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自组织的新发现

在外界环境变化刺激下,从纳米尺寸的量子点、聚苯乙烯球,到微米尺寸的细菌、真菌以及人体细胞,这些不同大小的颗粒呈现出极为接近的聚集特性。这种神秘的聚集效应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撰文 董唯元

在夜晚点起一盏灯,飞虫就会聚集过来;在地上放颗糖,蚂蚁就会聚集过来……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可是如果说无生命的颗粒也能主动向能量源聚拢,恐怕许多人都会感到意外。不久前,《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杂志上就发表了一篇论文[1],揭示出自然规律中隐藏着的这种有趣现象。

这个实验由一个土耳其的研究团队完成,具体的实验过程非常简单。首先将均匀散布着细小颗粒的液体限制在两层玻璃之间,由于缝隙非常狭窄,液体流动和颗粒的布朗运动都几乎被限制在二维平面内。然后研究人员用激光持续加热这个准二维世界中的一点(图1)[2],使整个平面内的温度分布不均衡,于是便以照射点为中心,产生了持续的液流。一段时间之后,原本均匀散布的颗粒就会像找到糖果的蚂蚁一样,紧密地聚集到照射点附近。

图1

这个现象的有趣之处在于,液体流动和颗粒自身的布朗运动,都是表面上杂乱无章的乱序行为,但在这样一个中心温度高边缘温度低的非平衡世界中,居然总体上展现出了如此高的有序性。似乎冥冥之中有股神秘的力量,能帮助这些小颗粒发现并靠近能量源的位置。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也没什么稀奇,毕竟一些特定的涡流就会产生相应的沉积效果,如果将一杯悬浊液搅动起漩涡,也能使大多数颗粒沉积到杯底中央。研究者为了排除这种特殊性,探讨更一般性的规律,还尝试了在准二维世界中加入气泡,并将加热点设定在气泡内偏离气泡中心的位置(图2)。

图2

由于气泡的存在,不仅液流的模式没有了先前的中心对称性,而且温度梯度的分布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最高温度的位置变成了颗粒可游动范围之外一个不可到达的地方。实验结果显示,热源的“吸引力”丝毫没有减弱。这些颗粒就像狂热追逐明星的粉丝一样,虽然无法到达照射点,却总能找到距离最近的位置并赖在那里不再离开。

通过上面两种实验设定,研究人员确信,在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系统中,一定存在某种深层的一般性规律,支配着颗粒的总体运动模式与热源之间的关系。这些规律与具体的热源位置、液体边界形状、液流的对称性等因素均无关。

为了进一步考察这种规律的影响因素,研究小组甚至尝试了各种大小以及各种类型的颗粒进行实验。小到只有约3纳米量子尺度的碲化镉(CdTe)团块,大到超过15微米的人体细胞,跨越了4个数量级(图3)。

图3

所有尺寸的颗粒,都呈现出了极为接近的聚集特性(图4),甚至其聚集程度随时间的演化趋势都非常接近(图5),从而使我们相信,这种神秘的聚集效应,与量子世界那些纠缠和相干性也无关联,是完全根植于经典动力学范畴之内的某种涌现。或者更直白地说,其规律就在布朗运动和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系统动力学之中。

图4

图5

由土耳其毕尔肯大学Ghaith Makey教授及其团队所完成的这个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一扇通向新未知领域的大门。高度随机涨落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在外界环境变化刺激下将如何反应,这本是生命科学和化学领域一直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但长久以来都过于偏重特定环境局部规律的研究,而缺乏足够全局性规律和一般性理论框架的建设。

虽然有算法层面的元胞自动机、动力学方面的反应扩散方程,以及其他一些来自随机过程理论成果的借鉴,但在实际自组织行为现象的研究中,这些理论总给人一种绕着城外转圈却始终无法进城帮忙的感觉。尤其是在远离平衡态,无法使用准平衡近似的时候,这种无力感就更加明显。即使勉强通过各种假设参数套用现有理论框架,也经常会因非线性系统的混沌特性而迷失在无尽的调参之中。

Makey教授及其团队所发表的这个实验结果,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极为简洁的自组织行为模式及其条件因素,同时精心剔除了所有干扰参数。可以说是为后续理论研究者树立起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标靶,等待着研究者发力将其射穿。也许,诸多与生命本质密切联系的深刻规律,也暗藏在这个标靶的后面。

注释

[1] 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0-0879-8

[2] 文中插图皆来自相关论文。

《返朴》新冠病毒专题

上下滑动可见全部报道
经 验 与 反 思
硬 核 科 普
科 学 防 护

特 别 提 示

(0)

相关推荐

  • 南非HIV女子感染新冠216天,新冠病毒在她体内变异32次...?!

