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洛克希德之三,传世之作

U2为啥要飞这么高?

1950年代,最好的米格17只能飞到13.7千米,老美觉得如果飞到21.3千米高的话,就能够避开战机、导弹、雷达等所有威胁

设计师克莱伦斯.强生(Clarence "Kelly" Johnson)主持设计(对,上篇的P38也是他干的),设计目标是飞行高度22.3千米,侦察半径2600公里。为了达到极端的目标,当然得用非常手段。初步构思是飞机放在一个小车上滑跑加速,着陆时像滑翔机一样机腹滑行

概念介绍的会议上,战略空军司令柯蒂斯.李梅(就是那个火烧东京的家伙)直接中途离场:“没枪没轮子的飞机俺不会要的”

但各人口味不同,就有人喜欢这样的。几番周折下来,结果是空军不要,CIA要了。但CIA以前都是人力收集情报,没玩过这种高科技,所以是空军跟CIA共同操作这项目,这是1954年11月。

事关机密,外购高度计什么的当然不能说是给飞机用的,因为当时飞机巡航高度不过15千米,要25千米的高度计是啥意思啊。于是编故事说是给气象观测的火箭飞机用的。

因为高度太高,要开发生产低挥发性高热稳定性的燃料,而那东西的原料跟杀虫剂用的一种原料相同,所以,1955年全美杀虫剂缺货。

飞机命名为U2也是为了掩人耳目,R代表的是侦察机,太明显了。U代表的是多用途,2,是因为U1、U3都已经被人用了

相机设计师想要用大一些的镜头,多6英寸的空间就好。总设计师:“能有这6英寸,把我姥姥卖了都行啊!”。老美还是很幽默的,呵呵

因为极度简化以及独有的空气动力学外形,早期U2在21千米的高度时,最高速度与失速速度只差19公里/小时,也就是差个自行车的速度。一般巡航都是保持在失速速度往上5公里/小时。

U2起落架不是三轮,而是前后两轮。起飞时机翼中部各有一个支撑轮,起飞后支撑轮能够脱离掉在跑道上。因为只有两轮,降落时要非常小心地保持平衡,接近停止时,靠翼尖的钛金属滑板支撑机翼。停止后几个人按住一边机翼,让另一边机翼翘起来,装上支撑轮,两边机翼都上好后才滑行入库

因为飞行高度太高,机舱只能保证海拔8000米高度的气压,所以飞行员还得穿宇航员一样的保压服。为了防止潜水病,飞行前还要吸一段时间的纯氧。即便如此,还是有几个飞行员受到了不可恢复的脑部损伤。后期的机舱压力有所改进,也只有海拔5000米的水平

因为任务敏感,在1960年的古巴飞行之前,所有飞行员都是必须从空军退役,以平民身份执行人物。当然空军也保证飞腻歪了,可以回空军,保持原有军衔。

因为任务敏感,艾森豪威尔甚至不愿用美国公民执行任务,训练了几个希腊跟波兰人,但只有两个希腊人通过考核飞过任务。这一做法最后放弃,还是老美自己飞

为了不受外国空域的限制,两U2曾经改进为航母起降型,但只出过两次任务,侦察法国在南太平洋岛屿的核试验

1956年10月,苏伊士运河之战发生前三天,美国已经根据U2的照片了解到英法以军的目标所在。这一机密知道2013年档案解密时才公布。11月1日,两架U2前后相隔10分钟飞过埃及空军基地,而这10分钟里,基地受到英法飞机的攻击。前后照片的对比,令艾森豪威尔大为惊讶

U2飞越苏联N次,但只去过莫斯科一次。1960年飞越古巴之前,每次任务都是不成文地由总统批准,但之后则是有参联会的小组决定

飞行员出任务前,氰化物为选配,胶囊咬破后10秒死亡。结果有一次飞行员差点把胶囊当糖果吃了,之后CIA改胶囊为注射方式。

CIA也给飞行员做过被俘的准备:知道啥说啥。因为对飞机本身及任务目的而言,飞行员知道的很少。

U2的故事大致如此

可见地球曲面

1957年入役,至今61年,说是传世大作,应该不算夸张吧

参考WIKI 及DISCOVERY

图片来自WIK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