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散人:诗歌足够大,容得下余秀华
昨晚一时兴起,写了一篇《只想对食指说点什么》的小文,发到一些群里。沧州诗歌群的群主吕游先生反应有些强烈,我俩文字交流到半夜,其诗心纯烈可见,我为他点赞!
吕游先生的主要观点是:刘年将余秀华的关注点定位在“脑瘫”和“睡你”上,利用媒体的娱乐性炒作,使诗歌不以诗歌为主出现在公众面前,“余秀华现象”伤了诗歌,也伤了诗人,食指先生批判成为公众人物的余秀华的诗歌“缺少责任”是有道理的。
我觉得吕游先生对于余秀华过度紧张了,有点近似于“杯弓蛇影”和“杞人忧天”。余秀华没那么大能量,诗歌的天塌不下来。
而我今天要说的是:诗歌足够大,容得下余秀华。
一、事物存在的必然性。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道理,都有适合它存在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国破家亡的战争年代、饥荒灾害的困难时期,肯定不会有“下半身写作”。温饱思淫欲,“下半身写作”恰恰证明了这个时代温饱已不成问题。等我们奔到小康了,可能要产生“交响乐写作”了,高雅为主了,低俗自然也就退到后台了。
余秀华的产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允许她存在了,肯定就具有了她存在的道理,包括土壤、水分和阳光。我们为何非得把余秀华除掉呢?让她自生自灭也就是了。
诗歌足够大,容得下余秀华。
二、也说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出自《易经》坤卦大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时多用来指道德高尚的人能承担大任,现在多用来自勉要注重道德的修养。
用“古时”的旨意看,余秀华是“厚德载物”担当大任的人吗?她只不过写写诗而已。就她的身体状况来说,写写诗是她所能及的工作、或职业、或出路。她最初也只是想用写诗来证明自己,来改善或者改变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至于她要拿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后有的想法;但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吆,有人不是已经拿了“鲁奖”了吗,以次类推,她也有可能拿“诺奖”。她即便真拿了“诺奖”,她不“厚德载物”,她也不会是承担中国诗歌大任的人。
用“现在”的自勉看,我们自己“厚德载物”了吗?“载物”不是只载青山绿水,也得载沙漠火山;“载物”不只是载富贵荣华,也得载贫困潦倒;“载物”不是只载美食美物,也得载呕吐物和排泄物。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善的、恶的,你都要“载”!我们对余秀华“厚德载物”了吗?我想,我们多给与余秀华一些善意、一些理解、一些关爱,会更好。
诗歌足够大,容得下余秀华。
三、事物的两面性。老子《道德经》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事物都是两方面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共生。这如同硬币的两面,你把它的一面磨光了,另一面也同时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余秀华也是两面的,只是人们把她丑的一面过度地展示和解读,这本身也不是她的错,是媒体和别有用心的人的罪恶。就余秀华的身体来讲,她的生命本身就不易。她的欢乐与痛苦,她的内心,谁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我不能。
对于事物的两面性,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去取好的一面、正能量的一面。余秀华肯定有她真的一面、善的一面、美的一面。以仁爱的名义,以诗歌的名义,许余秀华一个自由吧,任她自由地展示自己吧,我相信:人都会自然地将美展现给别人,而恶有时是被逼出来的。
还是那句话:诗歌足够大,容得下余秀华。
啰里啰嗦的说了这么多,我又将老子的教诲忘记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以上还全当没说!
作者简介:江湖散人,本名王振,字祖兴,号江湖散人。1967年12月出生,河北省黄骅市南大港人,现居河北省廊坊市。石油工人,中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职工。常年浪迹荒野,不知都市繁华,不明世俗流年,只求心灵的完美,思想的自由。中学时开始发表诗歌,散见于国内报刊、诗刊,有诗获奖,有诗入书。近十余年未写一字,只醉心读经。著有诗集《爱你,以一世为期》。
京畿学堂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转发
来稿请投523090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