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美丽江津打底色——江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
记者| 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曾维友 熊德银
初冬时节,江津大地依然景色宜人,处处橙黄橘绿。
记者来到先锋镇保坪村的新湾大院,不禁为这里的生活环境所吸引:不大的村庄,依山傍水,通往各家各户的入户道路都是干干净净水泥路,目之所及,郁郁葱葱,处处散发着草木清新的气息,一派恬静的自然风光;一幢幢设计新颖、外观雅致的别墅式民居整洁俨然,学校、卫生室、农家超市、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合理、融洽地布局在村落里……优美的田园风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让人很难想像,这里曾是一个脏、乱、差的村子。
先锋镇新湾大院▲
60多岁的施朝秀见证了自己的家园——新湾大院的蜕变过程。“以前畜禽遍地跑,粪尿横流,让人无法下脚,农具、柴草随意堆垛,有碍观瞻。自2018年10月,我们院子被列为江津先锋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院落,屋顶和墙面翻新整治,新建了通畅整洁的入户便道,家家房前屋后遍植花草树木,新建了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施朝秀说,“以前,院子里的人想方设法搬到城里去住,现在争相放弃城里的生活,回家翻新房屋。”
新湾大院的巨变是江津区乡村面貌变化的一个缩影。
夏坝镇双桂堂大院▲
2018年以来,江津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编制等6项重点任务为主攻方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量化目标任务,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强化工作督导考核,围绕“1624”工作思路,高位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蔡家镇石包场大院▼
理清思路,科学谋划
江津区位于重庆西南部,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境内河网密布、山峦葱翠,生态良好,景色怡人,素有“滨江画廊”之美誉。
十八大以来,江津区积极响应中央要求,顺应群众期盼,创新思维、超前谋划,及时做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科学决策,着力将江津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全区人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江津区不搞大拆大建,不搞简单克隆,而是因地制宜,缺什么就整治什么。”张世英特别强调。
西湖镇河包丘内部▲
江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思路可以用“1624”来概括:
“1”坚持“一个原则”:坚持内外兼修。首先从农户家庭内部厕所、厨房改造,房间整理,卫生习惯养成入手,同时,注重农户庭院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屋顶、墙面整治,入户便道完善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促进庭院和村庄净化、美化、绿化、亮化。
“6”突出“六个重点”:整治工作围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编制等6项重点任务持续发力。
油溪镇佛陀寺大院
“2”把握“两个抓手”:一个是“村庄清洁行动”,另一个是示范整治。
“4”建立“四项制度”。即月调度: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每月召开例会,收集情况,调度推进;季排位:每季度采取牵头部门打分、人居办暗访、第三方评估方式对各镇街进行评比排位,结果在全区通报和公示;半年督查:每半年组织牵头部门对镇街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末位进行约谈;年终考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为乡村振兴考核内容之一,实行10分以内扣分。
石蟆镇下桥大院▼
长短结合,分类推进
“江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短结合。短期主要是村庄清洁行动和示范整治。”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分管负责人刘章军介绍说。村庄清洁行动自2018年底启动,以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沟渠塘堰、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等“三清一改”为重点内容。
2019年以来,江津区实施了“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秋冬战役”,开展108个“清洁村庄”创建、30个“美丽院落”和“美丽家园”评选活动。示范整治共有三批次,2018年启动的是第一批项目,投资5000万元,已完成95个院落、1300户,投资4100万元。先锋镇新湾大院就是其中之一。第二批项目就是“五沿”区域旧房整治提升,总投资5000户、5000万元,目前,已经启动。第三批项目是石蟆中坝岛、鲁能项目区和试验示范区等重点区域整治,规划投资5000万元。
李市镇幸家湾大院▲
农村厕所革命等6项重点任务是江津持续发力的整治措施。
以2019年为例,截至10月底,已完成户厕改建29947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6.03%;完成公厕建设32座,旅游厕所建设55座;建成7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4%;
完成乡镇污水管网90.63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1%;建成通组公路375公里、1~3米宽入户道路181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738户,安装公共照明路灯或庭院灯2449盏,新增村庄绿化面积120亩,完成绿色示范村庄创建13个;
石门镇全家院子
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将花椒枝杆、花椒籽、畜禽粪污等开发成有机肥、生物燃料等系列产品,积极开展农膜和其他农业投入品回收利用,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0.1866万头生猪当量,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65%,完成废弃农膜回收309吨;积极推进村布局规划的编制,完成乡村分类,村规划编制覆盖率达95%。
农民主体,社会参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是主体。在整治过程中,江津区始终把“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作为根本要求,把为群众谋福利、靠群众促发展作为工作方法。
龙华镇村庄清洁大行动·巾帼志愿在行动▲
“在决策作出前,江津区结合'大宣讲、大走访、大排解’活动,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该不该做、如何做、谁来做、做成什么样子等现实问题,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科学论证,做出决策。”刘章军说道,“为了提高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的认识,江津区又通过召开动员会、宣讲会、座谈会,印发宣传单、编写顺口溜、发送短信息、开辟新专栏等形式,用群众语言,以直白话语,说浅显道理,着力让群众真正明白自己才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和受益者,从而激发了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创建的热情,有效避免了干部热、群众冷,干部干、群众看的不良现象。”
塘河镇石龙门村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
为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整治活动,江津区还在全区广泛开展了“进家庭、进校园、进机关”“小手拉大手”和“清洁村庄”“美丽院落”“美丽家园”创建评选活动,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建设文化墙,倡导全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转变生活方式,增强环保意识。
塘河镇机关志愿者村庄整洁行动,护河捡垃圾▲
同时,倡导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整治活动,通过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在全区形成了“两委”干部带好头、党员组长齐加油、知名人士争一流、中小学生搞监督、人民群众不落后的生动局面。
目前,“美丽乡村是我家,村庄清洁靠大家”已经成为全区上下高度一致的思想共识,“美丽乡村我的家,农村不比城里差”已成为江津广大干部群众最为自豪的幸福心声。
财政引导,社会投入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面临着资金筹集难、建立机制难等诸多的问题。江津区知难不惧、勇于探索,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开了工作局面,在全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美丽乡村建设热潮。
党员志愿者清理农村公路排水沟▲
“我区探索财政奖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项目整合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市场化运作一点的投融资机制,建立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渠道。”问及如何解决资金难题,刘章军如是说道。在资金保障方面,江津区坚持政府引导,安排财政专项资金。
2019年,全区共策划23个重大项目,计划投入资金6.65亿元,其中,1.55亿元预计可从市级以上项目中解决,其余5.1亿元靠江津区自筹。坚持群众主体,采取“一事一议”、群众自筹、能人捐资、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引导激励农民加大资金投入,自觉整治农村环境,自主建设美丽家园。
夏坝镇杨家河大院▼
后记
按照“美丽乡村、文明城镇、幸福江津”的建设理念,江津区始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积极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目前,江津区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根本扭转,如今的江津处处呈现出天蓝、地净、山青、水绿的美丽图景。“住别墅房,吃自来水,看有线电视,上宽带网络,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这些广大干部群众多年来渴盼已久的“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活低碳、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美丽乡村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