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奇案:银车失窃,牵出捉鼠换粮的丑事,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明朝天启六年,北直隶肃宁县的知县叫鲍申颜,他是万历年间的进士,这些年一直在肃宁县做县丞。好不容易熬到前任知县病故,他得以顺利补缺,暂时署理肃宁县令一职。

鲍申颜,年近六旬,双鬓如霜,眼看就要告老还乡,都说得陇望蜀,他虽早已心生退意,可是摘掉“署理”两字,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县令,成了他最后的心愿。

寒窗苦读十余载,鱼跃龙门,为官一方,造福百姓。做县丞的这些年,鲍申颜还算清廉,做事勤勤恳恳,在百姓中,风评颇高,只是他当上县令之后就变了。

这都是因为鲍县令听信了幕僚王师爷的话,这王师爷只是个落榜的举人,前些年投奔到还是县丞的鲍申颜手下讨活干,因王师爷精通算术,于是县里一些账目都是他在打理,渐渐地成了鲍申颜的心腹。

王师爷善于揣摩心思,知道鲍申颜当上县令后,一直为如何去掉“署理”发愁。于是,他出了个主意,还有三个月就是司礼监魏掌印的生辰,鲍申颜作为魏掌印家乡的父母官,理应送一些“乡谊”进京祝贺他的生辰。

至于这“乡谊”自然是以土特产为由头,实则送的是银子。鲍县令起初还有些为难,这些年他为官清廉,仅靠俸禄养活一家老小都困难,哪里还有银子去送礼?

王师爷高深莫测说道:“我有个亲戚在魏掌印的府上做佣人,听说魏掌印平时爱吃鼠肉,每餐必吃。因此,我们不如向乡民赊账买些鼠,送去京城孝敬魏掌印,等他心情好,没准就将大人扶正了。”

于是,第二日,鲍县令就张贴告示,向全县乡民手里购买老鼠,以每只一文钱价格收购,只是银钱暂时不支付。待来年乡民交粮的时候,可以根据所交“老鼠”的重量,来抵扣相应是粮食。你抓得越多,交粮越少。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乡民觉得捉老鼠换粮食,这样来年就可以留下足够的口粮过日子。刚开始还没人相信,但是总有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紧接着乡民成群结队地去捕捉老鼠。

不到一个月,县里周边百里的老鼠都被抓光,导致很多乡民,将捉鼠当成了生计,田不耕,地不种,然后都跑去大山里捉鼠。

王师爷见老鼠都堆满了仓库,又请来县里几个烹饪大厨,将老鼠腌成肉干之后,将它装上了一车辆车,送往京城,鲍县令不放心将此事交给别人,便让王师爷亲自去送礼。

就这样,王师爷和马夫赵二牛,赶着马车进京。两人走走停停,行至上元县附近,突然下起了小雨。赵二牛恰好是上元县人,知道附近有处无人居住的荒宅,便提议去此处躲雨,王师爷立刻同意,两人驾着马车来到一处残墙断垣的院子前,此时天色已经傍晚。

王师爷让赵二牛套好马车,便径直走进屋子,四处都是结网的蛛丝。他挑了一块空地,在屋内找了些别人留下的干草,生了一堆火。两人热了下饼子,吃完便相继睡去。

翌日,王师爷被赵二牛的叫声惊醒。他立刻起身,赵二牛慌不择路地跑进来说:“王师爷,大事不好了,咱们的马车被盗了。”

王师爷穿好衣物,来到昨日套马车的地方,果见马车不翼而飞。他们两人在屋子前后找了几遍都没有发现马车踪影,更奇怪的是,昨夜下了一宿的雨,道路泥泞,要说马车被人盗走,最起码要有车轱辘离开的印子,可是屋子四处只有他们来时的脚印。

赵二牛蹲在地上怄气,嘴里咒骂偷马车的盗贼,忽然他发现在地上有一封信,捡起来后,立刻交给王师爷。王师爷接过信,只见信封上写有“转呈鲍县令亲启,旁人胆敢私自拆开,马车休想找回”。

