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泥土的芬芳?
今天看搜狐新闻,福州有所小学安排六年级学生值日打扫厕所,遭到个别家长投诉抗议,说是每次扫厕所孩子都恶心的呕吐,上学是为了学知识,绝不是扫厕所。双方的道理无心点评,却让我回想起小时候掏厕所的经历。
年过半百的人应该都很熟悉那句名言:没有大粪臭,就没有五谷香。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以及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都是写进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青年学生把毛主席的教导当圣旨一样遵从,所以那个年代从未见过公开嫌弃打扫厕所卫生脏和累的。我读小学时扫厕所是非常轻松的任务,最艰巨的是掏大粪,以今人的观点看应该比扫厕所恶心百倍。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化肥还是稀罕物,农民种地主要还是用农家肥。所谓农家肥就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粪便,但是粪便和尿液不能直接置于农作物的根部,这样会把农作物烧死,必须搅拌上大约两倍的泥土,在地里沤上一段时间,等待发酵后把粪土摊开打散,在离植物根部一段距离的地方梨出一溜槽,把粪土撒匀,再用梨出的浮土掩埋。那些外出旅游在田边唱山歌的人对着农作物喷洒,还以为是无偿施肥,其实是无知的错误举动。
农村的猪粪鸡粪人粪都是宝,家家都看护的紧,因为真有偷粪的人。由于农家肥总量有限,于是在城市里经常可以看见郊区农民的掏粪车,就是马车上放一个大桶,像小型汽油罐一样,一两位农民坐在粪桶上赶车,遇到厕所就绕到后边粪池,用大勺子舀到小桶里,再倒入车上的粪桶,周围百米方圆都能闻到搅动粪池溢出的酱香味。曾经不止一次看到,农民坐到粪桶顶上赶着马车,就在褴褛的衣服上蹭蹭手掌,手背上的污点都不屑于擦拭,从怀中掏出窝头就大口的吃起来,当时心里真的很敬佩:看,这就是可爱的劳动人民,为了让城里人有粮食吃,他们多么辛劳,完全不怕脏不怕累。
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农民的艰辛,了解粮食来之不易,大约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的两年时间里,每学期每人都要交一筐大粪,那时候家家都养的有鸡,我还养了两只小白兔,但是鸡窝、兔窝的粪不多,还要去公共厕所去掏粪,由于没有专用工具,站在则所后边的粪池边还有点危险,所以只能从蹲坑里用棍子往外挑,再用铲子撒上土装筐,这是一件力气活,要使劲屏住呼吸才能取得一点点成绩,然后跑到厕所外深呼吸两口再回去干活。到了交粪的日子,大家从四面八方或抬或拎,经老师验货合格把大粪倒在学校的操场上,那场面蔚为壮观,几天后学校找汽车运往农村,而那种气息飘荡在校园中经久不息。同学中也有比较娇惯的,但没有人拒绝完成任务,也没有听说哪位家长替学生完成任务,更没有人到学校提抗议。反倒是同学们完成任务后都很自豪,再吃饭也觉得分外香了。
初中阶段深入工厂农村持续半个月以上的学工、学农等活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是我继童年糗事系列之后在青春主题系列要讲的故事。苦和乐原本就是相对的,能吃苦的人从来不觉得生活苦,就像耐得住寂寞方为不寂寞一样,今天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他是感觉不到甜的,这样的温室幼苗能够抵御恶略气候吗?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多的爱是有害的,可惜很多家长和孩子都不明白。
五十多岁的人似乎已被时代淘汰出局,有些事真的看不懂,比如有人把宠物当孩子养,也有人把孩子当宠物养。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