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历史】第二阶段——三代时期上贡的珍宝

目前,茶叶的发源时间有三种说法,上一期讲了“神农说”,(上期回顾:【中国茶叶历史】开端——蒙昧阶段中的发现)今天说一说另一个——商周说

夏商周时期,历史的脚步从原始社会跨越到了奴隶社会,也从新石器时代进入到了青铜器时代。

农耕文明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粮食作物已经是五谷具备,养殖业也很是发达。

在那个时代,人们在食材方面渐渐充裕,开始注重饮食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最初,人们对茶叶的认识是一种可药用的植物,因此充分发挥了它的药用价值。

人们对茶叶的利用阶段,大约是在公元前1025年。

当时周武王姬发率周军及诸侯伐灭殷商的纣王后,便将其一位宗亲封在巴地。

按周制,作为诸侯国,应向周武王上贡珍品。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关于茶作为贡品的史料。

东晋常璩(qú)撰写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园有芳蒻(ruò)、香茗。”

芳蒻(ruò)是一种香草,香茗指茶,这里的“园”指的就是人工开垦的茶园。

常璩(qú)明确指出,进贡的“芳蒻(ruò)、香茗”不是采之野生,而是种之园林。可见当时的人们从采摘野生茶叶,转向了人工栽培。

此说法表明:生活在陕西南部的古代巴人,才是中国最早用茶、种茶的民族,至少已有3000余年的用茶历史。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距今2200年前文物中,也发现了用丝织的画轴上有仕女献茶的记录。

贡茶的出现,促进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更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每一个王朝的兴衰。

解放前在福建并且闽南各地,祖先忌辰用茶或茶汤为早敬。至今的春节、早敬:一敬天公、二敬土地公、三敬灶君公、四敬祖公仍离不开茶品。

关于茶的相关记载,还出现在《尔雅》中。《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

《尔雅》里面一个词条是这样的:“槚(jiǎ),苦荼(tú)。”

槚,是茶树的古称,苦荼(tú)是茶树在商周时期的标准称呼。古籍《周礼地方篇》记载当时还设有掌管茶事的官员。

关于茶叶的饮用,应该是从周朝开始的。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鲁周公本人专门饮茶的记载,但陆羽还是在《茶经》六之饮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说明了茶在周朝已经作为了饮品。那个时期,对茶的饮用,是用了非常简单的生煮羡饮方法。

不过当时的人们烹饪技艺有所成熟,烹饪理论也日渐形成,所以茶的饮用方法也经过了一些改革。

不再是简单的煮水,而是在煮饮调配理论上,更加强调调味与时令、主次搭配和料与刀功。

提出:“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等一整套理论方法。

这套理论不仅为中国茶艺技术提供了理论根据,还为中国茶艺文化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的一笔遗产。

对于茶叶的利用,人们从一开始不懂得泡制饮用,而后经过历史漫长的发展和不断的改进,演变成我们现在的茶文化。

三代时期,茶文化还没有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茶文化的启蒙是怎么开始的?“吃茶”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下期再和茶友们聊聊——茶文化的启蒙阶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