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元璋开始统一江南

我们昨天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被俘,解往应天后自尽。关于张士诚的死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张士诚到了应天府后,朱元璋问话,他不搭理;李善长问他,他则破口谩骂。最后朱元璋命手下卫士以乱棍打死张士诚。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建立了大明王朝后,苏州百姓仍思念并谈论着张士诚的恩泽。所以在吴语中有一词叫“讲张”,就是聊天的意思。“挂天灯”也作为一种节庆习俗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据说,当年张士诚从常州败退,沿途百姓怕“子弟兵”迷路,便在路边树立起一根根木棒,挂上灯笼,形似现在的路灯,取名“天灯”。

张士诚当年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江浙地区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让在战乱和饥荒中曾经举家迁往外地的流民纷纷重返家园。据说,朱元璋占领平江后,听当地人谈到张士诚。几乎人人都感恩张士诚没有死守城池,而是投降了朱元璋,不致生灵涂炭。张士诚尽管获得江浙民众发自内心的支持和拥戴,但他并没有笑到最后。那么,深得民心的张士诚为何最终失败?朱元璋有过解释。两个字:“器小。”朱元璋曾经说:“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无独有偶,《明史》也有类似评论:“士诚为人,外迟重寡言,似有器量,而实无远图。”张士诚生于江浙,起于江浙,他打下了平江后,不思进取,再无作为。偶尔心情好,就在周边攻打一两个城池。打得下来固然好,打不下来也没啥损失。就在张士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时,他的敌人在做什么?朱元璋在攻城略地,陈友谅在攻城略地。而当朱元璋与陈友谅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张士诚竟然在旁边作壁上观,企图“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不幸的是,朱元璋在解决了陈友谅后就开始冲着张士诚而来。假如张士诚在朱元璋攻打陈友谅时,能够趁机直捣兵力空虚的南京,哪有朱元璋一支独大的机会?

就在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时,元军为什么不乘机出兵灭了起义军呢?那么元朝廷这个时间在做什么呢?元朝廷的内部的矛盾开始“大爆发”。内乱的根源在于元惠宗妥懽帖睦尔杀了丞相脱脱后,宠信哈麻,把朝政扔给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结果奇皇后和太子的野心开始大了起来,想让元惠宗让位。元惠宗知道后,父子就产生了矛盾。在元军前线的两位大将,一个孛罗帖木儿,支持元惠宗,另外一个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支持皇太子。还有陕西的张良弼和李思齐也因为内乱不和,于是,元军开始了互相攻伐,自我消耗。元朝廷甚至一度分裂为两个朝廷,直到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闰月,元惠宗派人刺杀孛罗帖木儿,才与太子、王保保和解。而此时,鄱阳湖之战不仅打完了,而且朱元璋准备攻打张士诚。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方国珍是元朝末年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是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一家五个兄弟全部是靠海贩盐为生,这样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可以勉强的谋生活,一家老小,过着相对平稳淡泊的日子。元至正八年(1348年),有一个名叫蔡乱头的人,在海上打劫财物,官府派兵追捕他。方国珍的仇家便告发他通寇,方国珍杀死仇家,与其兄方国璋、其弟方国瑛、方国珉逃亡海上,聚集数千人,为了活命举起了反抗元朝的大旗,走上了起义之路。

元朝以孛罗帖木儿为行省左丞,督军前往征讨,兵败被捉。元朝只得派大司农达识帖睦迩再次招降他。方国珍心中疑惧,重新反叛,诱杀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华,逃亡入海。后来派人潜至京城,贿赂朝中权贵,允许他投降,授为徽州路治中。方国珍拒不听命,率军攻陷台州,焚烧江苏太仓。元朝又以海道漕运万户之职招降他,方国珍这才投降,并接受这一官职。不久进升行省参政,派兵进攻张士诚,张士诚派遣将领在昆山抵御。方国珍七战七捷,直到张士诚也投降元朝,才停战退兵。因为这样,百姓都羡慕当强盗,跟随方国珍的人日益增多。元朝失去江、淮后,只得凭借方国珍的船只使海运畅通,便又以官爵笼络他,这样海运无事。有一个名叫张子善的人,喜爱纵横之术,劝说方国珍率军溯江而上,窥视江东,北夺青、徐、辽海。方国珍回答说:“我还没有这么大的志向。”然后谢之离去。

后来朱元璋的势力大快速发展起来,方国珍和朱元璋无可避免的对上了。朱元璋攻取婺州后,派主簿蔡元刚出使庆元。方国珍派使者给朱元璋送信,并奉献黄金五十斤,白金五十斤,有花纹的丝织品一百匹。朱元璋又派镇抚孙养浩回访他。方国珍请求进献温、台、庆元三郡,并派次子方关作为人质。朱元璋写信告诫方国珍说:“我开始认为你是识时务的豪杰,这才命你专制一方。你却居心叵测,想探听我的虚实便派你儿子来,想推却所封官爵则自称年老有病。历来聪明者可转败为功,贤能者可因祸得福,你好好想想吧。”方国珍收到朱元璋的信,竟然不打开看。朱元璋又写信劝说道:“福基于至诚之心,祸生于反复无常,隗嚣、公孙述两人就可作为前车之鉴。大军一出,就不再是用空话可以解救的了。”方国珍技穷了,又装出一副惊慌害怕的样子来谢罪,并进献一匹鞍上饰有黄金宝物的马,朱元璋又没有接受。几番对峙后,方国珍意识到自己坚持对抗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方国珍索性向朱元璋投降了。

