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同事的“学渣”娃,逆袭成为TOP20大学生!

喵妈说

说起“学渣”逆袭的故事,真心是爽文啊!只是现实生活中,真的想做到逆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喵妈的一位老同事,“臭蛋妈妈”顾学文,复旦大学新闻学硕士,《解放日报》首席记者,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咨询师。最近刚出了一本书叫《妈妈永远“在线”》,讲述的是她自己怎么把她的儿子“臭蛋”,从世俗眼光中的“学渣”,培养成为美国TOP20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工程学院大学生。
像喵妈这样也常为“学渣”娃担心的妈妈觉得,听她的故事一定会很有教育意义,特意邀请她为我们写了一篇经验。
文 | 臭蛋妈妈
我的儿子臭蛋曾经是个“学渣”,但经过数年他的努力、我的陪伴,在被称为“最难申请季”的今年,他申请到了美国TOP20大学的工程学院,专业是计算机科学。而且,我们没有聘请留学中介机构,母子俩并肩作战,来了一次DIY。
臭蛋的努力不是刷题,我的陪伴不是“鸡娃”。在教育极度内卷的当下,我们安安静静地走在我们自己的路上。臭蛋和我并不能预知今天的结果,行走时,我们的心常常是忐忑的。
每当此时,我总对臭蛋说:妈妈不求你人生开挂,只愿你每天进步一点点,保持人生之路“斜率”永远为正。保持“斜率”为正,是我对他的鼓励,也用来给我自己打气。
怎样才算好孩子?如何养育出一个好孩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千千万万,我所能提供的,只是我个人的答案。臭蛋是个不完美的孩子,我是个不完美的妈妈,但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们俩不完美的探索。

在这次见面前,我们母子已有两年多未见

此刻,我正陪着臭蛋在加州过暑假。我们的相聚不易,一路波折,而在这次见面前,我们母子已有两年多未见。
臭蛋15岁赴美留学,除了第一年暑假回国,之后的两次圣诞假都是和寄宿家庭一起度过的,去年暑假原本是要回来的,但疫情一起,计划全被打乱了。
回想那时,各种文章满天飞,都在讲留学生回国的种种曲折:有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镜出现在机场,人还没拉杆箱高的小留学生;更多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拿着数万元刷来的机票,辗转多国,历经几天几夜,回到国内。
在一片兵荒马乱之中,身在美国疫情最初发源地的臭蛋,反倒波澜不惊。当我在为要不要多抢几张机票而纠结的时候,他提出:回来后还回得去吗?”
在征询过学校意见后,臭蛋作出了自己的决定:不回去,因为来美国的目的就是读书。
既然决定了不回来,臭蛋就想让暑假过得充实些。他申请了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暑期课,后来通过考试,他以中学生身份拿到了大学5个学分。
收获的不止是大学学分。暑假两个月,臭蛋跟着住家妈妈学会了做饭,跟着住家爸爸整理花园……在住家爸爸妈妈都生病的情况下,他照顾了他们整整两周,直至他们康复。
在美国大学申请系统的疫情相关信息中,臭蛋讲述了他这个特别的暑假,他最后一句话是这么写的:这个暑假让我明白了,人生重要的是你如何使用时间

