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浙江百姓看病就医有了这些新变化!

  1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浙江专场)。“十三五”期间,浙江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高水平健康浙江建设全面推进。第一时间启动健康浙江26个专项行动,率先把区域健康发展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持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接近或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强化政府数字化转型,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医保)卡实现“两卡融合”,县级以上医院“看病不用卡,只需一个码”,实现出生证、户口本、医保卡“多证一起办、一次都不跑”,省互联网医院在线服务超1800万人次,卫生健康创新力竞争力全面提高。

发布会现场

资源扩容,重心下移

  聚力打造医学高峰。“十三五”期间,浙江布局建设1个国家医学中心、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运行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以这些中心为重点、以大型三甲医院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全省优质医疗资源扩充和扩容。目前全省国家级医学人才达到285名,全国百强学科数增加到212个,有51个专科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全省54家城市三级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县级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08家县级医院、1063家乡镇卫生院整合成161家医共体,全部由二甲以上医院牵头,打破原有层级分割,实行扁平化管理和垂直化运行,平均每天有将近5000名县级医院医生在乡镇卫生院进行定期排班工作,基层服务能力大大提升。2019年乡镇卫生院门急诊、出院人次分别增长12.4%和11.3%,170家卫生院恢复或新开展一二类手术。2020年前9个月,县级医共体向下转诊达到17.9万次,平均每个县级医院向乡镇卫生院下转1100多人次,解决了下转上易、上转下难的瓶颈问题。11个设区市全部纳入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区、街道层级清晰、功能整合的一体化运行模式有效构建。2015年到2019年,县域就诊率、基层首诊率分别从82.1%、49.9%提高到88.3%、52.7%,有序就医格局加快形成。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通过省、市三级医院的技术下沉和管理下沉,县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实现从城市医院强到县级医院强的发展。

向“看病难”“看病烦”持续发力

  浙江紧盯群众看病就医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难点,启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2018年首次推出了“看病少跑腿、检查少排队”等十大举措,入选全国医改十大新举措。2019年又推出新十大举措,做法由中央深改办专门刊发。今年又提出完善公共场所服务支持措施,持续推动就医体验大提升。城市医院高峰时段排队平均时间缩短三分之二,分时段就诊预约控制在30分钟以内,平均住院日从8.6天下降到6.9天。

  常态化推进民生实事,每年推出一批健康惠民新项目纳入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例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托位建设、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等民生项目都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也收获了群众的良好口碑。今年浙江对高危人群进行大肠癌筛查,共筛查12.5万人,不仅救治了1000多名患者,还挽救了有可能罹患大病重病的5.5万个家庭,项目可为医保节约费用28亿多元。

数字化改革带来更好就医体验

  “十三五”期间,浙江作为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全面强化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实现“三减一升”,即减少重复办卡、减少重复排队、减少重复检查,提升管理水平。

  浙江建立省级统一预约挂号平台、互联网医院、集服务与监管于一体的省级互联网医院平台,涵盖“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药事”“互联网﹢护理”三大服务板块,共748家医疗机构。推进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医保)卡“两卡融合、一网通办”,让群众基于一个码就能获取全流程就医服务。在“浙里办”APP上开通国民医疗健康专区,整合全流程线上就医服务,汇聚生育登记、儿童免疫、健康证明等10余项便民服务。健康大数据更加开放和共享,目前省级医学检查检验报告信息共享平台已经覆盖到340家县级以上医院,实现了跨地域、跨机构的诊间报告提醒和调阅,并向患者提供实时查询服务。

  为方便群众,浙江推动“出生一件事”协同办理,整合卫生健康、公安、医保等部门多类事项,现在新生儿出生各种证明办理只需提供一份材料,平均3天内就可以全部办完,实现一次提交、多证联办、一站送达,目前已覆盖全省所有县级以上有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每年惠及40多万新生儿家庭。

  浙江实现了医院服务窗口从人工向自助机再向移动端的迈进,“互联网﹢医疗监管”实现了医疗过程实时智能全程监管,特别建立了省精密智控疫情防控智慧调度平台,健全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机制,推动多部门多层级协同联动和高效响应,对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中国人口报记者 王洋

来源:中国人口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