(0)

相关推荐

  • 张士诚攻打小明王,朱元璋带徐达、常遇春驰援,陈友谅趁机攻洪都

    张士诚攻打小明王,朱元璋带徐达.常遇春驰援,陈友谅趁机攻洪都

  • 朱元璋与方国珍之间早期的微妙关系

    在徐达围攻张士诚的都城平江已经胜利在望的情况下,吴元年(公元1367年)九月初一,朱元璋派朱亮祖率领浙江.衢州.金华等卫的骑兵.步兵.水军征讨方国珍. 方国珍是台州黄岩人,以航海晒盐为生,元至正八年( ...

  • 康茂才:在朱元璋危难时忠心不二,诈降陈友谅,被追封蕲国公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陈友谅攻克天平路后,大举东下,与张士诚相约一起进兵应天府,朱元璋遭遇起兵以来的最大危机. 应天府人心惶惶,朱元璋的不少部将慌了神,有人建议退到钟山,另作打算,甚至有人建议 ...

  • 明朝那些事之,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将

    大明朝开国,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朱由检国祚276年,离不开文臣武将的付出,而太祖能夺取元朝的天下却离不开我们今天讲的主角-----淮西二十四将. 就像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一朝 ...

  • 构筑应天府的安全网后,朱元璋为什么首先进兵刘伯温所在的浙东?

    朱元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应天府周围的镇江.广德.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徽州.池州.扬州等战略要地悉数攻下,一方面拱卫应天府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为日后向外扩展打下根基. 对于元末农民起义军而言, ...

  • 元朝帝王世系

    元朝帝王世系

  • 历史故事——朱元璋与南京盐水鸭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朱元璋在世期间,不仅留下洞林寺.庐山竹林寺.观星楼.南京花牌楼.南京老城南.皇帝井.品蟹亭.明功臣墓这些历史遗迹.还留 ...

  • 历史故事——朱元璋逐渐成为起义军统帅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刘福通等人起兵造反攻打进入颍州,而韩山童却被元朝官吏拘捕处死.韩林儿与其母杨氏则逃至武安山中.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到处寻找韩林儿,最后在砀山夹河找到了他, ...

  • 历史故事——朱元璋攻占集庆

    我们上周说到,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军渡江.当时,康茂才屯驻采石,扼守长江.朱元璋便派军攻打,但都被康茂才击退.后来,常遇春将康茂才诱出,以伏兵将其部下精锐尽数歼灭.康茂才聚集残军,又在天 ...

  • 历史故事——朱元璋与张士诚开始相互吞并

    朱元璋攻下集庆后,就派遣杨宪向张士诚传达友好的意思.杨宪,本名杨毕,是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在朱元璋攻克集庆(今南京市)后,他投奔朱元璋.深得赏识居幕府.掌文书.朱元璋在给张士诚的信中写道:&qu ...

  • 历史故事——朱元璋大败陈友谅于龙湾

    1360年(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攻陷太平(今安徽当涂),又打算联合张士诚,合攻应天(今江苏南京).昨天我们说到,面对陈友谅强悍的大军,朱元璋百番思量之下,决定在龙湾这个地方迎战陈友谅的军队,龙湾这个地 ...

  • 历史故事——朱元璋平定福建陈友定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朱亮祖率数万军队攻破天台.台州,打得方国珍之弟方国瑛大败而逃.他追击至黄岩,降服守将哈儿鲁,夺取仙居等县.而后,朱亮祖又连 ...

  • 历史故事——朱元璋称帝后开始北伐

    我们昨天说到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二十九日,元惠宗下诏让孛罗帖木儿即刻入宫.孛罗帖木儿入宫时,元惠宗躲在密室内,让杀手徐士等人埋伏于宫门,于是孛罗帖木儿被刺杀于延春阁李树之下.刺杀成后,徐士等 ...

  • 历史故事——朱元璋继续进行北伐

    我们说到李文忠打进应昌,活捉了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皇后.妃子.宫女.皇子买的里八剌等,与朝廷的大官.卫兵,还缴获了十五颗宋元两朝的玉玺与金印.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向着和林(今蒙古国中部鄂尔浑河上游)的方 ...

  • 历史故事——朱元璋打算招降王保保

    我们上周说到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的派徐达为主帅的第二次北伐,虽然可谓是深入两千余里的历史壮举,然而此役不但损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也折损了数万大明的精锐之师,这让朱元璋有了一个解不开的心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