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八纲辩证概述
疾病证候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证候的类别,不属于阴症,便属于阳证;病位的深浅,不属于表证,便属于里症;疾病的性质,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症;邪正的盛衰,邪气盛为实证,正气衰属虚证。所以,八纲辩证可以作为一切辩证的纲领,而阴阳两纲又为八纲的总纲,即表、热、实证属阳;里、寒、虚证属阴。
表里辩证
外邪侵犯人体肌表,病位及病势均轻浅者属表证,往往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病在脏腑,病位病势均较深重者属里证,多数起病缓慢,病情较长。
一、表证:六淫外邪从皮表,口鼻侵犯人体肌表、经络而产生的病症,称为表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症状。
证候分析:六淫外邪,侵犯肌表正邪相争则发热。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咽喉为肺气的通道,皮毛受邪,肺气失宣,出现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
二、里证:因外感或内伤的因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症候,称为里证。
临床表现:里证包括的范围很广,大多具有内脏病变的表现,如心悸,咳喘,腹痛,呕吐,气短,乏力,便秘,尿赤等等。
证侯分析:其发病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
2、外邪直接侵入脏腑而发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影响脏腑,而使脏腑功能失调,出现各种里证。
寒热辩证
它是反映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即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症,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
一、寒证:是由于感受寒邪,或机体阳虚阴盛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口淡不渴,肢冷蜷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脉多见迟。
证候分析:外感寒邪,或内伤久病,阳气虚弱,机体衰减,导致阴寒内盛,阳虚则卫阳不能温煦全身,故见恶寒喜暖,面色苍白。
二、热证:是感受阳热之邪,或机体阳盛阴虚的证侯。
临床表现:发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饮冷,手足灼热,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
证侯分析:阳热偏盛,则身热喜凉,火热伤阴,液被耗,故渴喜冷饮,小便短赤,火性炎上,故面红目赤,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宁。肠热液亏,故大便干燥或秘结,舌红苔黄为热象,舌干少津是伤阴之证。阳热亢盛,血流加快,故见脉数。
虚实辨证
凡正气虚弱所产生的证候属虚证;邪气亢盛所产生的证候属实证。
一、虚证:由内伤久病,或年老体弱,或病中失治、误治等因素产生的证侯,称为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倦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健忘,自汗,盗汗,小便频数或失禁,大便稀溏或滑脱,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
证候分析:阳气虚则温运,固摄无力,故出现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自汗,二便失禁等症。
二、实证:凡邪气过盛,正气未衰,多由外邪入侵人体,或内脏功能失调,易致痰饮、水湿、瘀血等停滞所致。
临床表现:发热烦躁,呼吸气粗,胸肋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证候分析: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相争激烈,故发热,脉实而有力。
阴阳辩证
各种疾病所表现的证侯虽然复杂多变,但大都可以分属于阴证和阳证两大类别,即表、实、热属阳证;里、虚、寒属阴证。
一、阴证:是阳气衰弱,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气短懒言,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阴胜则寒”阳气衰弱则相对引起阴偏胜,脏腑功能衰减,不能温煦全身,故出现一派虚寒征象。
二、阳症:是阳气亢盛,邪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壮热烦躁,面色红赤,气粗声高,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有力。
证候分析:“阳盛则热”。邪热炽盛,正气未衰,或因脏腑阳气偏亢,正邪斗争激烈,导致阳热亢盛,出现一派实热征象。
总之,八钢虽有各自不同的证候特点,但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可互相转化,如由表入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症化寒;实证转虚,虚证转实等。在辩证时必须把八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