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最冤的一句话:你变了,我们分手吧
今天我们来探索一下“变化”这个话题。
我发现在很多分手的感情里,有一个共同的临界点,就是“他变了。” 类似于:
他变得不在乎我了;
他回消息没有那么快了;
他不接我下班了。
这些临界点一旦出现了,关系就会开始急剧恶化,最终走向分手这个终点。
有一位来访者,微信找我提问:“老师,我们在一起半年,他变了。他没有刚开始那么在乎我了,以前是秒回我微信的,现在有时候都直接不回我的微信了。为什么会这样啊?”
其实,我看到来访者提问我这个问题时,第一个感受就像是,有个人在问我为什么人会变老一样。
这不是很正常的吗?他要是一直秒回你微信,我才觉得奇怪。
在我看来,【他变了】这个问题和【人会变老】这个情况是一样寻常的。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变心了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其实大家会觉得奇怪,是因为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客观规律,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会改变的。
你认为不变的东西,只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
可能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你们会恩爱,这个时候你们的情绪体验达到最高点。
然后过了三个月后,多巴胺消退,情绪体验开始落回正常值,他开始变得不那么恩爱了。这种情况是非常非常非常正常的,但是你却觉得不合理。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你错把巅峰当成了一种常态,而将常态当成了一种问题。
所有的关系都是处于动态变化当中,他可以一开始很爱你,也可以变得不爱你。
他可以一开始讨厌,也可以变得很喜欢你。
关系是由人来构成的,而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逐渐变得不一样。
你能说十八岁的你,和二十八岁的你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一样的吗?不可能的。
所以千万不要把一时的个人体验,当成是永恒的现状。
理解了这个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位来访者的案例。
我当时反问她:“如果你们刚认识的时候,他就是回微信不及时的话,现在的你,还会觉得这个行为有问题吗?”
她的回答是:“那不会。我会急,也是因为他现在跟之前不一样了。”
看到了吗?关键在于,他的行为,跟之前不一样了。
对她而言,两个人的关系之间应该保持着一种固有模式,并且这种模式是不能改变的。
就好像是,一对情侣,刚在一起的时候,习惯每晚睡觉前都要打电话聊天。
这个热恋期的甜蜜行为,逐渐变了一个固有模式,并且这个固有模式发展成了一种常态,常态是不能改变的。
可是一旦这个热恋期行为的有效期过了之后,回归平淡,这个时候就意味着固有模式被打破了。
这会让人觉得,这段关系就此崩塌了。
就好像前面案例中的那位来访者一样,从【秒回微信】到【不回微信】的转变,足以让她焦虑不安了。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人对变化本身的一种抵触心理。
为什么我们会那么抵触变化呢?
因为变化会带来恐惧。我们会在潜意识上觉得,如果改变了,这段关系就不是原来的关系了。这让我们害怕。
就好像,我们感情很好,所以天天聊天。
现在产生变化了,开始不怎么聊了,我们就会觉得,这肯定是感情不好。
这根本就不合理,聊天频率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判断感情好坏的标准了?
说到底,无非是过去的某个固定时刻让我们体验太好了,我们希望永远停留在那一刻。最后产生了害怕失去的念想。
天天聊天的亲密感,秒回微信的被在乎感,这些体验都太爽了,我希望一辈子都能这么体验下去。我希望这是我的感情常态。
这种对巅峰体验的渴望,让我们开始追求稳定的体验,而害怕变化的出现。
我们知道了变化是一种常态,可是我们又那么讨厌变化,那怎么办?
最有效的办法是去接纳变化,可是前面也说了,我们害怕,也讨厌变化。又怎么去接纳呢?
我们害怕是因为觉得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不好的东西。当知道了这个想法后,解决办法就出来了:
列出变化对你有利的一面,这样你就更容易去接受变化本身了。
举个例子:
一天打一次电话,到一天不打电话,是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对你不利,你不喜欢。
一天打一次电话,到一天打三次电话,也是一种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对你有利,你是喜欢的。
这就说明了,只要变化本身是对自己有利的,我们是更加容易去接受的。
但是变化本身是不能控制有利或者不利的,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角度。
就拿【一天打一次电话,到一天不打电话】这件事来举例子。
不利的角度是,联系少了,感情就容易变淡。
有利的角度是,接触时间少了,不会那么容易腻,久别胜新婚,有新鲜感。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角度,你的接受程度是不是也就不一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