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师解疑】辨太阴中风传痈脓,析金匮病机依病传
医案
患者女性,36岁
主诉
月经淋漓伴外阴皮肤易溃破1月余
现病史
外阴瘙痒,带不多,外阴局部皮肤易出血、渗血,皮肤不干燥,排卵期带偏多、色清。 月经周期35天,经期10天,量可,色鲜,无血块,腰困束感,身恶风,手足不凉不麻。B超发现左侧附件包快。
刻下
前时怕冷,现足已暖,劳作后手胀,肢体乏力,汗多,动则汗多,汗气臭秽。口稍干,夜间口干,饮不多,肠鸣频,多食易饥。 大便日2行,大便偏散,小便可,偶有灼热感,夜尿一行。下午6-7时觉身累,头昏,移时方苏。眠可。乳腺结节。晨起易呕。
查体
右脉浮弦紧数,左浮弦略结代。舌红嫩,苔白腻微厚,水润,自觉舌中干,下睑红润(正常),腹按微满压疼,下肢袜痕,血络,手扪微凉微潮。
舌象
左下眼睑
右下眼睑
▲ B超报告单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中风,伤营
太阴伤血,里虚轻证,水饮
阳明里热,里结,水热轻证
许师分析
舌苔厚为有邪实,性质多属火热,而边水滑为水证的夹杂。晨起易呕是水热攻冲到上焦,患者为水热引起伤血、动血。同时患者恶风、汗多、手微凉等症状说明是太阴中风黄汗病传痈脓、淋、衄。
患者平时怕风,但汗后不恶风,因为阳明层面有水热的夹杂。阳明里热蒸腾引起的汗出为身热、不恶寒,但因患者有津虚血弱的一面,故平时怕风。
治疗的要点是把津血不足产生的水和阳明层面的热分开治。
处方
①芪芍竹叶石膏汤×6
用①号方让表上解了之后,转为以血为主。
②赤小豆当归散×6
赤小豆 48 当归 6 酸浆水 60
条文回顾
芪芍竹叶石膏汤
《圣济总录·卷第六十一·黄病门·黄汗》
治黄汗。身体重。汗出不渴。汗沾衣。黄如蘗染。黄耆汤。
黄耆(剉) 赤芍药 茵陈蒿各二两 石膏四两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 豉二两
右六味。剉如麻豆。每服半两。水一盏半。入竹叶十四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四五服。
赤小豆当归散复习请点:《【许师解疑】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的水饮,怎么除?》
二诊:4月28日
排卵期白带多,外阴痒,外阴皮肤无渗血,局部皮下硬,耳垂易破皮。
月经周期32天,经期6天,量可,色可,有少量血块,腰疼,小腹不凉,手足不凉不麻,手稍胀,举重若轻。
怕风,动则易汗,汗后不凉,无汗臭,汗出如流水,食汗稍减,夜间稍口干,饮可,纳稍减,动则易嗳气,大便日1-2行,成形,小便时灼热,夜尿一行。
下午头昏身累已减,晨起头晕已减,目累,视物反应迟钝。晨起脘胁拘紧。眠可。
查体
脉浮弦紧,舌紫红嫩,苔白腻,边齿痕,下睑暗红,腹微满压疼,下肢血络,手潮微凉
舌象
左下眼睑
右下眼睑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轻证,中风
太阴伤血,里虚,水饮
阳明里热,里结,水热
处方
①大豆生姜酸浆汤×15
大豆 48 生姜 24 酸浆水 240ml
②赤小豆当归散×15
① 方5剂,②方5剂交替服用
5月3日反馈:复查未见附件包块,未见子宫瘢痕。
▲ B超报告单
用药反馈
条文复习
《金匮要略水气病》:
“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黄汗之病……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
黄汗的本质是水热病,若水热的病机加重,发热不止,耗伤津血损坏肌肉会生成痈脓恶疮。痈脓在这里指代的是水热伤血的病机,患者并不一定会见到疮疡的表现比如本案患者就没有出现疮疡,但水热是病机的核心,水热导致了血液不循常道(皮肤易破损),经期延长,同时经过辨析我们发现她是从太阴层面传过来的。从对治黄汗层面的芪芍桂酒汤,我们挖掘出一系列黄汗病传的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本案的芪芍竹叶石膏汤就是其中之一。
当我们知道了邪气的来路,反过来就可以为邪气安排去路。先用芪芍竹叶石膏汤解表,再用太阴层面水血同治又能对治水热的赤小豆当归散,把邪气解透,那么患者不但包块消失、月经和皮肤破损的问题得到改善,子宫瘢痕复查时也没有了。相当于我们给她送了个彩蛋。这就是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今日所获
黄汗病机往下会发展成痈脓
痈脓=水热伤血
整理:刘畅
编辑:刘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