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门前的“此君”
江南学堂的门前,有两丛紫竹,劲节挺拔,摇曳多姿。
我从小就很喜欢竹。小学时有一个要好的同学,颇有才调,喜欢画画、篆刻,他曾教我画竹。我学得很快,从此以后,也对竹子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常常喜欢徘徊在竹林,目光随着竹子的线条而游走,每到跌宕之处,心潮亦随之澎湃,似乎眼前所见的不是竹,而是一首诗。
初到江南学堂,没想到傅老师居然也有同样的喜好,特意在学堂门口种上紫竹,而且长势这么好。看到这紫竹,我想起了东晋时候那个叫王子猷的人。
王子猷是王羲之的第五子,也是大书法家,一代名流,他平生最爱的就是竹子了。据《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回,王子猷暂住一处,却要人在院里栽种竹子。众人奇怪,问他:“不过是暂住而已,何必费力呢?”王子猷“啸咏良久”,然后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里中还有另外一则故事,也是关于王子猷爱竹的。
一次,王子猷在吴中,听说有一位士大夫家中竹子很好,便要前去观赏。园主听说大名士要来,喜不自胜,赶紧命人洒扫庭除,恭候大驾。那王子猷坐着肩舆来了,园主慌忙上前,笑脸相迎。王子猷对他看也不看一眼,就径直跑到园中,来到竹前,彷徨吟咏、自娱自乐。园主脸色顿时僵了。
王子猷看得尽兴,转身离去,园主站在一旁,仍然眼巴巴地渴望大神垂青自己,哪怕只说一两句客套话,也好让自己脸上有光。可是王子猷完全沉浸在自己内心的喜悦中,对园主毫不理会。
园主彻底崩溃了,大吼一声,关上大门,不让王子猷走。王子猷这才回过神来,抬眼一看,见主人家风度亦是不俗,不禁笑了。王子猷这一笑,让园主已经破碎的心忽然痊愈,园主感激涕零,拉住王子猷的手,颤抖不已,又命人摆上宴席,盛情款待,歌舞管弦齐上,倾尽了粉丝无限仰慕之情。
从晋朝开始,竹,这种常见之物,便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大景观。人们爱竹、种竹、赏竹,并开始画竹、论竹、咏竹。竹,不再只是一种实用的材料,更成了一种美学的符号和精神的象征。
岁寒三友者,松竹梅。花中四君子者,梅兰竹菊。人们赋予竹子以君子的节操,潇洒的风度、柔韧的品格和不屈的风骨。
苏东坡是爱竹子的,他宦游江南,在《於潜僧绿筠轩》一诗中,谈到他对竹子的喜爱,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在苏东坡看来,竹子是神奇的,它好比是药,可以医治一个人的俗气。由此看来,傅老师在江南学堂门前左右种植两丛紫竹,一定是有一番深意。我从三月到江南,迄今已有一百多天,每从竹下经过,总要深吸一口气,或者也会徘徊良久,似觉胸中浑浊之气少了一点,而清越之气增多了一分。难道这竹子真有医俗的功效吗?
四月份的时候,细雨绵绵,门前紫竹长出几朵新笋,我知道竹笋在雨中会长得很快,但到底有多快,还不得而知呢!便打着雨伞,将一颗小竹笋量了量,估计只有一巴掌长,我说等等看,过了两天再去看时,已经长高一倍多了。
傅老师见竹笋越长越多,担心土壤贫瘠,营养不够,又怕夏季太阳毒辣,土壤含水不足,会让竹子枯萎,便拉着我说,走,跟我一起去找点好土来,给竹子培上。
我们驱车在郊区找了又找,终于找到一片不含沙子石头的好土,觉得不错,便刨了几袋子,装到车上,运回学堂来。傅老师像个老农人一样,一把一把地捧出土来,给竹子培上。
如今那些小小的竹笋,早已长成了新竹,比老竹子还要高了。
每次来上班的时候,开门之前,总要先看看我们学堂门前的竹子,对着它们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不俗的一天开始了。
用心、用意、用好料;有胆、有趣、有情怀