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剂:张仲景的“当归四逆汤”,有哪些配伍特点?
认识方剂:张仲景的“当归四逆汤”,有哪些配伍特点?
当归四逆汤是一首经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后世之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阴阳并调的方剂。
什么叫阴阳并调?说白了就是能调和阴阳,这么说的话似乎就和桂枝汤有点相似了。
其实,当归四逆汤也属于桂枝汤系列,但又和小建中汤的架构原理相近。虽然说它是阴阳并调,但又以温补为基调,散寒为主要目的。
正是因为当归四逆汤有这个效用特点,所以才被后世医家公认为一个“寓通于补、活血通经”之方,可以说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做出了更多的完善。
根据《伤寒论》的原文描述,当归四逆汤的主证是“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由此可见这个表现的根本还是阳气不足,而阴血同样也不足。可以说,当归四逆汤的主证就是阴阳失衡。
在历代医家的阐述中,对于当归四逆汤的运用做出了很多的发挥,大致涵盖了经脉受寒、血脉不利、疼痛、痹证等多个方面。
其中,胃脘痛乃是中焦虚寒为基础,原本中焦阳气不足,再加上感受寒邪直中,内外之寒结合,于是便出现“不通则痛”。
肝脾不和的胃脘痛,由于有胃气上逆所致的呃逆、嗳气、吞酸之证,所以还可在此基础上配伍吴茱萸、生姜之类。
对于寒滞厥阴的肝经有寒之证,也可以用当归四逆汤为主方,用之以调理痛经、腰膝酸痛等肝经循行部位之异常,同时还可以配伍活血行气之品,如桃仁、红花、川芎、香附、泽兰、乌药、茴香、川楝之类。
在《伤寒论》里,当归四逆汤属于“四逆”系列之一,比较有名的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它们都是针对有“四逆”主证而设的方剂,但又各有不同:
- 四逆散:它虽然也有“四逆”的主证,但更侧重于阳气的布散不力,于是厥冷大多仅限手足,而指尖还微温。由于阳气被郁而气机阻滞,乃至清阳不能温煦四肢的“逆冷”,可能阳气本身并不虚微,但其输布不畅则是明显的;
- 四逆汤:针对的乃是脾肾阳虚,尤其肾中元阳衰微,可以说这是一种自身体质不足之证。
- 当归四逆汤:有人说,当归四逆汤的主证是“手足厥寒”,厥寒和厥逆略有不同,它“冷”的程度就不如四逆汤,手足之冷不过肘膝。
而当归四逆汤之病机,既有外来的寒邪,也有内在的阳虚,但外寒还是导火索。由于阳虚外寒交杂,乃至血脉瘀滞而致四肢厥寒。
因此,在《伤寒论》里,外邪入里郁遏阳气之证,那就需要透邪解郁,适合四逆散;
而元阳虚衰,中焦阳气也不达,这时候就需要温补脾肾以恢复阳气,用附子干姜这类大辛大热之品,所以适合四逆汤。
而当归四逆汤既要散外来之寒,又要温补阳气阴血,还要通脉除滞,三管齐下才能消除“四逆”。其配伍分析如下:
当归:性味辛甘而温,能养血和血。既能滋养营血,又能温散寒气,为本方之君药;
桂枝:性味辛温,温经散寒,既发散外来之寒邪,又能畅达郁结之阳气;
芍药: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桂枝芍药的配伍,取义于桂枝汤,用其温散寒邪走而不守之理,辛甘发散而通阳,共为臣药;
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经通阳;细辛之辛散,较桂枝远甚,此四逆之证,自当速去其寒。
通草:通经脉,以畅达血行;
大枣甘草:一来调和诸药,二来维护脾胃中焦。
这样的配伍,我们可以看出,当归四逆汤完全就是一个能温能散、能补能通的方剂。
这也就决定了其适合的“四逆”,应该就是外有寒邪侵袭,内有营血不足,寒邪阻滞血脉而阳气也输布不畅,故此乃需温散同用、通补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