眼看魏掌印的生辰马上到了,重新做一份腌好的鼠肉时间来不及,于是,王师爷只好忍住好奇心,没有动手拆开信来看。他立刻去上元县里租了一匹快马,亲自将信送回肃宁县。

鲍县令见王师爷去而复,并且满脸焦急,深知发生了大事,马上带王师爷来到书房。王师爷将荒宅发生的奇怪的事说了出来,并且将信放到桌上。

这些天鲍县令一直都心绪不宁,因为“捕鼠换粮”的事情,让他整宿睡不安稳。肃宁县是个中等县城,每年秋季有固定的粮食要交给朝廷。

鲍县令只所以敢用老鼠折换粮食,是因为他做县丞的时候,知道县衙库存还有一些陈年旧粮,可以用这些粮食去交给朝廷。

鲍县令原本是想,反正这些粮食都是前任县令贪墨下来的。此时,他正需要用钱的去贿赂魏掌印,那么等到明年收粮的时候,就拿这些旧粮交给朝廷。百姓补鼠换粮,就可以将新粮食留下,拿去别处卖钱,贴补家用,过上好日子。

这些库存的粮食,都是前任县令私自克扣下来的,这个秘密只有鲍知县知道,前任县令意外病故后,这些粮食就成了鲍县令的了。可是就在昨日,他再去粮仓的时候,库里竟然空空如也,没有剩下一粒米。

这个消息,鲍县令没有告诉一个人,此时的他,心中哪里还管鼠肉?他在为来年如何补粮发愁。他心中后悔道:“为了去掉署理两字,我犯了太大的罪责,被朝廷知道,全家都要受我连累。”

现在又遇上送礼车被盗,真是祸不单行,这让鲍县令有些焦头烂额。他挥手让王师爷退下,拆开信后,只见上面写了几行字:“欲知马车下落,今夜子时,独自一人,后山竹林相见。”

鲍县令来回看了好几遍信里的内容,他内心犹豫不决,本想找王师爷商量,可是想到马车就是在王师爷手中丢失的,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决定独自去见赴约。

子夜时分,鲍县令提着灯笼,独自来到后山。夜风徐徐,将两旁的灌木吹得哗哗响。不一会儿,鲍县令就来到了一片竹林,他举目四望,周围漆黑一片。

鲍县令不敢到处乱走,便坐在一处树桩上等待。就在他昏昏欲睡的时候,不远处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一顶两抬帆布小轿,不知何时停在了旁边。

更让人惊奇的是,轿子周围居然没有轿夫!片刻之后,轿帘被掀开,从里面走出来一个白衣女子,她蒙着面纱无法看清脸,女子身材婀娜多姿,鲍县令心中感叹,再年轻十岁,一定会把持不住。

女子未等鲍县令说话,便抢先说道:“让鲍大人久等了。”女子自称姓苏叫小小,鲍县令沉吟道:“你既然知晓我的身份,为何胆敢盗窃马车?”

苏小小说道:“我这是在救你,你却不知好歹责怪我。”鲍县令有些生气道:“我乃是朝廷命官,为何需要你救?”

苏小小叹息一声说道:“实不相瞒,我其实不是人,而是本地的鼠仙。大人为了升官,唆使百姓在县内补鼠,致使我鼠族遭到灭顶之灾,这件事已经传到鼠王耳里,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派遣大军来肃宁,到时候一场“鼠疫”横祸,大人为了一己之私,罔顾治下的百姓,您忍心吗?”

鲍县令噗呲笑道:“你这女娃休要欺瞒老夫,快把马车还给我,我念你初犯,就不处罚你。”

苏小小见鲍县令不信,她摘下面纱,露出“鼠脸”,鲍县令定睛一看,差点吓昏过去,他极力扶住旁边的竹子,战战兢兢说道:“你真是鼠仙!今夜见我所为何事?”

