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满园关不住,一位佳人梦中来

春心满园关不住,一位佳人梦中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袅袅婷婷的佳人就在这低回婉转的歌声中出现在了世人的眼前,哀怨的一回首,娇媚的一甩袖,眼波流转间已然令人心醉. 杜丽娘,一个勇敢无畏,敢爱就爱的奇女子,就这样出现在了舞台上,出现在人们的心头,不知撩动了谁的心弦,柳梦梅的?你的?我的?抑或世人的……

杜丽娘和柳梦梅,缠绵的名字缠绵的爱情,出自中国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而现在更是家喻户晓的昆曲中的经典人物,一段段唱词数百年来,为人们唱的口角生香.

戏剧《牡丹亭》共55出,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其中不少情节取自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见《燕居笔记》)。这从《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中可看出。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和话本相比,《牡丹亭》不仅在情节和描写上作了较大改动,而且主题思想有极大的提高。剧情梗概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3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从故事梗概中我们不难看出,汤显祖的<<牡丹亭>>其实是一曲爱的颂歌,它不仅仅叙写了爱情,也歌颂了青春生命和个性的解放,赞扬了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而且也抨击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对美好爱情的扼制。在这部戏剧中,我们不能不提剧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因为相比较男主人公柳梦梅而言,作者更着墨于女主人公身上.那么就让我们来解读这个“春心满园关不住,一位佳人梦中来”的杜丽娘.可以说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但是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使得杜丽娘走在了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的最前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家里为她请的家庭教师也是迂腐之极丑态百出的陈最良,她的整个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连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白日闲眠,是何道理”;而甄氏则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因此,他们的爱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私自游园。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燕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但是,春心已经动了,又怎能视而不见呢?

春心,是男女间的爱慕相思之情,是人类普遍的情感.马克思曾说: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而恩格斯也指出: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是生物界的规律,更是生命的律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春心已动,只欠东风来吹皱了.那“风”从何而来?自然是梦中来了. 汤显祖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惊梦》是她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原来她本人也打算严格地用礼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她幼小心灵中,充满了封建礼教。她去游玩空寂无人的花园,还想到“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这是现实环境造成的她的性格的一面;但在另一面,当杜丽娘独处深思时,却不由自主地发出对“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的倾慕;在更深的一层,当完全摆脱现实束缚进入梦境时,她的潜在情欲便充分地活跃起来。

精神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对梦的研究表明,梦是对白天被压抑的情感的完全自由的释放.而杜丽娘在动春心后梦遇柳梦梅,她羞涩而欣然地接受了柳生对她“通晓诗书”“如花美眷”的赞美和“似水流年。在幽闺自怜”的怜香惜玉。接着在梦中她对柳生的“和你领扣松、衣带宽,则得你忍耐温存一晌眠”伴随着优美的水袖一躲一闪,欲罢还休、欲给还收半推半就的顺从了,她惊喜而不外露、温柔顺从地与意中人儿“紧相偎、慢相连、恨不得肉儿团成片”。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这么快的相识相爱并且愉悦自由的“幽会”说白了就是做爱,从柳生的唱词“则把云鬓点,红松翠偏”“逗得个日下胭脂雨上鲜”为何柳生要把云鬓点?为何会绿簪偏斜、红花松弛?日下胭脂从何而来?深深挖掘唱词不难发现他们非但痛快地无拘无束地热烈奔放了一番,而且让丽娘永久地刻骨铭心了呢。可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温顺贤淑、端庄俊雅、识书达理的丽娘在梦中竟敢与第一次见面的柳生就那样了呢?这就足见丽娘可怜的一面,生在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家庭里,她不得不按照父母和封建礼教的要求扮演一个模范淑女,身心受到巨大的压抑,唯在梦中她少女的春心能够勃然绽放,唯在梦中她青春的热情和人性的欲望才敢没遮掩、无掩饰地自由奔泻;唯在梦中她摆脱了一切礼教的束缚与人为的拘束,心灵与肉身自由舒展、自如张开。也可以认为这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从中也可见杜丽娘是我情感被压抑之烈啊.

而到了后来,杜丽娘梦醒寻梦后却发现一切皆为幻境, 回到现实中的她痛苦地发现“牡丹亭,芍药栏。怎么这般凄凉冷落,杳无人迹?”梦境幻灭,她身心以致绝望日渐消瘦,终郁郁寡欢而死,临终嘱咐死葬梅根.甚至于她死后仍在执着地“一灵咬住”,执拗地返回阳间寻找梦中的爱情。与祝英台不同的是她不是死于爱情遭受打击和挫败,而是死于对爱情的渴望和不得的绝望。这个柔弱的贵族小姐对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的决心让人唏嘘却也佩服。她没有西方女子朱丽叶热情奔放洋溢,用热辣辣的接吻拥抱来表现爱的热烈,她柔弱矜持,就连做爱也是流转变换的水袖美的,含蓄而优美。然而一旦她觉醒,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她就会咬定不放,,执着地追求到底决不妥协。而最终杜丽娘的悲剧行动终于获得了戏剧性的胜利,汤显祖也成全了杜丽娘,成全了这对鸳鸯,杜丽娘和柳梦梅有情人终成眷属。听起来有些荒唐,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痴情暮色,一梦而亡”三年后又为情而生,正如白先勇先生所说是《牡丹亭》是处“爱的死去活来的悲喜剧”。

追求爱情缠绵而执着,要求个性自由发展,这就是杜丽娘,一个为爱死去又活来的奇女子,一位感叹“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佳人. “春心满园关不住,一位佳人梦中来”.而最终佳人的春心成真,让人叹服.清远道人,神人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