赤壁赋》中可见庄子思想的影子,苏轼一生渴望为国为民,而今却只能搬出庄子的处事哲学来自我安慰,但是依旧难掩心中难以排遣的苦闷。《后赤壁赋》则是记录夜游赤壁矶的经过,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这应该是非常真实的表达被贬官之后那种孤寂、悲凉的心境。
苏轼在黄州期间的作品,除了两篇《赤壁赋》极为有名之外,《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也是广为人知,这首词中有两句话非常有名,“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数年之后,神宗想起苏轼,想起他的才华,于是将苏轼从黄州团练副使迁为汝州团练副使,也算是离京城稍微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