在一个普遍“鸡娃”的环境中,抵抗焦虑、守住自我

我至今记得,获知臭蛋被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工程学院录取时的情景:那天是2月12日,正是大年初一,早上7点多,臭蛋打我微信电话,兴奋得语无伦次,听了半天我才明白,他被梦校录取了。
这个结果太出乎我们俩的意料,是惊喜中的惊喜。当臭蛋拿到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普渡大学等校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录取信时,尤其是后来又收到普渡大学荣誉学院的录取信时,我们已经非常开心了。
全美TOP20的学校于我们而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从不曾想到这个梦会成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臭蛋的祝福挂钩学校的排名,看着他顺利步入人生下一阶段,对一个老母亲来说,就是一种阶段性的满足,一种满含欣慰的“目送”
激动更多是因为这次美国本科申请,对臭蛋的努力、对我的坚持是一次检验,也是对我们DIY能力的肯定。这份努力与坚持,不仅仅是指学习上的,更多是在一个普遍“鸡娃”的环境中抵抗焦虑、守住自我的定力
当周围的娃“十八般武艺”齐耍、各种才艺兼修的时候,臭蛋专心学好课堂上的知识。
按照国际文凭组织(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臭蛋所在高中采用IB课程)的要求,学生需要在三大门类中选择6门课程,其中至少有3门是高阶课程。但臭蛋选择了4门高阶课程,除了一门数学外,其余3门是中国留学生一般不太愿意选的文学、历史与戏剧。
他认真阅读老师指定的书籍与文献,甚至拓展阅读了更多;热烈参与课堂讨论,贡献自己的观点;也严格按照学术要求,不取巧、不偷懒地完成每一篇论文。
当周围的父母都在“鸡娃”,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参加各种考试的时候,我始终支持臭蛋参加戏剧社的活动,从灯光师、演员到舞台经理、导演……
虽然这只是学校的社团活动,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光环,虽然这花去了臭蛋很多的时间,但臭蛋是享受其中的,他是从中获得锻炼与成长的,也在其中为集体、为社区做出了贡献。
臭蛋的录取结果,或许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们。但这么说,并不是我认为被美国名校录取就是成功的。出国留学只是多种选择中的一种,各个选择项之间,并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的区别
但是,近年来,我时有听闻以高分进入国内名牌大学的孩子,却在大学更强调自我探索的环境下,陷入了迷茫。比如曾有一位985高校的学生跟我吐槽:导师不管她,她完全不知道自己论文该写什么。
或许导师确有不尽责之处,但必须承认,长期以来,国内靠刷题进入名校的孩子们,确实存在着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能力的缺失。
被管得太多,有一天没人管了,便不知何去何从。
此外,网上常流出中美大学生阅读书目的对比,国内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品位,确实不容乐观。
那天,在稍稍平复最初的激动之后,我和大洋彼岸的臭蛋,分别打开了电脑。
他向为他写推荐信的老师、做研究项目时的指导老师及其他所有在申请过程中给予他帮助的人,一一写了感谢邮件。
而我的第一封感谢邮件是写给戏剧社指导老师的。是她,从鼓励臭蛋走上舞台开始,不断给他设置新的任务,让他在新的挑战中,发展自己。臭蛋在戏剧社的故事,是他申请文书中最大的亮点。

