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倩影3:晚清民初天主教修女救死扶伤,珍贵老照片让你明白真正的医者仁心
晚清民初天主教修女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珍贵老照片
晚清民初时期,政权更迭,军阀混战,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再加上灾荒频繁,百姓苦不堪言。广大的底层大众有许多病患者救治无门,天主教会本着医者仁心的宗旨,广开诊所,开展慈善事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一位修女救助一个无助的残疾伤者
医疗活动一直是欧洲天主教会借以在社会中传播信仰的重要手段。因此,晚清以后,天主教各修会陆续在中国各地兴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医院及诊所,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而广大修女们当然义不容辞活动在第一线。
抗日战争时期,一位修女为一位负伤抗日战士包扎伤口。
汕头的天主教修女在为一名贫苦伤者包扎伤口及敷药。
在山东,光绪三十一年(1905),天主教圣言会在青岛建起了一座专门收治穷苦百姓的医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圣言会在兖州府又开办了一所小型的医院。在整个鲁南教区1942年,仅仅圣言会就开办有15所医院,医治了患有各类疾病的患者2193人。医疗诊所达五六十所之多,仅1930年便医治了294701万人。
教会的眼科医院为患者检查治疗
据民国年间天主教神父徐宗泽的统计,1934年间全国各地由天主教会创办的施医所已有744所。
修女深入基层察看疫情
同治元年(1862)夏,天津霍乱流行,每天约有400人丧生。在遣使会法籍主教孟振生( Joseph Martial Mouly)的安排下,5位仁爱会修女在当地开设诊所,向病人发放补力药酒、樟脑酒和芥子面等,以代替尚未运到的药品,获得了一定的疗效。
修女为一位儿童皮肤病患者涂药
河北地区,同治三年(1864)时,仁爱会在天津修建了一所医院、一所诊疗所,为患病者提供医疗服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天主教会在崇礼县西湾子村设立了诊疗所,不久就扩大为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西湾子教区公教医院。医院的医务人员基本上是仁爱会的修女。
修女为一位妇女伤残者包扎
同治十年(1871)间,耶稣会又在上海老天主堂附近修建了一座医院,专门救治那些从外地来上海谋生而感染了高烧或霍乱,陷入困境的穷苦病人。此外,耶稣会还在南门外教士公墓圣墓堂附近修建了一所专门收治乞丐的医院。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天主教会又在上海设立了广慈医院,救治贫苦病人。
修女在检查一位患耳病的小儿患者
陕西咸阳地方,光绪二十五年(1899),天主教玛利亚方济各修女会进入三原地方活动,在修建教堂的同时,也开设了一座“玫瑰医院”。汉中地方,光绪十二年(1886)天主教会也在城中修建了一座医院,借以服务民众,传播信仰。
修女到贫苦乡村为基层群众义诊
天主教在各地开办的诊所往往因为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而受到欢迎。
修女把患残疾的流浪儿带回救治
安徽池州地方,光绪三十四年(1908),天主教会在石台开办了天主堂施药所向教内外贫民施医舍药。
这位孤苦伶仃骨瘦如柴的残疾人,终于遇到了一位向他伸出救援之手的修女
芜湖地方,天主教自光绪十三年(1887)在当地鹤儿山建立住院及女校后,即由两名献堂会的修女一面管理女校,一面开展施诊工作。由于献堂会的修女们大多学过一般的医疗知识,因此可以一边传教,一边诊治病人。
修女救助受灾的妇女儿童
道光末年江南大水灾期间,曾经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行传染病,天主教会也投入到抗击疾疫,救助病人的活动,一些天主教传教士和修女因此染病身亡。
湖南长沙地方,光绪三十二年(1906),6位意大利玛利亚方济各修女会的修女进入这里传教。她们首先窜街走巷为病人送药施诊,到了宣统三年(1911),就在长沙北门外彭家井天主堂内开设了一处小型诊所。这个诊所后来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一座公教医院。
灾荒引发瘟疫,贫苦妇女纷纷投奔修女
由仁爱会修女在天津开办的一所诊疗所,在同治七年(1868)至同治八年(1869)年间,就医治过多达48000人次的病人。
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使修女的工作辛苦而繁重
1938年,广西梧州教区,美国天主教传教会的修女负责管理的“施药所”。每月他们都要向3千多名病人诊病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