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里偶遇“虫工降雨”自然奇观
《林海伦的博物学》
原创系列之一百十八
图文/林海伦
编辑/小山
6月17日,一个气温很高的下午,我在奉化区溪口镇的剡溪源的山上考察。下午6时许,我正准备下山回家,突然发现路边的一棵新生毛竹上下起了一场小雨。
明明是个大晴天,毛竹上怎么会下雨呢?抬头一看,原来那棵毛竹还没有长出多少叶片,而树冠上有数百只虫子聚集在枝条的节部附近吸食汁液,它们一边吸一边排出液滴,这些液滴成了“虫工降雨”的景观,毛竹下边的枝叶都是湿漉漉的一片。
仔细观察后,我发现它们都是同一种虫子,是半翅目昆虫沫蝉科的黄山疣胸沫蝉的成虫。它们每排出一滴液滴的时间是3-5秒不等。几百只虫子以如此快的速度实施“虫工降雨”,形成了一道罕见的自然奇观。
30多年来,我一直在宁波的野外行走,不管是雨天还是高温天,我都会出现在宁波的某处山上,但这样的景象是我见所未见的。于是,我拍摄了许多照片和小视频,便于大家一起来分享围观。
黄山疣胸沫蝉虽然不是什么珍稀物种,但日常看到的这种沫蝉的个体的确不多。我想,可能是因为当时气温较高,它们平时就是以吸食植物的汁液为生,高通量地边吸边拉植物的汁液就能为它们消暑。
在高温天气时,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许多种凤蝶的身上。比如碧凤蝶、蓝凤蝶、穹翠凤蝶等在高温时都会聚集在溪边的湿地吸水消暑。它们就是快速地吸取地上的凉水,然后从尾部以液滴方式排出。在此过程中能将体内的热量带走,它们的肠子就成了一根冷凝管,这显然不是为了解渴。
黄山疣胸沫蝉吸食嫩毛竹的汁液与凤蝶吸冷水的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妙。几百只沫蝉同时工作,迫使毛竹快速地从地下根部抽水上来,新上来的水分必定是凉凉的。植物体内的汁液又富含矿物质和其它营养成分。但以每3秒一滴的速度吸食然后排出,营养的吸收可能是来不及的,消暑降温应该是主要目的。
昆虫们有自己高效的信息传播途径,也有可能是这棵新生的毛竹出了些某种状况才被它们盯上。从理论上讲,大量地被虫子吸食过后,对植物的生长是很不利的,植物也会发生虚脱。我以后还会去跟踪观察这棵毛竹的生长状况。总之,这里边有许多的自然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索。
拍摄结束后,我使劲摇晃了几下那棵被蹂躏的毛竹,想为毛竹解个围。这时黄山疣胸沫蝉纷纷跳跃着飞开了。
我将几个黄山疣胸沫蝉的标本带回观察。它们的身体长约2cm,额头部犹如老寿星一般发达。它们的口器像根针管,额头部是它们吸食植物汁液的一个强有力的抽水泵,里边布满了肌肉组织。前翅翅底黑褐色,具棕红色的斑点,后翅较前翅稍短,且呈透明状。
沫蝉的若虫就是在植物嫩枝条上“吐”泡泡的小虫子,由此得名“沫蝉”。其实这些小泡沫是它们拉出来的具有粘性的小液滴的聚合体。它们就能躲在泡沫下边干坏事而不被天敌发现,泡沫成了它们最好的保护伞。
林海伦 2020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