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比亚迪合作开发BEV专供中国 丰田意欲何为?
EV世纪认为,丰田与比亚迪合作是为了以低成本高效地开发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价格合理的电动汽车。但其定位可能低于丰田自身的纯电动车型。
7月19日,丰田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丰田)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共同宣布,双方已经签订合约,将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新开发的车型将使用丰田品牌,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此举凸显了丰田面对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和中国加快普及电动汽车的情况下,急于补齐纯电动汽车短板的迫切性——与比亚迪合作开发能够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不过,EV世纪认为,双方合作开发的纯电动汽车的定位可能低于丰田自身的纯电动车型。
这项合作也表明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再一次得到了大型跨国车企的认可——2010年,戴姆勒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腾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当时,戴姆勒认可比亚迪在“三电”领域的技术实力,也想通过腾势品牌来了解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看法和使用习惯。
从这份内容非常宽泛的协议判断,双方的合作主要针对中国市场,合作开发的纯电动车型包括轿车和城市SUV。从合作开发的产品上市时间来看,双方将开发全新的车型。
丰田和比亚迪联合发布的新闻稿称,为了减缓全球变暖,减少CO2排放,以进一步普及纯电动车为目标,有必要超越竞争关系的束缚,寻求共同发展。双方将结合各自在电动车和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开发实力,开发更具吸引力的纯电动车产品。
目前尚不清楚,双方将以何种形式来推进合作,比如,像戴姆勒与比亚迪的合作那样成立一家合资的技术公司,或者以其他的方式。
与9年前戴姆勒和比亚迪的合作分别利用了双方在整车研发制造和“三电”领域的技术不同的是,丰田和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各有擅长。
上述新闻稿对双方的能力进行了非常均衡的描述——比亚迪掌握电池、IGBT、电机、电控等电动车的核心技术,现已成为能够提供包括电动车以及动力电池在内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丰田于1997年推出世界首款量产混合动力车型以来,作为开发电动车领域的先驱,在研发、制造、销售方面具备丰富的技术和经验。
丰田此前计划到2030年在全球销售的汽车中,有一半(约550万辆)将是电动汽车,包括传统油电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不过,基于对全球电动汽车总体需求将高于预期的判断,不久前丰田宣布将实现50%销量目标的时间提前至2025年,因此,将与各方展开合作。
6月7日,丰田在其电动汽车全球战略报告中称,对于电动汽车市场已经在增长的领域,以低成本高效地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For areas in which the BEV market is already growing, efficiently develop various types of BEVs adapted to market needs at a low cost);
实施高效智能的开发,提供价格合理的电动汽车(Implement efficient and smart development to offer vehicles at reasonable prices)。
EV世纪认为,与比亚迪汽车的共同开发就是为了以低成本高效地开发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各种类型的、价格合理的电动汽车。
尽管双方都表示共同开发的电动汽车将使用丰田品牌,但有些专家对此表示怀疑。
独立汽车行业分析人士钟师说:“要知道丰田的心思是非常多的,对于低端电动车型,可能就与当地伙伴合作做,中端以上车型用自己的品牌做。丰田对低端电动车会有很大兴趣,但不会冒风险贴丰田品牌。也绝不会重蹈腾势的覆辙,把高端车卷入进去。”
今年上海车展,丰田展出了基于C-HR和奕泽IZOA开发的EV车型,这两款纯电动汽车计划于2020年开始在中国市场销售。相比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电动汽车来说,合资品牌目前推出的电动汽车普遍价格较高,续航里程较短,因此,较难获得用户青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共同开发的电动汽车将于2025年推向市场。根据很多专家的预测,到2025年,电动汽车的成本将能够与传统燃油车持平,意味着可以大规模普及。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丰田将使用比亚迪的BNA架构来开发电动汽车,就好像福特使用大众的MEB一样。
EV世纪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鉴于双方在新能源汽车开发方面都拥有非常核心的技术,如果双方着眼于开发能够完全和燃油车竞争的电动汽车,可能不会使用任何一方现成的产品平台或者架构,而是会重新开发。况且,6年的时间也足够了。
“双方达成的协议内容很宽泛,面面俱到,但具体操作时会非常当心,丰田肯定先从采购比亚迪的电池着手,就像采购宁德时代的电池那样“,钟师说,“丰田在中国采购电池必须货比三家,通过深度合作摸清合作者的底细和分量”。
图/文:史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