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中国文化中的黄与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二)

中国的人文初祖为「黄帝」,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为「黄土高原」,中华民族的摇篮为「黄河」,炎黄之孙的肤色为「黄皮肤」,黄色自古以来就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我们中国人对于黄色当然有着非常浓烈的情感。

首先我们的肌肤是黄色的,脚底下的土地是黄色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农耕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的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生活的常态。

这种文明的特质决定了我们「尊土」的品格,重农业是历朝历代遵循的政治原则,在阴阳五行学说里,「土」的代表色就是黄色。

在易中天的《中华史》当中,他将蓝色概括为西方海洋工业文明,绿色为伊斯兰游牧商业文明,黄色则是中华农耕文明。

这样的比喻确实有着一定的道理。

闻一多也曾经在他的《色彩》中写道「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

这说明了在20世纪以后,对于黄色崇拜仍然没有消失。

在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出于对「周礼」的维护,把黑、红、青、白、黄定为「正色」、「上色」,并把五色与仁、义、理、智、信结合,运用于「礼」的形式中。

皇帝穿的龙袍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大多都是黄色的,特别是在唐代、清代,虽然在其它朝代,也有很多别的颜色,比如说红色、黑色、青色等等。

龙袍的颜色,其实跟阴阳五行说有关。

五行当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金、木、水、火、土了。

每一种属性还分别代表着一种五行之德。

东方为木,色青;

南方为火,色赤;

西方为金,色白;

北方为水,色黑;

中央为土,色黄。

古代的皇帝非常迷信这套说法,因此每个朝代对应一个五行之德,比如说:

夏朝是木德,色青;

商朝是金德,色白,商克夏,即金克木;

周朝是火德,色赤,周克商,即火克金;

秦朝是水德,色黑,秦灭周,即水克火。

而龙袍的颜色,往往就是通过这「五行之德」的学说确立。

自从秦朝开始,对于颜色就变得非常讲究了,秦始皇非常信奉五行之术,他认为秦国是以水克火取代周朝的,所以秦国人很崇尚黑色。

大秦帝国的王室和秦国锐士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黑色。

西汉初期延续了秦朝的旧制度,崇尚黑色。

可是到了汉文帝的时候,他突然想起来似乎应该要重新定义本朝的五行之德,既然前朝秦崇尚水,那么本朝自然就是土德了,因为木克水。

于是汉朝开始崇尚黄色,汉文帝的龙袍也就随之改成了黄色。

在这之后的龙袍颜色,还是进行了好多番的更改。

而黄色龙袍的大流行是从隋唐开始的。

▲李世民

到了隋文帝的时候,中华大地经过了几百年的战乱才又重新回到大一统的时代,所以皇帝们就习惯性以土为德,因为土居中央,掌管大地,土尚黄。

从那以后,黄色就成为了主打色。

而且,从唐高祖开始,下了一道命令,除了皇族,其他人都不得身着黄服。

至此,黄色服饰就和老百姓彻底绝缘了。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时,诸将给他披上黄袍,便代表拥立为帝,成为一国之君,可见当时对黄色的重视。 

明清两朝,北京成为首府,黄色更成为皇家专用色彩,平民百姓不得以黄色为衣。

「九五之尊」的皇帝,穿「黄袍」,坐的御车叫「黄屋」,走的路叫「黄道」,出巡用「黄旗」,包扎官印用黄色织物,故黄色引伸为权力的象征。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在红墙黄瓦的建筑中居住,百姓的建筑只能是青砖青瓦。

登临北京景山俯瞰故宫,一片黄色琉璃瓦屋顶,宫殿前后安置的鎏金大铜缸、铜兽与之交相辉映,灿烂之极,至高无上。  

实际上,对黄色的尊崇还与佛教有关。

黄色为佛家常用之色,佛体被称之为「金身」,寺庙也是用黄色,称之为「金刹」,僧袍等一切装饰色都采用黄色,佛像也以鎏金、漆金为贵。

因此黄色自古被认为是天上的颜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代表着至高的众神,皇帝之所以能够得天下、治天下是「天」授予其的权力。

皇帝虽贵为一国之君,但他只不过是「天子」,他不是天,他上面还有「天」来约束他,也就是说皇帝是有道德约束的,这种天道的约束,就是神权高于王权。

他必须「奉天承运」,也就是秉承天意治理人事,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这样才是「有道明君」

黄色被历代帝王所用,代表了君权神授,无比神圣与尊贵。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