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之前》——中国第一首“红诗”

《天亮之前》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红诗”

江志伟

微信版第849期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被誉作“曾经创作出第一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红诗”的著名诗人,他的名字叫作汪静之,这首“红诗”的题目叫作《天亮之前》。

汪静之(1902—1996),原名汪安,学名汪立安,字静之,安徽绩溪人。农工党成员。湖畔诗人,作家,教育家。1907年入私塾,1913年学写旧体诗,1915年赴武汉茶叶店为徒;1919年考入屯溪第一茶务学校,始习白话诗;1920年入浙江第一师范,1921年与潘漠华发起组织“晨光文学社”,并邀魏金枝、柔石、冯雪峰参加,叶圣陶、朱自清担任顾问;1922年春成立湖畔诗社,同年夏出版《蕙的风》,引发一场持续七八年之久的“文艺与道德”的论战,推动了新诗的创作。

此后他一直在上海、安庆、南京、杭州、青岛等地大学中文系任教,陆续出版了《耶稣的吩咐》《翠英及其夫的故事》《寂莫的国》《诗歌原理》《李杜研究》《父与女》《文章模范》《作家条件》《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二十一首》《六美缘》等著作。新中国成立之后,调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部任编审,1955年调中国作协,晚年寄居杭州。1982年,为纪念湖畔诗社成立60周年、再创我国新诗歌的繁荣,倡导筹建“湖畔诗社纪念馆”,得到了胡耀邦、陈云及浙江省、杭州市有关部门的支持。1996年卒于杭州。

这首被誉作“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红诗”——《天亮之前》,是当时正在浙江第一师范就读的徽州人汪静之先生,创作于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不到半年时间的1921年12月23日,并于次年春收入诗集《蕙的风》出版问世,确实独具“第一”的特质。

《天亮之前》全诗如下:
自从黑夜赶走了太阳,
霸占了一切,
于是都伏于黑夜了——
至今沉沉如死地梦着。
晨鸡开始鸣了
惊得一个醒了。
他觉得孤单无侣,
想去叫醒其余的;
无如大家都有气没力地,
还说他讨厌呢!
他有了不可耐的孤寂。
可是——
终于独身跳起,
生气勃勃地,
拼命唤起了几些同伴。
他们感着黑暗的痛苦,
各个默默地想着:
太阳呢?太阳呢?
怎么不来亲热我们呀?
旧的太阳挽不回了,
又何必挽回呢?
我们只要欢迎着,
欢迎新的太阳早些光降;
这有莫大的希望呵!
最初的一线曙光,
躲躲藏藏地窥了。
众生的心沸着,
鼓着雄壮的勇气,
狂热地跳舞着,
起劲地唱歌催太阳起身:
我们的生活苦闷,
我们的生活枯涩;
你撒给我们和爱的光,
我们的生命才得复活呵。
但还有许多兄弟呢,
他们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呀!
亲爱的父亲呀!
升吧!升吧!
快快快快地升吧!
多多多多地给些光呵!

据介绍,汪静之当年创作《天亮之前》新诗的初衷,确实与“南湖红船”、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反动军阀的血腥统治下秘密召开”有关。1985年5月4日,汪静之对此作了这样的史实回忆:“我那首题为《天亮之前》的小诗,写作日期是1921年12月23日。在此前几天,我从一位要好的朋友那里听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当年7月成立的消息。我感到参加共产党的这些人很有志气,因此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收在爱情诗集《蕙的风》里,敌人发现不了,但朋友们也将它当成爱情诗了。”

很显然,汪静之当年寄寓在这首“红诗”诗中的意象,确实是经过了一番独具匠心的艺术设计的:“黑夜”,指军阀;“旧的太阳”,指孙中山的国民党;“新的太阳”,当然指的就是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了。因此,诗歌中的“欢迎新的太阳”,就是欢呼共产党的成立;“升吧!升吧!快快快快地升吧!多多多多地给些光呵”,就是亟盼共产党的快快成长壮大,领导中国人民驱除黑暗得解放。后来的陕北民歌《东方红》中的“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的歌词,应是脱胎于此诗歌意象,堪称异曲同工之妙。
胡适与汪静之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曾经写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红诗《天亮之前》”的“湖畔诗人”汪静之先生,与曾经写出“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先生,竟然都是徽州人,而且更同是绩溪县岭北的徽州老乡,胡适的家乡上庄和汪先生的家乡余川不过五里之遥;而汪静之先生早年迈出白话新诗启蒙第一步的地方,则是自古文风昌盛的徽州古镇屯溪。
(作者系原黄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编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