    才能继续跟大家分享每个开怀大笑或拍案惊奇的好故事啦~ Dr. Jonathan Li是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传染病专家,他的很多病人是艾滋病患者. 自打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危险的新冠变异毒株后,他就默默祈 ...

  • 泡泡内用餐更安全?

    Oh, to dine in a giant plastic bubble ... 噢,在大塑料泡泡里用餐... It's certainly not the most romantic culina ...

  • 李兰绢院士说

    李兰绢院士说这三类人不容易感染病毒,看看你是不是那个幸运儿? 2021-01-11今日热点头条   微信 最近,在一个疫情防控的视频会议上,专家们又一次强调了常态化抗击疫情的重要性.专家认为,我们当前 ...

  • 唱歌声音难听的解决方法——气泡音练习

    第一步:是保证发出来,一开始的气泡会比较毛躁,不好控制大小,那么这时候保证颗粒感存在就可以了, 第二步:慢慢地让颗粒也就是气泡更加稳定地发出. 第三步:熟练了以后,让颗粒继续变小,发声的频率变高,就可 ...

  • 抗疫之战从打响到胜利,彰显中医中药担当!...

    抗疫之战从打响到胜利,彰显中医中药担当!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武汉沦为疫情重灾区.在封城管理后,疫情防治工作也紧罗密布的展开.基于此,一直被人们忽视的中成药在治病救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

  • 为什么人很难改变自己?

    最近一直在看的朋友,应该发现了堂主的写作规律,主要是按"行动--思考"轮换,一周写思考,下周就写行动. 昨天的文章标题普通,但是内容被低估了,天天羡慕别人聪明,思考的深刻,特别厉害 ...

  • 好消息传来:93岁国医新发现!!双手调百病,人人都可以做到!

    金世元 北京卫校主任中药师 当代药王 金世元 北京中医学会常务理事 业界尊其"国药泰斗" ............................................. ...

  • 夏文化考古新发现,终于发现夏王朝难觅踪迹的历史原因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起源,是一件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因为在中国信史之前的历史都归于传说时期,能够流传下来的真实材料极为有限,需要更加珍惜,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要通过多种方法加以深入研究,以找寻夏 ...

  • 新发现天体运动的10个数学公式,将揭开引力的本质和宇宙起源?

    温馨提示:本文第一部分是内容概要,几分钟就可了解基本内容:第二部分是详解,有兴趣的读者看完第一部分后,可以选择继续深入细读. 以下为新发现的10个天体运动的数学原理,敬请全球学者帮助,共同论证与验证. ...

  • 好神奇!新发现细菌鞭毛上有个发动机状“马达”,每秒能转2400圈

    大多数人对细菌的世界都很不熟悉,因为它们都无法被人眼直接看到,但实际上在生物世界中,细菌域占据了相当大的一类,而且现实中几乎无处不在.其实很多细菌都有着十分神奇的能力,比如近日科学家们新发现在细菌的鞭 ...

  • 量子视角看水,竟有这些新发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水,可以称得上是最简单的分子,H₂O.这个简单的化学式,在搞物理的人眼里却蕴含着太多的谜题. 为什么热水可以比冷水更快结成冰? 为什么4摄氏度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注:按照一般物理 ...

  • 量子视角看水,竟有这些新发现!

    ◎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水,可以称得上是最简单的分子,H₂O.这个简单的化学式,在搞物理的人眼里却蕴含着太多的谜题. 为什么热水可以比冷水更快结成冰? 为什么4摄氏度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注:按照一般 ...

  • 99岁国医新发现!!60岁后,不做这件事才长寿,人人都能复制!

    奇山异景 今天 99岁的国家级名中医陈彤云,出生于北京医学世家,许多见过她的人都会吓一跳,99岁了竟然还有少女般细腻的肌肤,白里透红!!她集美丽.健康.长寿于一身,被称为"中国活神仙&quo ...

  • “贪吃”正在害死你!一个震惊世界的医学新发现!

    长命功夫长命做,长命豆腐长命磨.在所有爱的表达中,劝你"多吃点",很可能是最不好的一种. 南方人比北方人长命,广东人最长命 曾有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出自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 ...

  • 为心律失常防治带来新理念!同济大学陈义汉院士团队又有新发现

    心电活动驱动心脏收缩,心电活动的紊乱可以导致多种多样的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正常情况下,人类个体的每一次心跳均由心脏起搏细胞释放的电脉冲所触发.起搏细胞可以比作心脏跳动的指令策源地或者控制中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