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80%的心脑血管疾病可预防,做好4件事保护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以及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是一种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具有很高的患病率以及致残、致死率,在所有疾病的死因中排名第一。在我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问题日益突出。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80%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可预防的,保证良好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有哪些?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长期久坐、经常熬夜、抽烟酗酒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对血管造成损伤,比如长期久坐不动可导致肥胖,进一步导致血脂上升,从而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比如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导致动脉收缩,加剧血液高凝状态,损伤血管内皮,从而导致动脉硬化。

应对的方法也非常简单,戒烟戒酒(相关数据显示戒烟戒酒一年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可降低一半),早睡早起,再加上每周3~5次有氧运动,每次半个小时以上,坚持下去,能够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比如高盐、高糖、高脂饮食习惯,这三个饮食习惯很容易诱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而这三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不论是预防三高还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都应该远离“三高”饮食,尽量做到低脂、低盐、低糖饮食,正常情况下饱和脂肪控制在每日总热量10%以内,每天烹调用油不超过25~30克,盐的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糖(食物中的添加糖)的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内。

除此之外,烹调食物尽量选择蒸、煮、炖等方式,尽量少煎、炸、炒,多食用蔬菜水果,多食用谷物粗粮,这些食物都有利于血管健康,日常饮水也很重要,尽量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

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心脑血管疾病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现在研究数据显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暴躁等负面情绪当中,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减压,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及精神状态,必要时可以选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

坚持体检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比如高血压、血液粘稠、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抽烟酗酒等等,而对于这些高危人群一定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及时了解自己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定期体检能够提早发现早期病变,进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出现胸闷、气促、头痛、恶心等症状表现,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因为这些症状很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先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