为什么送孩子留学?常常有人这么问我

自从送臭蛋出国读书,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送孩子出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隔着屏幕,我不能把臭蛋搂进怀里的时候,我也“凄惨”地问自己这个问题。
仔细回想当初做决定的过程,似乎可以用“被逼无奈”来概括。
出国前,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从学习成绩到在校表现,臭蛋都属于“腰部以下”的学生。
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想来,是我害他输在了起跑线上,虽然我始终对起跑线一说存疑。当有小朋友入学前就已经掌握了1000多汉字时,臭蛋认识的字满打满算只有126个。
进入小学一年级,臭蛋开始了灰头土脸的学习生活。
一天,我去接他放学。才踏进教室,臭蛋的小同桌、大班长,就拍着小手迎了上来,“臭蛋妈妈,臭蛋今天考试得了第一,不过……”跟在大班长身后的小朋友一起喊——是倒数第一!
一旁的臭蛋,脸憋得通红。
我的心里,翻江倒海。但直到今天,我都为自己当时的反应点赞:我微微一笑,大声说:那也很了不起,考倒数第一也是要有点本事的。
然后,牵着臭蛋的手,带着他离开教室,回家。
那天,我告诉臭蛋:“从今天开始,妈妈跟你一起,把不懂的地方一点点弄懂,把不会的内容一个个补上。”我开始了陪读生涯。
我是说真正的陪读,不是孩子做功课、自己拿个手机在边上玩的陪读,不是孩子做错题就大吼大叫的陪读,不是出钱请家教上门、然后自己在客厅看电视的陪读
为了帮助臭蛋,我把自己也当成小学生,根据现在的教材、考纲,从头学起,和他一起,从一年级读到二年级、三年级……
陪读让臭蛋的成绩有所起色,不过起色不大。虽然摘掉了倒数第一的“桂冠”,但如前所说,他成了一名挣扎在中等线的学生。
成绩不能有大幅提高,和我的“辅导能力”有关。
比如,他在我辅导下写出来的作文,常常被老师要求重写。如此几回,臭蛋就对我的作文辅导能力持怀疑态度了。尤其是有一年暑假,老师要求不限题材、不限主题,交出两篇600字作文。
在我的鼓动之下,臭蛋写了两篇议论文,分别针对两个新闻事件。
一个新闻是有人为省门票而翻墙入动物园,结果掉入虎山;一个新闻是讲有位爸爸带着孩子去电影院看电影,全程给孩子讲解情节,结果被旁边观众殴打。
针对前者,臭蛋谈了规则的重要性;针对后者,臭蛋虽然也谴责旁边观众的殴打行为,但他将重点放在了对这位爸爸的行为的分析上。
他认为,首先,爸爸应该带孩子看一部适合孩子看的、与孩子理解能力相匹配的电影;其次,看电影和看画、听音乐一样,重要的是感受,不能说怎么看算是看懂了,怎么看算是没看懂,爸爸的讲解是在干扰孩子自己的体验。
两篇议论文换得老师一句调侃:“你还是先把记叙文写写好吧。”我和臭蛋都不免有些垂头丧气。
但是,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让我虽试图提升臭蛋的在校成绩,却依然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还是不忍就着评分标准去扭曲孩子的想法,逼着他按照套路写作文。
我不仅在臭蛋的教育上坚持己见,不思悔改,还对外输出自己的“错误观点”
有一回,臭蛋同班女同学的妈妈来请教我一个问题。在一次语文考试中,有这么一道题,前半句是“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落了下来,在空中飞啊飞”,要求学生补全后半句。她女儿是这么填的——像在写一个“乡”字。结果,小女孩被扣了分,因为标准答案是“像一只只黄蝴蝶”。
我当即拍案,既是为一个三年级小女孩的文字天赋叫绝,也是为老师的“不懂得、不珍惜”扼腕。多好啊,像在写一个“乡”字,乡愁呼之欲出,小女孩的一个“乡”字,水平不知高出“黄蝴蝶”多少。“乡”字打通了情与景,连接了情与景,文字所追求的境界之一不就是情景交融吗?
后来我还曾就这一问题请教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毕飞宇。听我讲完这个故事,他沉吟半晌,问我:“你说说看,为啥是写一个'乡’字,而不是其它字?”经他点拨,我恍然大悟,更觉天赋真是神奇,一个未受多少训练的小女孩,或者说,正是因为还未受多少训练,才写出了如此精彩的句子。
“乡”字,一撇一撇又一撇,字形多合乎落叶的形态啊。
当时,我拼命安慰(挑唆)这位妈妈,叫她鼓励孩子继续跟着自己的感觉去写作。不晓得这位妈妈和她的女孩,受我这番“毒害”后,有没有在后来的考试中再次失分。
一天一天又一天,我渐渐坚定了送臭蛋出国读书的念头——我不想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学习中,在统一的、唯一的答题训练中,让臭蛋失去自己的思考
当然,我这么说,不意味着美国学校就没有必须统一、必须规范的地方。事实上,哪怕是高中阶段,美国学校对学生的论文写作,很多时候都还不是论文,仅是一份课堂小作业而已,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
比如:论文的格式,细致到字体、字号,都有定规;必须注明引文出处;必须在规定的索引库中查资料。抄袭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在合乎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学校鼓励不同的观点,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几乎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之说,尤其在人文领域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哪里都适用。只是,要仔细想一想,依什么样的规矩?这规矩本身对不对?依这个规矩,会让你付出怎样的代价?

