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倩影九:安国教区与德来会妹妹们的民国记忆,这些珍贵老照片很少有人见过

这是一个赏心悦目、与众不同的公众号

历史倩影九:安国德来会妹妹们的民国记忆

一,天主教安国教区是中国第一批6个国籍教区中教友人数较多的一个。

安国教堂

1923年,教廷从保定教区划出一部分辖区,成立蠡县监牧区,主教座堂设在蠡县高家庄。首任主教孙德祯。

1926年10月28日中国首批六位主教在罗马祝圣,标志着中国国籍教区及圣统治的建立,曾为此事奋斗25年,并因此而被充军回欧的雷鸣远神父喜极而泣。

孙德祯主教,是教宗首次亲自祝圣的中国六位主教之一。主教圣名默尔爵,北京人,1869年11月19日生,十三岁入小修院修道 。1897年1月24日晋铎,赴天津、盐山等地传教。1899年1月24日入遣使会,发愿后,在北京小修院教授拉丁文达十二年之久。

教会的少年在教堂排练
孙德祯主教1912年被委任为京兆牛房村本堂神父。1924年4月15日,教宗诏令成立蠡县宗座监牧区,即现在的安国教区(辖蠡县、博野、高阳一部分、安国、束鹿、深泽以及任丘一部分。)

教宗委任孙主教为蠡县监牧,1926年6月1日,教宗见其两年来传教成绩卓著,特发电令擢升为主教。十三天后蠡县监牧区升格为宗座代牧区,6月24日教宗诏书颁布任命孙主教为蠡县代牧,领衔爱思朋教区主教。

孙主教在安国县城西关购买土地,兴建主教公署及 小修道院。又委托雷鸣远神父创办了2个修会: 真福院( 耀汉小兄弟会)和对面的“ 德来小妹妹会院”。

民国时期安国天主教老教堂日常生活老照片

1927年孙主教力请雷鸣远神父与自己一起回教区工作,还帮助他获得了中国国籍。
后来雷神父在孙主教的委托下建立了小修院,成立了强民完全小学及女子师范学校。1928年建立了耀汉小兄弟会,为中国本地男修会的成立开了先河。

1929年7月15日经罗马教廷批准,孙主教将教区总堂迁往安国县城西关,并购置土地150顷,开始营建主教座堂、主教公署、小修院、学校、真福院(耀汉小兄弟会院)、德来女修院及其它住房,自此蠡县代牧区更名安国代牧区。

在同为遣使会士的孙德祯主教邀请下,雷鸣远又回到了第二故乡中国,服务于孙主教的安国教区,很快他们发现传教师资的短缺,而在讨论过程中,传教师资训练所的计划变成了成力修会的宏图。

二,安国德来小妹妹会的修女们

德来小妹妹会宗旨:苦修成圣,荣主救人,是德来小妹妹会的宗旨。

其实在罗马受祝圣后,孙主教即与雷神父谈起在教区修女会的重要,雷神父返华后,接受孙主教委托,在保定若瑟会协助下很快就收纳许多望会者。

民国时期天主教在安国修院建筑老照片

雷神父精通中国的四书五经。孔子在《论语》中说“修文德以来之”雷神父采取了“德”与“来”合并做了圣女小德肋撒的中文译名,并将该句做为本会的标志。

民国时期的德来院旧址

安国德来小妹妹会由原比利时籍后加入中国天津籍的遣使会会士雷鸣远神父于1929年创建于安国。奉圣女小德兰为主保,中华殉道圣人为次主保。

1929年10月3日,首批16位望会生进入初学,以后圣召源源不断。到了1939年,在教区之外工作的入会妹妹就突破了50人,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陕西、山东、山西、四川、江苏等地。

小妹妹除了进行严格的时辰祈祷外,她们的工作还有刺绣、纺织等手工,以及各地的诊所、婴孩院、学校,还有最不能忘记的传教。

德来会既以苦修传教为职志,所以小妹妹们的生活,必须符合这高尚的理想。小妹妹应努力度祈祷的生活。视“神工高于一切”。

学习纺纱技能的女孩

德来会是国籍修会,一切设施都要以不违背中国的良好风俗习尚为原则。

练习织布的女孩。

雷神父根据教会在各地“形式地方化,精神福音化”的一贯作风,希望德来会的全部生活尽量保持并发扬我国的固有文化。

德来小妹妹会修女们在洗衣房工作

小妹妹们的生活要力求符合福音精神,接近大众生活,以本地平民生活为标准,注意清洁、纪律、卫生。

会友彼此称呼妹妹,称院长为大妹妹,会长为家长,会院为“家”。所有小妹妹待遇一律平等,不因职务或教育的不同而分阶级。

另外,雷神父也应邀派遣了几位妹妹协助山东阳谷、山西洪洞成立了中华圣母修女会和圣母无玷圣心修女会。

德来院小妹妹修女收养的孤儿

全牺牲、真爱人、常喜乐为本会独特的基本精神。小妹妹当具备高尚的宏愿、创大业的、彻底的奉行福音生活。

抗日战争爆发后,德来小妹妹会有5位妹妹也参加了雷神父组建的野战医院,作随军护士,其中两位妹妹牺牲于前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