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七)
我们知道,相比较于楷书的静态,行书是一种动态性书法,它既要有继承楷书结体“平正”的一面,更要有破楷书结体“平正”的一面,最终呈现出行书的“动态之美”,其变化更是千变万化。
而针对行书的章法,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方在谋篇布白的处理上,有着很大的自由度。从疏密关系上看,行书它的疏密关系总体上要保持一种和谐的效果,字的大小没有对比,点画粗细、长短、曲直没有对比,字距之间没有对比,行与行之间没有对比,在对比中求和谐,求统一,在统一中体现变化,变又要在法的允许范围之内,突兀和粗糙都在犯忌之中。
另一方面,在结体关系的处理上,行书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奇或正、或疏或密、或虚或实、或开或合、或收或放,都可因势生形,巧作处理;在笔势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字尽势不尽、行尽势不尽。
行书的气势要求是承上启下,波澜起伏,神完气足,生意无穷。大凡一幅好的行书作品,在章法的处理上,一定是非常夺人眼目的,一定是非常富有韵味的,富有情趣的,富有生意的。
直线贯气
贯通行气是行书布局谋篇的重要技巧,古代书家在实践中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直线贯气即是其中的一种。在篆书、隶书、楷书的章法布局中,因其字距匀等、字字独立,在章法上主要追求整齐美和装饰美,虽然也能够以静显动,但动态的表现力还是很有限的。它们也十分讲究字与字在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但依赖的手段是不多的。
就其纵向而言,就是使各字的平衡中轴线保持在同一条垂线上,在横向上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这两条线成了正书章法安排的生命线,这两条生命线使正书的章法变成一个有意味的整体。行书章法中的直线贯气法,就是对正书纵向平衡中轴线的继承,它使各字的中轴线在纵向上保持在同一条垂线上,并保持行距相等、行线平行。这是一条无形而又有形的心理意识上的线,书家让所有的字的用笔和结构都在这条线上进行“变奏”,使整幅作品形成平湖腾细浪般的境界。
一、字的轴线与行的轴线
所谓字的轴线是指经过字的重心,把该字分成平均两部分的直线,如图中的第二行我们给各字画出了它们的轴线,它能表示出字的运动趋向。
行的运动线是指参考字的轴线,用一条曲线来表示一行中字的运动变化,如上图第四行我们用绿线来表示行的运动线。
上图第三行是把字的轴线调整后,行的运动线呈现直线的效果,如果不是字的大小有变化的话,这样真的是如古人所说“字如算子”了。
二、一行中单字的外轮廓变化及行的外轮廓变化
我们给一行中各字画出它们的外轮廓,发现一行中并非字字都是长方形的方块字,而是多个形状各异的美妙的图形串联成一行的。
给一行字画出它们的行外轮廓线,我们发现一行字的外轮廓呈现起伏变化的曲线,这都要靠创造性的对单字进行收放伸缩、大小错落、疏密对比等来处理变化。
三、线的变化
从《箧中帖》我们可以看出字数不多的一件作品中,线有长短粗细、枯润浓淡等变化,如果说《兰亭》前后可以划分出三四部分不同但变化很微妙的线质,那《祭侄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线质对比。粗线给人厚实、沉稳,细线则是灵动飘逸;圆线温润,方笔则见凌角;长线舒展,短线利落;浓墨晕化,枯笔飞白......作品一气呵成,这些线有机结合,看似随意,实为巧安排。行书难,难在有法有情,自然而然,方为佳作,当然如能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最妙,那是可遇不可求。至于风格、个性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了。
四、墨的变化
我们从《箧中帖》看出墨的变化:如果我们把字理解成强弱不同的墨点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件书法作品中墨点的丰富的变化、巧妙分布,一行中强弱墨点参差分布,行与行有变化,有如五线谱上动人的音符;古人在有意无意中,粘一次墨,写几字,直到墨枯,再粘再写,这样通过墨色变化,暗示出一种流动、时间延续、情感变化;墨的变化的另一层意思是书家有意使用不同浓淡的墨色来配合笔、纸写出不同美感的行书作品,如米芾的《值雨帖》用枯墨,效果完全不同于《箧中帖》。
五、书写速度的变化
从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三行的书写速度慢,倒数的二三行应该是行笔如飞,杀纸更见痛快,最后一行来来个跳跃,老米每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创造性表现,如《致彦和国士》后几行枯笔作书,何其怪,何其狂,何其妙!
虽然很多人不承认楷书的基础作用,认为隶书、篆书一样可以作为学习书法的入门字体,但是不得不承认以楷书入门,并且由楷书过渡到行书的人,在当今仍然是大多数。
不过,由楷书过渡到行书,虽然能够轻松的处理结构和用笔,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处理不好行书的章法。由楷书入门学习行书,处理不好章法,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1、楷书的章法比较固定,横成行、竖成列,标准而整齐,书写的时候只需要叠好格子就可以了,有的纸甚至直接就印好了格子,不需要单独花很多的心思去处理章法。
而写行书就不一样了,行书不能画格子,字体的大小、长短、粗细也不一样,不可能像楷书一样,有着规范的标准,更多的考书写经验来处理章法,习惯了楷书的一板一眼,真的很难适应行书的章法。
这也是很多楷书名家写不好行书的主要原因,长时间练习楷书,使他们的用笔和章法习惯固化,很难突破。
2、从楷书过渡到行书,处理不好章法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不会处理墨法。
在行书里,墨法是调整章法的一个重要的方式,通过用墨调整字体的大小、粗细,让整体章法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感觉,这才是高明的行书。
但是,很多朋友写好了楷书,却写不好行书的虚实,主要原因在于实好写,虚难写。楷书不需要太多的墨色变化,大部分楷书只需要把墨写实就可以了,有时候枯笔在楷书里就是一种毛病。
所以有些朋友,一个字写到中间,甚至都去蘸一下墨,觉得毛笔不听使唤,甚至会写一笔蘸一次墨。即使在楷书里面也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养成这样的习惯,楷书都写不好,更不要说去写行书了。
教你一招解决:别老蘸墨啊
行书需要你一笔写完一个字,甚至是一行字,这样才可以产生自然的虚实变化,产生行书的节奏感,写一笔蘸一次墨,无论写行书还是楷书都是大忌,不仅影响书写的速度,还直接影响书法的连贯性和自然性。
很多时候,我教学生写行书就是这样,所有的学生只用一个砚台,每人只蘸一次墨,然后我就把砚台藏起来,让学生用这蘸的一次墨去写,直到把墨写干为止。
我觉得你也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方法,教你一招解决,在阳台写字,可以把墨盒或者砚台放到厨房,把墨写干再去蘸,重复几天,就可以改变习惯性笔笔蘸墨的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