最大的冒险,就是送孩子留学前,没做好这3点准备

孩子出国留学,尤其是中学阶段就出去,出现了许多负面案例。比如,孩子管不住自己、沉迷于游戏,或者陷入孤独之中、甚至患了忧郁症。
所以,我从不因为自己送臭蛋留学就大肆宣扬留学的好,劝说别的家长也送孩子留学。
真的,在孩子留学这件事上,因人而异。有些孩子适合国内的教育体制,其魔鬼式的训练可以给一个孩子打下非常扎实的学术基础;有些孩子则适合美式教育,可以发展天性、发挥潜力。
一旦决定了送孩子出国留学,那家长就有十二万分的责任帮助孩子做充分的准备。

准备绝不止参加语言考试这一项,也不是依排名选学校,也不像一些家长认为的那样,提前教孩子做番茄炒鸡蛋。我认为这些都没错,但都没有涉及最本质的准备。
臭蛋在国内时,生活能力是很差的,不要说洗衣做饭,就连自己的事情也常常闹不明白。但他能很快适应留学生活,我觉得,除了留学是他自己的决定,他有一种自己要承担后果的自觉意识外,以下三方面的准备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是品质上的准备。

即使不准备出国留学,品质培养也是必须的,这是打造孩子人生的底色,远比识多少字、考多少分重要得多。
如果家长确实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从孩子小的时候、从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才是真正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概念是空洞的,故事是生动的。还是来讲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关于索求

臭蛋小时候,我和外婆带他去玩翻斗乐。臭蛋玩得尽兴,也到饭点了,我便去买了三份肯德基鸡翅套餐。
那时候,臭蛋特别爱吃肯德基的鸡翅,他风卷残云般地吃掉了自己的那份。而一直故意吃得很慢的外婆,适时地把自己的那份鸡翅递到了臭蛋手里。
这样的场景可能在很多家庭里都是常见的,但我这个“恶母亲”却伸手阻拦,既不许外婆让出自己那份,也不许臭蛋接过去吃。我只问他:“你饿了,那外婆是不是也饿了呢?”一时间,老的、小的都眼泪汪汪。
外婆觉得我小题大做,臭蛋觉得我比《白雪公主》里的后妈还恶毒。但我坚持不为所动,最终外婆含着泪吃完鸡翅,臭蛋含着泪看外婆吃完鸡翅。
这样的冲突,记忆中只发生过这一次。在臭蛋的成长过程中,似乎此后再也不曾有过类似的事件。
这个小小的故事,蕴含着规则意识、同理心等多方面的意义。这样的教育只需一次,家长只需一次坚持到底,不为孩子的眼泪所动,便能让孩子一辈子受益。
很多孩子出国后与舍友或住家闹矛盾,归根结底,还是孩子索求惯了,不懂得换位思考,没有界限意识。

第二个故事:关于诚实

个别孩子在国内有作弊的行为,出国后,意识不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以为即使作弊被抓,只要自己认错态度好,国外学校也会像国内学校那样,放自己一码。殊不知,国外学校往往会开除作弊学生
在臭蛋出国前,学术诚实是我跟他强调的重点,但老实说,我对他这方面是很放心的。因为,臭蛋也有过一次作弊行为,我和他都从这次作弊中接受了深刻的教训。
事情是这样的。二年级的时候,在一次英语单词默写中,臭蛋作弊被“活捉”。当老师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非常震惊。因为诚实是我对他的一贯要求,他是知道我的底线的,他怎么会去作弊的呢?
老师也了解臭蛋是个诚实的孩子,还告诉我,小家伙因为从来没作过弊,很缺乏经验,不仅手法拙劣,脸还涨得通红,于是乎一下子就被活捉了。
那天回家后,我和臭蛋谈话。他完全知道自己的错误,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按理说,这样就算完事了,该教育的教育了,该认错的认错了,可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回到自己房间,我仔细回想这几天的情况,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这阵子,因为臭蛋默写连续几次不及格,老师频频发短信给我,要求我督促孩子。
在老师的压力之下,我有些烦躁,言语之间不免流露出来,这压力就转嫁到了臭蛋身上。想到这里,我的心痛了:孩子多不容易,天天看父母的脸色行事,为了取悦父母,不惜“铤而走险”
我回过头去找臭蛋,非常认真地对他说:“妈妈跟你道歉,妈妈一直说我们应该关注错题,而不是关注分数,但显然妈妈没有真正做到。最近几天,一直在因为你的默写分数而责怪你,妈妈这个样子,是不是给了你很大的压力?”我的话音刚落,臭蛋哇地一下子哭了出来,那是被理解之后的压力释放。
在这放声大哭中,他和我都真正认识到了,诚实远比分数重要,我们绝对不能舍本逐末,第二次犯这样的错误。这个故事,我一直记得。我相信,臭蛋一定也一直记得。

