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哪一项美食发明,把狗都给惹恼了?

提起苏东坡和美食,大家一般会想到东坡鱼、东坡肉。其实,苏东坡还首创了椒盐排骨。不信?有文为证:
与子由     苏轼
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者热漉出 ,不趁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占薄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老弟呀,我来的惠州这地方挺穷的,每天就杀一只羊。我也不敢跟当地的各位老大争买羊肉。就跟杀羊的说给我留点羊蝎子。羊骨头间还是有点肉的,趁热剔出来(不趁热剔,就不好弄干),泡点酒,稍微加点盐,烤到微微有点焦的时候吃。剔一天也就弄几两肉,不过我挺喜欢吃的。感觉有点剔螃蟹腿的意思,隔几天吃一次,也觉得挺补的。老弟你吃了三年公款大餐,肉多到咬一口都到不了骨头,当然就吃不到这等好吃的味道了。所以给你写封信,告诉你这个秘方,不是拿你开心,真好吃的,你要不也试一下?不过肉都给我啃光了,惠州那些等着吃肉骨头的狗就有些不开心了。

不过,东坡当年可能没有条件加点“花椒” ,他做的是“焦盐排骨”,而且是基本没有肉的羊排骨(羊蝎子)。
对于“三年食堂庖”的子由(苏辙)来说,中央机关的特供也许吃腻了,但是否去享用过哥哥推荐的椒盐排骨还是不好说。
后来,他也被贬斥出京,兄弟二人在途中相遇,一起吃了餐饭。
东坡食汤饼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文中,黄门公即苏辙。汤饼者,面条也。“觕恶不可食 ”的汤饼,苏辙“置箸而叹”,东坡已经痛痛快快地吃完了。不好吃?咽下便是了,你还想咀嚼品味一番吗?饮酒不过是饮湿而已,面条,能饱肚就行,管它好吃难吃。
这等境界,岂是刚刚出京的子由所能有的?
久经忧患的东坡早已形成了随遇而安旷达潇洒的性格。
不过,东坡天性的乐观,个性的强韧,还体现在对生活的改进中。
生活遭遇困顿,抱怨不算什么,逆来顺受也不算什么,真正的强者是能够迎难而上,创造条件改变现状的人。
苏东坡在《猪肉颂》中写到: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黄州好猪肉,就这样经过苏东坡的改良,成为了绝世美食。
惠州的羊骨头,也经东坡之手,成为了“如食蟹螯”般的美味。
人人希望能有“大肥羊”,但是,大肥羊没人送——《大秦赋》里那些求见吕不韦的人都抱着一只羊,那是给吕不韦送礼的吗?也买不起,或者“不敢与仕者争买”,怎么办?
买点羊骨头喽。一份好心态,一双勤劳手,也能创造自己的“好生活”。
抱怨没有什么用,改变需要好想法和真行动。给我一支羊骨头,我也要把它侍弄得活色生香。
但是,改变何其难也。抱怨很简单,再多的不满不愿与不甘,我们往往最终选择的是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习以为常。
如果没有机会改变更大的世界,那我也要改变自己的处境,让它变好一点点。
不与仕者争,你吃你的没齿羊肉,我啃我的焦盐骨头,一样真香。
这就是苏东坡。
学习,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江南学堂
浙江武义温泉路56号  15857995255
微信号:Jiangnan-xueta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