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阎罗王差点叫我去”, 96岁院士分享了五条长寿经验!

12月8日,作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现年96岁的王振义院士现身上海开放大学直播“上海市民健康素养第一课”。

会上,王振义院士说,“许多人问我,你这个‘90后’怎么活到现在的,有没有什么祖传秘方?”

王振义院士坦陈自己并非天生长寿,而且得过三次重病,“3次阎罗王差点叫我去,看我流着眼泪,还留恋人世,就说:那你回去吧。”老院士幽默地为大家分享长寿经验。

点击加载图片

真“药神”,培养多位院士

一部《我不是药神》让许多人泪目。但是很少人知晓,我们身边就有这么一位真“药神”——王振义院士。

从1954年起,王振义就开始研究血栓和止血,面对无数白血病人的死亡,下决心要攻克白血病。

1979年成立血液病研究室后,王振义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诱导分化癌细胞的思想。他带领团队在实验室历经八年奋斗找到全反式维甲酸这一药物,用于治疗最为凶险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终和陈竺院士、陈赛娟院士等共同努力,创造性地提出“上海方案”,使这一种白血病达到治愈。

同时,为让患者都吃得起这种药,他还放弃了专利申请。如今,这盒药仅为10粒290元,还被纳入医保范围。同样规格,在美国售价为180美元(折合人民币1209元)。(5)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在医学科学界,王振义院士先后培养出陈竺院士、陈赛娟院士、陈国强院士,“一门四院士”被传为佳话。

在2020年9月6日揭晓的2020未来科学大奖上,王振义院士和张亭栋教授荣获“生命科学奖”。对于“奖金您准备怎么分配”的提问,这位96岁的院士的选择很简单:“麻烦医院帮我全部捐给扶贫基金会。”

2012年,王振义院士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自己没有把钱放在第一位,如果把钱放第一位的话很多事情都可能会发生偏离。他认为钱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感情和人的爱心是无限的。当你生命终了的时候,上帝不会问你有多少钱。

多年以前王振义院士曾去江苏南通会诊,当时家属在他包里塞了一个信封,到了上海后打开一看是4000块钱,他随后就给家属寄回了3600元,因为按照当时上海的规定只能拿400元的会诊费,他表示自己不能多拿。(2)

96岁王振义院士的五条长寿经验

“我的人生快走完了,”王振义院士表示,感悟只有16个字:“合理安排、知足知乐、动脑动手、善心宽怀”。谈及长寿经验,王振义院士曾分享五条经验。

1. 天天走个半小时

王老表示,家里有保姆日常照顾,但每周六让保姆回家,过一天“无保姆生活”。他笑着说,“我的双手没有萎缩,还天天走个半小时,尽管两只脚不太稳,但‘三只脚’就比较稳了。”(1)

缺少运动不会在短期内产生明显影响,但日积月累必然会影响健康。缺乏运动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导致死亡的第四大因素。

因此,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日1小时左右,可分次进行;也可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等。

2. 做个“杂食动物”

王振义院士直言自己是“杂食动物”,坚持多样化饮食。他强调“网上说,这个不能吃,那个也不能吃……什么都不吃,人还能活吗?”他表示自己日常有老人餐,要动物蛋白加植物蛋白,要有水果要有素。(1)

北京安贞医院大内科主任吕树铮在2013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人类是杂食动物,所属基因决定了所吃的食物要多样化、种类要丰富,如果长期以肉类为主,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4)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3. 坚持三个不: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

此外,王振义院士告诫大家坚持“三不原则”: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1)

2019年7月,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研究显示,无论遗传风险高低,坚持烟酒不沾、健康饮食、保持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与降低痴呆症风险有关。比如,同样作为高遗传风险人群,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相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人群的发病风险仍然低了32%。(3)

同时,有多项研究显示,抽烟、喝酒、熬夜均是诱发癌症的因素。所以说,想要延长寿命,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坚持三不:不喝酒、不抽烟、不熬夜!

4. 一直保持学习

“我活到90多岁,肚子里空空的,怎么办?”王老表示,“活到老、学到老”。

他72岁开始学电脑,用电脑上网就是新知来源,而病人的问题就是“给我出的题目”。十几年来,老院士依旧坚持“开卷考试”,自创了这一特殊查房方式:每周一由学生提交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例,形成“考卷”;他在一周内搜索全球最新文献,思考、分析后“答卷”,并在每周四与大家一起探讨、一同过招。(1)

一直保持学习、勤于思考,能使大脑充分活动起来,保持长久旺盛的活力,进而大脑能够灵活自如地指挥全身各部位进行正常的工作。

5. 保持良好心态

王振义院士在2012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当下社会中的一些人确实需要精神救赎,我们应该充满希望的去帮助社会,而不是去抱怨。

王院士拿自己举例,他有眼病,常常流泪,看了很多地方也没有能看好,于是他经常对自己说:“我在悲伤的场合流泪了,他们会觉得我很同情他;在快乐的场合我流泪了,他们会觉得我能与他们一起来感受快乐;而当我要去见上帝时,上帝会说你回去吧因为你流着泪一定是还留恋着那块土地。”

很多事情要换个角度去想,无论是科学家、医者,还是整个社会,一定要有阳光心态,如果只有抱怨,那就不会有前进的激情和动力。(2)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所有的健康长寿处方中,心理平衡必不可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