第三个故事:关于感恩

在国内的时候,臭蛋曾抱怨我和臭蛋他爸。他说,全班就你俩事多。他说这话指的是,我们会报名参加学校的志愿活动,会帮临时有困难的家长接送、照顾孩子;甚至有整整一年时间,我们把臭蛋的同桌一起接回家照管,直到她妈妈下班后来带她回家。
尽管臭蛋抱怨,我们却只管我们继续这样做。但臭蛋去了美国之后,慢慢体会到了我们的用意。
臭蛋是9年级第二学期去美国的,臭蛋他爸陪了他一个学期;10年级开始,臭蛋就自己住学校宿舍。宿管员是个20来岁的年轻女孩,只负责正常上下学接送,不愿意满足学生额外的接送要求。但臭蛋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机器人俱乐部和戏剧社,放学后要留在校内活动,有时周末需要出去比赛。这逼得他每次都要向同学家长求助,请求搭顺风车。
整整一年的住宿生活,臭蛋几乎搭遍了所有同学家长的车。他懂得,搭人家的顺风车,不可以低头玩手机,而要和同学、家长友好地聊天;每次下车,他都特别认真地跟人家说谢谢。
有一次,臭蛋在微信上感慨地对我说:“妈妈,我现在终于理解你和爸爸了,我现在每次能找到肯接送我的家长,都特别感激。”
不自私,有同理心,可以让孩子和老师、同学友好相处;不作弊,做一个诚实的人,可以让孩子避免陷入学术自杀的境地;珍惜别人的付出,懂得及时表达谢意,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帮助。

所有这些,对出门在外、独立生活的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品质。

说完品质上的准备,再来说说文化上的准备。

我们总担心孩子出去后会遭遇文化冲突,与其担心,不如帮助孩子提前了解对方的文化。
在我和臭蛋作出去美国留学的决定之后,我和他便开始了一轮有针对性的阅读。我们认为,要了解一个国家,地理上的了解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从历史中去挖掘这个国家的精神之源、文化之根。
我们的阅读书单包括非虚构和虚构两方面。虚构的小说和非虚构的历史作品,互为补充,彼此不能替代。除了历史的美国,臭蛋也通过阅读伊隆·马斯克这类被今日美国人奉为英雄的人物的传记,去理解今日美国人的所思所想。