苏小小重新戴起面纱,说道:“我深知大人是好官,只是一时起了贪念,我不忍心肃宁的百姓,因你的过失,无故丧命。所以,特来告诉你,鼠王不日就要来散播“鼠疫”,想给你一个机会弥补错误。”

鲍县令年轻时见过鼠疫,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没想到因他的过失,要让百姓遭此劫难,鲍县令连忙问道:“苏仙子,有何办法救治下百姓?只要能救人,我愿意以死谢罪。”

苏小小很满意鲍县令的态度,她说道:“鼠王最怕狸猫,只要在县城门口放上一只狸猫,并让城内百姓,疏通明沟,清理淤泥,保持干净,这鼠疫自然无法进城。”

鲍县令连忙记下,苏小小还说道:“百姓所捕的老鼠,都要将它们焚烧后就地掩埋,免得疫病传染。你要保证,从此以后再也不去捕鼠,安心做一个好县令,我会设法帮你阻拦鼠王。”

鲍县令都一一答应下来,苏小小就要离开的时候,鲍县令突然问道:“苏仙子,粮仓的屯放的粮食也是你拿走的吗?”苏小小沉吟说道:“你的粮仓是被王师爷搬空的,他已经将粮食卖掉换成银子,又哄骗你去捕鼠,就是为了去京城攀上魏掌印的关系。”

鲍县令问这是为何?苏小小说:“王师爷有一个侄子是去年的进士,一直没有授官,想通过魏掌印的关系,将你换下,让他侄子做肃宁县令。”

鲍县令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黄雀”竟是王师爷!鲍县令回到县衙以后,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他找到王师爷,声情并茂的感谢他一路辛苦,给他放了一个月的假,又奖励王师爷五十两银子。

另一边,鲍县令让人在城门口养了一只狸猫,并且组织衙役督促百姓做好门前的卫生,重点清理露天垃圾和明沟,还把堵塞多年的水渠也疏通了。

紧接着,鲍县令废除捕鼠令,让百姓回到田地里。做完这一切之后,他写了一封信到按察司举报前任县令贪墨粮食,告发王师爷借前县令病故之际,私吞这笔粮食。

就在鲍县令紧锣密鼓的处理案子时,这天夜里,城外树林里来了一群黑影,为首的黑影正是鼠王,它青面獠牙,身材魁梧,周围的鼠将纷纷请战,希望攻打肃宁城。可是门口有一只警惕的狸猫,让它们寸步难行。

就在这时,一团白影从天而降,苏小小显出真身对鼠王说道:“爹,我不许你伤害这里的百姓,他们正安居乐业,生活幸福,你不可以破坏这份美好。”

鼠王苦着脸说道:“乖孩子,我这不是为了替你出头吗?”苏小小生气道:“鼠族确实有些过分,吃人余粮,传播疾病,如果我们都和平相处,自然人鼠不会大动干戈。”

苏小小又说:“县令是个好官,我与他沟通过,他保证以后不会伤害鼠族,但是我们鼠族也不可以再去偷粮,我大道可期,不希望两族发生流血。”

鼠王偏爱女儿,见她心意已决,不忍心让女儿难过,便将鼠军撤走,可是所过之县还是有部分民众得了鼠疫,还都是可控范围。

转眼到了崇祯二年,魏掌印被新皇帝处斩,王师爷送礼的拜帖被御史发现,恰好又收到按察司关于王师爷滥用职权的处罚文书,数罪并罚,判了王师爷斩刑。

南直隶全境发生鼠疫,唯独肃宁没有发生,新皇帝高兴,免了肃宁三年赋税。这样肃宁百姓三年内不需要交粮。新皇帝想升鲍县令为知县,遭到拒绝,鲍县令说只想为官一方,为过去的错误赎罪。

不久之后,一辆空马车,突然出现在县衙门口,虽然空空如也,可是鲍县令却做了好梦,再也不会睡不着觉了。至此,明朝一桩奇案告破。

写在最后:

鲍县令在做县丞的时候尚知清廉造福百姓,可是做了县令之后,却因想“升官”放弃原则,实在让人惋惜。幸好鲍县令在送礼的方面,并没有真的去压榨百姓,这才得到了鼠仙苏小小的提醒,并帮助鲍县令开脱,避免了治下百姓遭到鼠疫的祸害。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处处为鲍县令着想的王师爷,竟然是幕后黑手,一手策划了偷粮、补鼠的计划,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侄子,可以夺得县令的位置,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现实生活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