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时鄂州分别控制在两股势力的手中

《江表传》所记刘备驻营鄂县-事,并非孤证。

《江表传》作者虞溥(约239- 300),兖州高平 (今山东)人, 与陈寿(233- 297)是同时代人,曾任鄱阳内史。鄱阳县与柴桑县邻近.距鄂县亦不远.可见虞溥不仅熟知东吴史事,也很了解赤壁之战实情。《江表传》两次提及刘备率部“进住鄂县”。说明虞溥十分肯定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撒至鄂县。尽管裴松之在《江表传》这条材料之后又引孙盛日:“刘备雄才,处必亡之地,告急于吴,而获奔助,无缘复顾望江渚而怀后计。《江表传》之言,当是吴人欲专美之辞。”但那只是对《江表传》记述刘备胆小自私以抬高东吴将帅一事表示质疑,而非否定刘备“进住鄂县之樊口”的史实。

古代许多史书确实存在着若干主观倾向问题,难免掺杂虚妄不实之事,但通常不会在地名方位上做文章,.来因为地名方位绝少关涉政治问题,无须凭个人情感去虚构:二来古人没有为地方争抢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意识,虞溥亦非鄂县人,不存在为鄂县争三国名人之嫌疑(这种不良现象在现今地方文化建设及学术研究中较为严重)。裴松之征引《江表传》达137次.凡有异议之处均有所表述,而对于刘备“进住鄂县”的记载并未质疑,说明他认可这条史实。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六十五中亦记刘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足见司马光进行史料甄别之后同样认可《江表传》的记录,所以江表传)所载很难说是个孤证。如果说属于孤证,那么,仅见载于《三国志》却被后世文献多次征引的兵败赤壁后曹操“遣张惠救合肥”事亦属于孤证。

更值得注意的是,常球《华阳国志.刘先主传》也记载了刘备赤壁之战前的落脚之处:“初,先主之败东走也,径往鄂,无土地。”?常璩(约291 一361), 东晋史学家,距陈寿、虞溥的时代不足半世纪,《华阳国志》所记亦为近事,应该是可信的。“径往鄂”的“鄂”即江夏鄂县。张靖龙先生认为:“按夏口一带古代亦称”鄂者......因此,往鄂’,并不足以成为进住鄂县’的确切证据。”[5]207夏口至樊口一带确实泛称“鄂渚”,但“鄂渚”不能简称“鄂”,“鄂”是鄂县的简称。“往鄂”就是前往鄂县。《后汉书.郡国志》介绍“江夏郡”所辖十四县和侯国中有“鄂”可证。由此可见,记载刘备进驻鄂县的魏晋史籍不仅仅有《江表传》,还有常璩的《华阳国志》。

另外,《三国志●程昱传》载:“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三国志。张飞传》载:“曹公人荆州,先主奔江南。”《三国志●伊籍传》载:“先主之在荆州,籍常往来自托。表卒,遂随先主南渡江。”《后汉书●刘表传》载:“会表将江夏太守黄祖为孙权所杀,琦遂求代其任。...曹操军至新野,琦走江南。”这些记录都透露了刘备、刘琦南渡长江撒至东吴辖区向东吴集团靠拢的信息。

就当是的情况来看,因为曹操突然南下,意欲一举攻下东吴,然后剑指天下。危急时刻,本来要吞并当时鄂州全境的孙权瞬间便做了战略调整,只是先拿下了当时以长港(樊川河)为界限往东的鄂州部分领土,而以长港以南的领土还控制在刘备等人手里,这也是为什么刘备能在樊口驻军却不用知会孙权的原因之一,当然刘备的驻军不止一处,在当时的龟山脚下还筑有却月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