《妈妈永远“在线”》中的推荐书单

非虚构类

戴维·麦卡洛《1776:美国的诞生》

约瑟夫·J·埃利斯《华盛顿传》、《杰斐逊传》、《美国创世纪》、《缔造共和》

罗恩·彻诺《汉密尔顿传》

大卫·哈克特·费舍尔 《阿尔比恩的种子:美国文化的源与流》

虚构类

詹姆斯·林肯·科利尔《亲爱的哥哥山姆》

最后的准备是习惯上的准备。

小留学生去了国外为什么会管不住自己?因为在此之前,家长没有助其养成好的习惯。
第一个习惯:培养孩子打开心扉去探索未知的习惯。
或许有人说,这不是习惯,这是天性——内向还是外向,而天性是很难改变与培养的。
但是,臭蛋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变化,让我坚信,一个人对新环境、新知识是抗拒还是乐于探索,是一种可以细心培养的习惯。开放的心态,勇敢的精神,并非天性,而是对待外部人与事的一种习惯性反应。
今天能够站在戏剧舞台上“秀逗”的臭蛋,能够在3个月里组织30来号人排练节目的臭蛋,能够担任学生导演的臭蛋,你可能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一个多么害羞、胆小的小人儿:哪怕是进一家玩具店,他也要躲在店外,等店里没有其他孩子的时候才敢进去。
为此,我也曾焦虑过,也曾像很多家长那样,在各种场合,逼着孩子做出各种表现。但很快我就发现,越逼孩子,孩子越难受、越退缩。
怎么办?答案是:不要逼孩子,而是给孩子做榜样
为了引导他慢慢打开心灵、学会与人交往,在臭蛋小的时候,我带着他去小区草坪上玩。我会故意去和别的小朋友搭讪,然后和别的小朋友一起踢球、做游戏。臭蛋先是在旁边看,几次下来,他也会参与进来了。
在一次次示范中,一次次创造机会中,臭蛋慢慢地,一点点地,打开了心扉。
初到美国,我“嗅”到了臭蛋内心紧张的气息。其实这很正常,因为连我都会感到紧张。消除他的紧张感的办法,没有别的,依然是用我们家长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
开学第一周的周五中午,我和臭蛋他爸去接他放学。校长告诉我们,晚上有一场学生诗社组织的诗歌朗诵会,门票5美元,是对诗社的捐赠,如果我们有兴趣,可以参加。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她,我们会全家一起来。
下午闲着没事,我想,虽说是学生诗社的活动,但万一现场也让家长上台呢?人不能打无准备之战。想起自己一度很喜欢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致孩子》,我就从手机上找出英文文本,在家练习朗诵。
果然,当晚先是孩子们上台朗诵。有些孩子念的还是自己写的诗,其中一个特别有才的孩子就是我们房东的儿子。我悄悄捅捅臭蛋,怂恿他也上台,他不肯。我知道自己儿子是慢热型的,便不再去逗他。
过了一会儿,果然,校长鼓动家长们也上台朗诵。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美国家长都是很开朗外向的,没想到,校长说完后,并没有一个美国家长站起来响应。
于是,我站了起来。其实那一刻我的心怦怦直跳,我的英文发音实在不咋滴,但想到要求儿子做到的,我自己首先要做到,便什么也不怕了。
我站在台上,告诉大家,我们一家来自中国,来到这里还不到一周,我将把我最心爱的儿子留在这里,留给大家,请大家多多关照。我把我最喜欢的诗,送给大家。
然后,我便朗诵了这首《致孩子》。当我朗诵的时候,我眼角的余光扫到了站在舞台一边的校长,我觉得那一刻,我从她眼中看到了热情,而不是之前的礼貌。当我朗诵完下台的时候,有两位美国妈妈过来拥抱了我,还有一位妈妈紧接着我上台,用西班牙语朗诵了一首诗。
直到今天,臭蛋依然不是一个特别活泼的孩子,不是那种到了任何场合、能和任何人自来熟的人,但他不会再害怕、再退缩,而是能主动理解、主动调适自己。因为他,习惯已养成。
基于独立思考前提下的自律,是我要讲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的第二个习惯。
自律是由内而生的、自己对自己的约束,不需要外界施加压力。自律是果,对事物有清醒的认识是因。认识正确,行动才能自律。
对于游戏,臭蛋有自己的认识。他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曾跟我说:“妈妈,我觉得聪明的人设计游戏,不聪明的人拼命玩游戏。
初中时,他的成绩慢慢爬升,老师便让他在班会课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臭蛋连说了三条学习方法之后,话锋一转,说:“其实这三条方法不是什么秘密,大家都知道,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到。有人做完功课来找你打游戏,打游戏对他来说是放松;你不做功课,今天陪这人打游戏,明天陪那人打游戏,最后'赔’掉的是自己的人生。”
培养孩子自律,也需要一个过程。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信任
曾有一个男孩妈妈告诉我,暑假里,为了不让孩子打游戏,她给家里的IPAD设了密码,上班时还带走了家里电视机的遥控器。但等她回到家,密码被孩子破解,电视机机箱是烫的。
而臭蛋暑假在家,他的日常安排是上午做功课,吃完中饭后开始看书。有时也会在微信上跟我说:“妈妈,我打会儿游戏了。”我都会说好的。等我下班回家,我会悄悄看下他在读的书里的书签,一般书签的位置都往后挪了不少,可见他的时间主要花在读书上了。游戏对他来说,真的也就是饭后的消遣而已。
那么,臭蛋为什么那么爱读书?这正是我想说的,帮助孩子养成的第三个习惯:阅读的习惯
我总固执地认为:爱阅读的孩子,很少会学坏。因为,阅读就是让人向善的。我在《妈妈永远“在线”》一书中,也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来细述,我是怎样连哄带骗让臭蛋爱上阅读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